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7月15日夜里,當唐玄宗帶著楊貴妃等皇室宗親,以及朝廷重臣,一路風(fēng)塵仆仆,從長安逃亡到馬嵬驛時,早已身心疲憊,正當準備好好休息時,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兵變。

這場御林軍發(fā)動的兵變,矛頭直指朝廷權(quán)貴楊氏家族,楊貴妃的哥哥也就是丞相楊國忠,被御林軍肢解,手段之殘忍,令人不寒而栗。

之后御林軍又威逼唐玄宗必須交出楊貴妃,當時的局面萬分危急,唐玄宗也無法控制,無奈之下,只好命貼身太監(jiān)高力士,用三尺白綾勒死楊貴妃。

御林軍是皇帝的禁衛(wèi)親軍,成員一般都是千挑萬選非常忠誠的人,為什么會突然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呢?這還得從安史之亂說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起因

安史之亂之前,大唐在唐玄宗,勵精圖治40年之后,再一次迎來盛世。這場盛世不要說和以前的盛世比,有多繁榮,就是在當時放眼整個世界,都是絕對的第一名。據(jù)歷史記載整個大唐人口,高達7000萬人,僅僅一個長安城近乎百萬,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

作為皇帝身邊的御林軍們,在和平年代里,沒有刀光劍影,更不用嗜血殺戮,而是拿著豐厚的薪水,輕輕松松上班,下班后夠籌交錯,享受生活。他們都以為這種幸福的日子會一直下去,沒想到安史之亂爆發(fā)了。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以安祿山為首的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城略地,就連京都長安也保不住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玄宗一看情況不妙,打算逃跑,唐玄宗為了穩(wěn)住人心,他的逃跑計劃,是秘密進行的,他白天還意氣風(fēng)發(fā)的謊稱要御駕親征,晚上就偷偷逃離長安了。

唐玄宗的這種做法,不光害苦了老百姓,也讓御林軍非常氣憤。

御林軍突然被命令跟隨唐玄宗逃跑,可是他們在長安的家人和親戚還在城中,家中的財產(chǎn)也沒來得及隱藏。

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瞬間淪為人間地獄,安祿山是胡人,弒殺成性的叛軍喜歡屠城,御林軍的家人們也糟了秧,可以說一夜之間,這些御林軍們一無所有。

并且在逃亡路上,缺水少食,僅有的食物都優(yōu)先給那些坐著轎子的皇室宗親和朝廷重臣了。這些御林軍大部分是步行,體耗非常大,而且還要忍受挨餓,真是全身怨氣無處發(fā)泄,一些人開始抱怨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任意重用楊氏家族,才導(dǎo)致今天的國破家亡。

一些人在說道,唐玄宗曾用快馬從給楊貴妃專門送荔枝時,更是義憤填膺,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另外一些人還補充道,丞相楊國忠,賣官鬻爵,魚肉百姓,于是對楊氏家族恨之入骨。

御林軍將領(lǐng)陳玄禮,素來也看不慣楊國忠,于是看到這種情況,決定除之而后快。為了得到其他人的支持,陳玄禮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忍辱負重多年,早就想除掉楊國忠,于是默認了陳玄禮的想法。

陳玄禮來到隊伍中,一陣煽風(fēng)點火,一場兵變一觸即發(f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導(dǎo)火索

夜里,當隊伍來到馬嵬坡時,楊國忠看到隊形松散,精神渙散的御林軍時,頓時火冒三丈,加以訓(xùn)斥,正好撞在槍口上。御林軍一擁而上,準備教訓(xùn)楊國忠,楊國忠一看情形不對,騎馬準備逃離,正好被一群吐蕃人圍住,這些吐蕃人原本是來長安朝貢的,沒想到遇到安祿山叛變,于是也跟著唐玄宗逃到這里。

此時的吐蕃人也已經(jīng)饑餓到極點,于是看到楊國忠,向他討要食物。

發(fā)現(xiàn)

一個御林軍見狀,故意大喊一聲:“”楊國忠勾結(jié)吐蕃謀反?!睏顕绎w奔離去。然而沒走多遠,就被另一個御林軍一箭射下馬來。

憤怒至極的御林軍,圍到楊國忠身邊,亂刀將其砍死,然后肢解后,將頭顱掛在城墻上。

楊國忠死后,有人擔心楊貴妃會報仇,于是集結(jié)隊伍,向唐玄宗的住處奔去。

高潮

當御林軍到達唐玄宗的住處時,在門外高喊:“楊貴妃禍國殃民,必死!”震耳發(fā)聵的呼喊聲,讓唐玄宗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時。

此時高力士匆匆走過來告訴唐玄宗,楊國忠已經(jīng)被亂刀砍死,楊貴妃必死,不然后果不堪設(shè)想。

唐玄宗看著哭成淚人的楊貴妃,雖然萬分不舍,但是還是忍痛讓高力士處決楊貴妃。

為了給楊貴妃留一絲體面,高力士選擇在佛堂面前用三尺白綾勒死了楊貴妃。一代絕世佳人就這樣香消玉殞。

楊貴妃被勒死后,御林軍并不相信,揚言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于是唐玄宗命人將楊貴妃的尸首抬到御林軍面前。

幾千御林軍一邊從尸體走過,一邊罵罵咧咧:“”紅顏禍水,該!”看到楊貴妃確實死了,御林軍這才散去。

風(fēng)波過后,失去楊貴妃的唐玄宗,痛定思痛,然而靜下心來,他感覺此事并不簡單。若背后沒人支持,御林軍絕沒有如此大的膽量。

果不其然,之后的事實證明,唐玄宗的判斷沒有錯,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的消息傳來,唐玄宗被尊為太上皇,一下子被架空,成了孤家寡人。

不過唐玄宗此時,也無能為力,他的威望蕩然無存,已經(jīng)沒有能力掌控朝局,他只好默認了李亨的合法地位,自己作為一個閑云野鶴,繼續(xù)逃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jié)語

馬嵬坡兵變,雖然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有預(yù)謀的陰謀,目的就是鏟除楊氏家族勢力,和削弱唐玄宗的威望。

但是,如果不是唐玄宗的無能,導(dǎo)致安史之亂,即使有人有預(yù)謀,也無人撼動唐玄宗的地位。

唐玄宗締造了一代盛世,又親手毀了他,最后落得個毀譽參半的下場。如果唐玄宗少活幾年,沒有發(fā)生安史之亂,那么他的歷史功績將和唐太宗一樣熠熠生輝,但是歷史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