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lián)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xiàn)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東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長期征稿,征稿郵箱為qlwbyddx@126.com,文章內容需結合自身教育故事,講述一本好書帶給自己的成長啟迪。
文|臨沂市沂南小學教師任德利
在這個寧靜的寒假里,借著團隊共讀的寶貴契機,我滿懷期待地打開了那本備受推崇的教育經(jīng)典——《給教師的建議》。隨著書頁的緩緩翻動,我仿佛置身于一個智者深邃的思想海洋之中,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作為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遇到的種種困惑與迷茫,為我提供了一系列明確而精辟的答案。在他的思想引領下,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觀念,踏上了探索與實踐因材施教之路的新征程。
全面了解學生:制定差異化的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一觀點與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念產(chǎn)生了跨越時空的共鳴,讓我深感震撼。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善于確定:每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要摒棄那種“一刀切”的簡單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為他們量身定制適合的學習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獲得進步和成長。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英語教學“ 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單元時,我會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風格,設計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與任務。
對于英語基礎扎實且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我鼓勵他們運用豐富的詞匯和復雜的句型來描繪季節(jié),并嘗試創(chuàng)作與季節(jié)相關的小短文,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潛能;而對于那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我則將教學重點放在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單詞和句型上,通過反復練習和一對一耐心輔導,讓他們能夠自信而流利地表達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逐步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全面把握教材:設計精準的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必須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的結構和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和調整。
他明確指出,在第一次接觸新教材時,教師應防止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膚淺的理解,避免他們在初次接觸新教材時就在基礎規(guī)則上犯錯。這一觀點對于一線教師而言,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如果在初次學習時未能準確掌握某個知識點,如單詞的拼寫或語法規(guī)則,這一錯誤往往會反復出現(xiàn)。因此,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深入研究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可能遇到的困難,預見到學生可能在哪些地方犯錯,并提前做好詳細解釋的準備。這種備課方式,既考慮了教材的要求,也兼顧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關鍵。
我在教學語法現(xiàn)在進行時的過程中,我預估到學生會忘記系動詞am, is ,are, 或者忘記在動詞后面加ing形式,我通過展示多個現(xiàn)在進行時的例句,引導學生觀察并討論其句式結構,進而共同總結提煉該時態(tài)的語法規(guī)則。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又設計了選擇、填空等練習活動,隨后通過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編寫小作文等實際應用練習,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避免了初期的錯誤,準確地掌握并運用新知識。
這種基于對教材深入理解和對學生情況準確把握的教學方法,正是因材施教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思維的火花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一建議對我啟發(fā)頗深。他在書中提到:“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痹诮虒W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教學“My day”這一單元時,我會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What is your dream day like?”,“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theweekend?”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活力。
此外,我還會通過組織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交流、思想碰撞的平臺。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能夠暢所欲言,分享彼此的觀點和想法,思維的火花不斷迸發(fā),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
引導廣泛閱讀:開啟知識的旅程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這一建議讓我深刻認識到閱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他在書中寫道:“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遍喿x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會緊密結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英語教材的內容,精心為學生挑選適合他們閱讀水平的英語繪本和經(jīng)典故事的簡寫版,如《The Little Prince》、《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等。
我鼓勵學生們在課外積極進行閱讀,并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分享會。在分享會上,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片段、角色以及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閱讀成為他們英語學習中一段奇妙的旅程。
關注后進生:點亮心靈的燈塔
書中關于后進生工作的建議,猶如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讓我深受啟發(fā)。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他提出:“這些兒童‘思維遲鈍’,應當把他們從兒童的隊伍中‘區(qū)別’出來?!边@并不是要將他們孤立,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特殊的幫助。對于后進生,我們更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和關愛,用心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教授“Story time”部分時,我會有意識地讓后進生參與到簡單的角色扮演中來,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英語的魅力,體驗學習的樂趣,逐步樹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
同時,我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通過設置一些簡單而明確的小目標,讓他們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對英語學習的強烈熱情,讓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站在教育改革的潮頭回望,《給教師的建議》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xù)以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為指引,將因材施教的理念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當我們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策略,當標準化教材與個性化教學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教育便真正成為"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生命互動。
正如書中所言:“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那些在課堂上閃亮的眼睛,那些在作業(yè)本上萌發(fā)的創(chuàng)意,都在訴說著一個真理:最好的教育,永遠是尊重生命節(jié)律、喚醒內在潛能的詩意棲息。讓我們以經(jīng)典為舟,以愛心為舵,在教育的星河中,為每個孩子點亮屬于他們的星光。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