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母親沒有感情?!?/p>

難以想象,被視為國民主持人的倪萍會如此評價她和母親的關系。

她說,外界定義的母女關系就應該是女兒孝敬母親,但我跟我母親沒有什么感情

倪萍和親生母親,到底有什么不可調解的矛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個月底,倪萍在鳳凰衛(wèi)視《名人面對面》做了一檔訪談節(jié)目。

66歲的她,在節(jié)目里談及和母親的愛恨情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網(wǎng)友說,聽著聽著眼淚就流下來了,說的是倪萍也說的是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倪萍說,母親最大的問題就是偏心。

六十多歲的她,很多細節(jié)至今都難以忘懷。

她家是兄妹倆,哥哥比她大兩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自倪萍記事起,就能感受到母親偏愛哥哥。

比如吃飯方面。

母親每天都會煎一個雞蛋,只給哥哥吃。

然后借著煎蛋剩下的油,煮一些白菜葉子給她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里的牛奶,也是只能哥哥喝。

等哥哥喝完,母親往牛奶罐里倒點清水,涮一下給她喝。

倪萍喜歡吃蘋果。

家里買來蘋果,哥哥看到后,挑一個好的直接吃,倪萍若拿好的會被母親質問:

“爛的不能吃嗎?”

倪萍就只能吃爛的、長過蟲子的蘋果。

還有生活方面。

家中肥皂分大小塊。

哥哥每次用大肥皂洗手洗臉,倪萍只能用剩下的碎塊。

如果她也跟著哥哥用大肥皂,母親就會質問:

“小肥皂就不是肥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倪萍心里委屈,但又不敢說出來。

只能拿著小肥皂洗啊洗,洗的都是仇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逢寒暑假,倪萍就立馬大包小包,回鄉(xiāng)下找姥姥。

她說,我不想看到母親那張冰冷的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回到姥姥家,倪萍肆無忌憚地跟姥姥數(shù)落著母親的種種不是。

有時候,姥姥會用道理化解她:

“你母親一個人管理著幾千人工廠的生產(chǎn)廠長兼總會計,平時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靠她,也不容易?!?/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一次,姥姥說:

“家里的鏡子是你媽結婚時的鏡子,你小的時候夠不著鏡子,梳頭胡梳,你媽為了你把鏡子腿都鋸掉。”

這些話,很打動倪萍。

但藏在心里的那根刺,還是難以拔除。

她總是會想,母親愛我,但更愛哥哥。

“為什么事事都要以哥哥為先?”

“為什么每次有好東西,永遠想著的都是哥哥?”

“為什么給我一個吃的,就直接扔眼前,不是好好放下?”

姥姥聽著孫女的抱怨,有時候也會忍不住一起哭。

17歲那年,山東藝術學院招生。

倪萍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山東藝術學院。

當時老師告訴她:

“你再等等,中央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馬上也會來招生的?!?/strong>

倪萍說,我一天都不能等,哪能先走就去哪。

她要逃離那個家,逃離母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學校畢業(yè)后,倪萍在社會上大放異彩。

她成為央視最有名的主持人,曾創(chuàng)造中國電視史92.7%的收視紀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的主持風格,打破了新聞程式化。

汶川地震時一句“孩子們挺住”,成為撫慰人心的經(jīng)典播報?。

有人問她主持風格是怎么形成的,她說,自己的老師就是姥姥,姥姥教她要說人話。

之后,她的孩子患了重病,需要很多錢治療。

她從央視辭職,轉頭演電影。

成功拿下金雞影后,華表影后、金鷹獎在內的近十個獎項。

也就是這個時候,大家才想起來倪萍原本學的就是表演。

后來,倪萍出了一本書——《姥姥語錄》。

里面記錄著她和姥姥的點點滴滴,以及許多溫情瞬間。

“我身上90%的優(yōu)點都是我姥姥給我的,姥姥的愛是太具體了,讓你想忘都忘不掉的?!?/p>

倪萍出息后,母親跟著她一起住。

隨著年齡增長,閱歷豐富,她一直努力地與母親和解。

她總是想,自己有文化有見識,何必心里一直跟母親過不去呢?

而且,不和解也是自己過不去。

但她母親很容易就過去了。

因為母親從不覺得對她冷漠,更不覺得偏心她哥。

有一次,母女倆發(fā)生矛盾,吵了起來。

倪萍忍不住說:

“你那么看重哥哥,怎么不跟他一起住,還住到我這里來?”

她母親也是強勢的人,哪能聽得了這種話,轉身就要走。

倪萍雖然心里有氣,但哪能讓母親就這么走了,連忙把她拉回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母女倆住在一起,矛盾不少,但倪萍還是努力做一個孝順女兒。

這種孝順,更多是出于為人子女的一種責任,而非情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問她,有母親在家,您會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子嗎?

倪萍說,那當然沒有。

她覺得她比母親歲數(shù)還要大,有擔當。

每天要問母親今天吃的怎么樣,大便怎么樣,睡得怎么樣,血糖高不高。

她母親患上青光眼,雙目失明了。

前不久,倪萍去成都出差。

當天飛去,當晚就飛回來了。

回來后,母親拉著她的手說:

“你可回來了,這兩天可想你了。”

倪萍卻轉頭跟助理說:“快看,我這一身雞皮疙瘩?!?/p>

她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倪萍說,母親歲數(shù)越大,對她越好。

哥哥有個女兒,母親一直想讓她來北京上學。

這些事情,倪萍心里都是明白的。

這種感受,我想每一個不被母親看重的孩子也能明白。

明白母親是愛你的,但更明白母親的愛,永遠排在另一個孩子之后。

孩子小時候,不把一碗水端平,等孩子長大后,你再怎么對孩子親近,孩子心里也是疏離的、排斥的。

就像是凍僵的嫩芽,只會沉默在土里,秋天的豐收與它有什么關系?

這也是中國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悲劇。

當孩子像受驚的小鳥一樣躲開你的手,只能說明一件事:

你的巢,早已不再溫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倪萍說,她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

無論溫暖還是冰冷,仇恨還是愛,都在心里儲存著。

和母親之間的愛是真的,恨也是真的。

童年的陰影,直到60多歲講起時,也會感到委屈,也會飽含熱淚。

評論區(qū)有網(wǎng)友說:

“一個姐姐,一個弟弟,我就是被忽略的那個二閨女。

小時候問媽媽為什么偏心姐姐和弟弟,媽媽說,誰讓你是老二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媽媽偏心姐姐,從小到大一直都是。

我已經(jīng)40歲了,還會夢到點點滴滴流淚哭醒?!?/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父母偏心的那個孩子,反而是最不成器,也是最不孝順的。

因為被偏愛的孩子,會將父母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而那個不被偏愛的孩子,往往是最孝順的。

這種孝順,并非愚孝。

而是出于對父母生養(yǎng)的一份責任,不求盡如人愿,只求問心無愧。

放過別人,也是救贖自己。

我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夠好好愛你的孩子,天下所有的多子家庭都能做到不偏心。

你的偏心,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價值。

長期的情感缺失,會在心里種下一顆自卑的種子,甚至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請公平對待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