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這國家,錢多膽小,偏偏還住在中東這個火藥桶里,日子過得跟走鋼絲似的。1990年,他們干了件大事,一口氣從中國買了36枚東風-3彈道導彈,砸下36億美金不說,還花150億請中國派人過去駐守,把這殺器玩得爐火純青。結果呢?伊拉克那10萬磨刀霍霍的大軍,愣是被嚇得腿軟,連邊境都不敢靠近。這事兒聽著像天方夜譚,可真真切切發(fā)生了,沙特靠這手硬牌,直接從中東的軟柿子翻身成了狠角色。你以為這只是個買武器的故事?不,這背后是沙特被逼到墻角的絕地反擊,是中國武器的硬氣亮相,更是中東格局的一次暗潮涌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情得從頭說。中東這塊地,從來就沒太平過。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得天昏地暗,沙特夾在中間,成天提心吊膽。尤其是1985年,伊朗一炮轟了沙特的油輪,沙特高層直接炸了窩——再不搞點硬家伙,遲早被人踩在腳下。當時沙特的家底不薄,靠賣石油賺得盆滿缽滿,可坦克飛機這些常規(guī)貨色,壓根震不住周邊那群虎狼之輩。他們急需一招狠的,能讓對手聞風喪膽的大殺器。彈道導彈,射程遠、威力猛,一發(fā)下去能讓人睡不著覺,正好是沙特夢寐以求的底牌。于是,他們開始滿世界找貨。

第一反應當然是找美國。沙特跟美國那可是鐵哥們,每年幾十億美金的軍購砸下去,關系硬得像鋼板。他們看上了美國的“長矛”導彈,興沖沖跑去問價,結果美國直接潑冷水:不賣!理由很簡單,中東得“平衡”,沙特太強了,美國還怎么靠賣武器、控石油吃飯?沙特碰了一鼻子灰,氣得牙癢癢,但也沒轍。沒辦法,只能另找門路。這時,有人點醒他們:巴基斯坦之前從中國弄過導彈,效果挺猛。沙特國防部長蘇爾坦親王一拍大腿,行,那就找中國!1987年,他偷偷摸摸跑去中國,帶著一肚子火氣和滿口袋錢,開始談這筆大買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這邊,東風-3剛研發(fā)出來,射程2500公里,能輕松打到中東大多數地方,威力夠狠,精度也不差。沙特代表團一到,直接被拉去導彈基地看現場。一發(fā)東風-3嗖地竄上天,落地還挺準,蘇爾坦親王眼睛都直了——這家伙比美國的“長矛”還帶勁!雙方沒廢話,價錢一談,36枚36億美金,沙特咬牙掏了。光買導彈還不夠,他們還砸下150億,請中國派技術人員過去駐守,幫忙組裝、培訓,務必把這36根硬骨頭用出最大效果。1988年,交易敲定,可這事兒得瞞著美國。導彈拆成零件,塞進集裝箱,偽裝成機械設備,從中國港口出發(fā),繞印度洋、阿拉伯海,一路偷偷運到沙特吉達港。到了地方,沙特工程師連夜在秘密倉庫里拼裝,幾周后,第一批導彈就位,全藏進哈薩地區(qū)的地下掩體,連衛(wèi)星都抓瞎。

1990年8月,伊拉克突然發(fā)飆,一天拿下科威特,緊接著10萬大軍壓到沙特邊境,擺明了要接著干。沙特國王法赫德急得滿頭汗,蘇爾坦親王拍胸脯:有東風-3,慌什么?沙特立馬把導彈從掩體里拖出來,裝上發(fā)射車,對準伊拉克軍事目標,還故意放風說“可能帶核彈頭”。其實哪來的核彈頭,就是常規(guī)彈藥,可這心理戰(zhàn)玩得太溜。伊拉克那邊一聽,10萬大軍瞬間蔫了,薩達姆掂量半天,覺得不值當,下令撤兵。沙特邊境這才喘口氣,36枚東風-3硬是把一場危機掐滅在搖籃里。

沙特為啥找中國?美國不賣,他們沒得選。中國有貨,性能硬,價格能談,更關鍵是不卡脖子,實打實做生意。沙特周邊全是狠角色,伊朗、伊拉克隨便哪個都能讓它睡不著覺,東風-3的2500公里射程,能直接敲到對手家門口,這威懾力是命根子。美國知道后嘴上不高興,可也沒真攔,沙特畢竟是它在中東的提款機。對中國來說,這筆買賣賺大了,36億美金外匯到手,東風-3還順便打了國際廣告,震懾力一露,客戶都找上門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36枚導彈不只是武器,是沙特的一次翻身仗。伊拉克10萬大軍不敢動,周邊國家也得掂量著點,沙特從被動挨揍變成了能主動呲牙的狼。中東的軍事天平晃了晃,沙特嘗到甜頭,從此不光靠美國,自己找底牌,跟中國的合作也越走越深。后來無人機啥的都買上了,國防路子硬氣了不少。中國武器借這機會在中東站穩(wěn)腳跟,東風-3的表現成了敲門磚,客戶絡繹不絕。這事兒怎么看都帶勁,沙特怎么談的這筆買賣?150億駐軍到底干了啥?伊拉克撤兵后還憋著什么招?想知道?自己去挖吧,這故事可沒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