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0時10分,一代偉人毛主席與世長辭?;邳h和人民對毛主席無限深情的熱愛,黨中央決定用水晶棺保存毛主席遺體,讓毛主席與世長存,讓廣大人民群眾世世代代都可以瞻仰毛主席的遺容。為此,保護好毛主席的遺體就成為萬分重大的政治任務,時任副總理谷牧說:如果毛主席的遺體保護不好,我們就是千古罪人!

毛主席逝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逝世

1976年9月9日下午,副總理谷牧緊急召見了北京市計委副主任韓伯平、石油化工部副部長陶濤等人,研究解決毛主席遺體保護這項緊迫而又異常艱巨的重大任務。

谷牧傳達了中央的決定,9月11日至17日在人民大會堂讓廣大群眾吊唁并瞻仰毛主席遺容,同時要做好長期保護毛主席遺體的準備工作。

谷牧強調(diào),在吊唁和瞻仰期間,一定要保護好遺體,這是對黨和全國人民負責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萬無一失,不能有絲毫差錯,如果毛主席的遺體保護不好,我們就是千古罪人!

韓伯平接受這項任務時,心情既悲痛又很沉重,憂傷與壓力交織在一起。當時,韓伯平等人的主要任務有:一是要做一個安放遺體的玻璃棺;二是玻璃棺要隔氧還要降溫。

毛主席的遺體放進玻璃棺內(nèi),既能瞻仰遺容,又能保護遺體。由于時間緊急,當時先是找到1925年蘇聯(lián)送給孫中山先生的水晶棺,但打開來看了之后,發(fā)現(xiàn)不能使用,只得放棄。

于是,決定做一個有機玻璃棺,但北京只有一個小廠生產(chǎn)有機玻璃板,最長的板也只有1.6米,玻璃廠的全體職工日以繼夜,眼含熱淚一邊試驗一邊粘接,終于粘合成了有機玻璃棺。

接著,北京氧氣廠和化工系統(tǒng)對棺內(nèi)進行了充惰性氣體的工作,使棺內(nèi)含氧量降低到遺體保護要求以下。再接下來就是要給棺內(nèi)降溫,谷牧請來各方面制冷降溫專家研究降溫辦法。

毛主席追悼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追悼會

最終大家做出了半導體制冷降溫的設備,進行綜合降溫,使棺內(nèi)溫度穩(wěn)定在7到8攝氏度,晚上可以降到6攝氏度。

石油化工部副部長陶濤接到任務后,當天和國家計委副主任袁寶華等人商定,制作一個帶有有機玻璃罩的棺體,把毛主席遺體安放在里面。

陶濤很快就和化工部展覽設計室的設計人員連夜趕制靈床,緊接著,她請有機玻璃廠的同志們加班加點,連夜趕制出來了有機玻璃罩,然后又請氧氣廠提供了高純度的氮氣。

所有設備在9月11日凌晨全部準備完畢,科研人員還在靈床底座安插了膠皮管,讓氮氣緩緩輸入棺內(nèi),既保證了棺內(nèi)的溫度,又使棺內(nèi)的含氧量降到了最低點。

9月11日10時,吊唁活動正式開始。成千上萬的人們在哀樂聲中,在毛主席遺體前肅立、默哀。吊唁活動的第一天沒有加蓋棺罩,開動了全部制冷設備,以使大廳溫度在15度以下。

但每一個人都是散熱體,室內(nèi)溫度居高不下,當場演奏哀樂的樂器中噴出來的都是熱氣,大廳里的燈光很強,也散發(fā)熱量,這些都非常不利于毛主席遺體的保護。

專家們最后建議,撤除樂隊,改為播放哀樂;控制燈光總量,主要保證遺體頂上的那盞大燈;玻璃棺加蓋有機玻璃罩,這樣,就可以做到嚴格控制玻璃罩內(nèi)的溫度。

時任副總理谷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任副總理谷牧

從12日起,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的張任恩等人負責監(jiān)測玻璃棺內(nèi)的氣體,預報遺體有無腐敗物質(zhì)產(chǎn)生,遺體的防腐是否徹底。他們每天都以報表向遺體保護專家們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jù)。

監(jiān)測結(jié)果顯示,玻璃棺內(nèi)完全符合遺體保護的要求。同時,衛(wèi)生部從各地調(diào)集了近30名臨床、病理、解剖、組織胚胎、生化和微生物專家,共商毛主席的遺體保護大計。

13日,黨中央成立了中央保護毛主席遺體領導小組。在這場吊唁活動中,首都30多萬人到場吊唁毛主席。追悼大會結(jié)束后,中央決定將毛主席遺體轉(zhuǎn)移到一個代號為“769”的地方。

保護毛主席遺體領導小組下設的衛(wèi)生保護組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副院長吳階平的組織下,邊研究遺體長期保存的方案,邊做實驗。湖南一位教授還介紹了長沙馬王堆女尸的研究成果。

專家們經(jīng)過周密研討和科學論證,最終提出了一種最可靠、最科學的方法:氣態(tài)與液態(tài)相結(jié)合的方法。此外,還采取了物理的、光學的綜合保護措施,并配有自動化儀器控制和監(jiān)測。

這些自動化儀器儀表運行穩(wěn)定、可靠,遺體保護所要求的參數(shù)一直都正常,毛主席的遺體保護情況良好,出色完成了保護好毛主席遺體的重大政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