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機是一種從空中對地面目標、戰(zhàn)場態(tài)勢和敵軍活動情況進行目測觀察的飛機。這種機型還可以用來觀察友軍炮擊目標的情況,以校正炮擊彈著點。二戰(zhàn)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曾經大量裝備過觀察機,型號是L-4。

L-4觀察機

這種飛機由美國帕佩飛機公司研制,1941年定型,該機采用上單翼;串列布局駕駛艙,大面積采用玻璃;固定式起落架。因為機體小重量只有五百多公斤,所以取了個“蚱蜢”的綽號。L-4乘員2人,機長6.71米,翼展10.74米,空重3.31公斤,最大起飛重量533公斤;動力為大陸O-170-3發(fā)動機,最大速度140千米/小時,初始爬升率123米/分,實用升限2360米,航程351千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L-4“蚱蜢”最初是款民用飛機,型號為J-3,綽號“幼狐”,為什么被軍方選中呢?原因是該機良好的表現(xiàn)。1941年8月,美軍陸航在路易斯安那州舉行大規(guī)模演習,此時美軍裝備少量J-3,在演習開始后,44架經過偽裝的J-3憑借靈活機動的機體部署迅速,第一次讓軍方見識到這種飛機的用途,事后美國陸軍航空隊訂購了948架J-3。

生產廠家應軍方要求將J-3改進成串列駕駛艙、為提高視野增大玻璃座艙和安裝了雙向軍用無線電,重新命名為L-4。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軍將數百架等待出口的J-3飛機強征入伍,改裝成L-4為美軍服務。在二戰(zhàn)期間,L-4“蚱蜢”觀察機主要為炮兵部隊使用頻率很高的火炮定位,再就是作為一線聯(lián)絡機。1942年底,盟軍發(fā)動代號為“火炬行動”的北非登陸作戰(zhàn),L-4在戰(zhàn)役中首次參戰(zhàn),此后該機在每個戰(zhàn)役中為美軍提供支持,直到二戰(zhàn)結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整個二戰(zhàn)期間,包括民用型J-3和軍用型L-4總共制造了約1萬架,是美軍裝備數量最大的觀察聯(lián)絡機。戰(zhàn)后L-4繼續(xù)服役,1949年~1950年,美軍購買了838架L-的改進型L-18,1951年~1952年又購入718架進一步改進的L-21。五十年代初朝鮮中,L-4與改型繼續(xù)參戰(zhàn),最后一批L-21到六十年代末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