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她離開祖國遠赴美國求學,37年后,她帶著滿身勛章回到祖國。
回到祖國后,她見到了周總理, 吃飯期間,她輕輕地喊了一聲:“總理”。顯然聲音有些顫抖,好像有很多肺腑之言要向總理傾述,但不知道怎的話到嘴邊又咽下。
周總理聽出她話里的猶豫,便抬頭面帶微笑看著她,在周總理的鼓勵下,她激動地請求:“總理,我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她是誰呢?她要跟周總理說什么呢?

她的名字叫吳健雄,出生于太倉縣瀏河鎮(zhèn)的書香門第。當我們看到這個名字時,第一反應(yīng)會覺得這是一個男孩的名字,其實,她這個名字是父親故意取的。
父親希望她不為性別所束縛,自強不息,積健為雄。在父親的安排下,吳健雄進入小學念書,接受教育。
由于吳健雄從小就比別人聰明,所以她的父親會給她講一點簡單的無線電知識,經(jīng)常搜集一些科學趣聞、科普小故事給她聽,或許就是在父親的影響下,吳健雄對理科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在上學期間,吳健雄就在數(shù)理方面展現(xiàn)了很高的天賦,所以在中央大學讀書期間,吳健雄按照自己的意愿,從數(shù)學系轉(zhuǎn)到了物理系。
在讀書期間,吳健雄也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良師——施士元教授,他曾經(jīng)是居里夫人的學生。就是在這位老師的教導(dǎo)下,吳健雄確定了自己未來的科研之路。

吳健雄畢業(yè)后,自然也面臨著人生選擇,她該何去何從呢?
吳健雄在青少年時期,國內(nèi)曾經(jīng)歷了帝制復(fù)辟、軍閥混亂、“九一八”等歷史事件。戰(zhàn)爭和死亡、動亂與復(fù)興,再加上后來的蔣家王朝對共產(chǎn)黨的欺壓,都讓吳健雄明白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要想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就必須要有可以保護自己的武器。于是,她選擇來到美國留學。
后來在袁家騮的引薦下,吳健雄成為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學生,正式開始了她的物理研究之路。
吳健雄學習刻苦,天天待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她很快就引起大科學家勞倫斯的注意,勞倫斯認為吳健雄是可造之材,于是決定破格讓她成為自己的學生,后來因為勞倫斯實在太忙,就讓賽格瑞帶著吳健雄一起做實驗,搞原子核物理研究。

就是在這些導(dǎo)師的帶領(lǐng)下,吳健雄參與到原子彈的建造任務(wù)中,也就是著名的“曼哈頓計劃”,其實這也是必然現(xiàn)象。吳健雄的任課老師奧本海默是公認的原子彈之父;她的實驗指導(dǎo)老師塞克瑞是制造原子彈的核心成員……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初這些研究都是保密進行的,吳健雄那會兒只是一心想著通過論文獲取博士專業(yè),她壓根就不知道身邊這些導(dǎo)師們正在忙原子彈的前期工作,更不知道她所作的論文也是跟原子彈有關(guān)的。
1945年,原子彈引爆成功,21天后,日本投降。從側(cè)面來看,原子彈的成功爆炸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戰(zhàn)爭的進展,這也使中國老百姓減少了戰(zhàn)爭痛苦。
至于吳健雄自己的物理學研究高峰,則出現(xiàn)在1956年。這一年,她在華盛頓國家標準局低溫實驗室里,經(jīng)過艱辛而又精確的鈷60和β衰變實驗證明:在弱相互的作用下,宇稱并不守恒。
她用精準的實驗回答了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的宇稱是否守恒的問題,推翻了長期以來被視為基本守則的宇稱守恒,這一發(fā)現(xiàn)很快就在世界物理史上引起軒然大波。

1957年,“宇稱不守恒”這一原理的證實被頒發(fā)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是不知道出自什么原因,得獎名單上并沒有吳健雄的名字。
但是吳健雄對此并不介意,因為她的目標是在科學中探索真理,后來,吳健雄成了聞名世界的物理科學家。
1978年,吳健雄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士,根據(jù)美國的教育制度,即使是科學院士,到了一定年齡還是要退下來,吳健雄是在她68歲那年退休的。
在吳健雄退休前,她和丈夫袁家騮回到闊別37年的祖國,在北京,他們見到了周總理。
當周總理穿著銀灰色中山服出現(xiàn)在門口時,吳健雄、袁家騮兩雙驚喜的眼睛靜靜盯著周總理消瘦許多的臉龐。
“周總理!”吳健雄嘴唇一動,但沒有喊出聲來。周總理連忙走到他們夫婦二人面前,親切地說:“吳教授、袁教授,歡迎你們回來看看祖國的變化,看看家鄉(xiāng)的變化?!?/strong>

落坐后,周總理風趣地說:“你們知道我今天為何要在安徽廳幸會二位嗎?”
他倆搖搖頭。
周總理說:“你們中一個是河南人,一個是江蘇人,我若在河南廳會見二位,吳教授一定會說我是大男子主義;若是在江蘇廳會見二位,袁教授又說我江蘇人偏心,所以我是左右為難啊,只好不左不右,以取中間的安徽廳為好?!?/strong>
周總理的話讓夫婦倆哈哈大笑,原來周總理是這么幽默的一個人??!
吃飯期間,吳健雄請求周總理:“我不知道有句話該不該說?!?/strong>
周總理知道她一定是有求于自己,便爽快地回答:“你說,隨便說嘛!沒有關(guān)系!”
“離家十幾年,我最想念的就是父母、哥哥和弟弟,可是他們都去世了……我回老家想祭拜父母,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墓早已不知去向……”

周總理明白吳健雄的意思,他說:“關(guān)于你父母的墳?zāi)梗彝腥苏疫^,確因上海市政建需要,曾在報上登過遷移啟事,但是無人過問,故而作無墳主處理,我已經(jīng)請他們考慮有無補救方法,這樣可以使你以后回來有一祭拜的地方……”
周總理的話讓吳健雄十分感動,沒想到周總理不僅管理著國家大事、世界大事,而且連她這件小事也都了如指掌。
但他們?nèi)f萬沒想到,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周總理也是最后一次見周總理。
吳健雄始終沒有忘記周總理要她“多回來看看”的囑托,后來幾乎每一兩年就會回國一次。
1997年,吳健雄因病逝世,她的家人按照吳健雄的遺囑,把她葬在家鄉(xiāng)的那棵紫薇樹下,這是她父親在她出生時,親手為她栽種的。

吳健雄的墓碑簡單且樸素,上面刻著一句話: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不管在外漂泊多久,她的根始終在這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