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報道,臺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領域的領軍企業(yè),一直以來都是臺灣地區(qū)科技產業(yè)的驕傲,更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如今的臺積電卻深陷困境,而這背后與美國的步步緊逼以及民進黨當局的妥協(xié)退讓脫不了干系。

特朗普(資料圖)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美方對臺積電的施壓不斷升級。特朗普多次抱怨臺灣“偷走”美國芯片產業(yè),甚至曾揚言對臺灣制造的芯片加征100%的關稅。早在其第一個任期,就逼迫臺積電赴美投資設廠。在美方的壓力之下,民進黨當局一次次妥協(xié)。臺積電赴美投資金額從最初的120億美元,一路飆升至如今的1650億美元,僅近期宣布的追加投資就高達1000億美元 。
從商業(yè)角度來看,臺灣地區(qū)與美方在法律制度、供應鏈、文化及員工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使得臺積電在美國工廠的運營成本比島內高出30%不止。臺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就曾表示,臺積電產業(yè)和技術轉移將損失幾百億美元。但在美國的政治脅迫下,臺積電的投資行為早已脫離正常商業(yè)軌道,淪為滿足美國政治和戰(zhàn)略需求的工具。
臺積電的“去臺化”進程正在加速,這引發(fā)了島內各界深深的恐慌。2月,臺積電成立37年來首次在美國召開董事會,并且董事會中美英籍董事數量超過了中國臺灣的董事,美方話語權顯著增強。先進制程技術的轉移也在加速進行,民進黨當局原本信誓旦旦地聲稱“將最先進制程留在臺灣”,如今這一承諾早已化為泡影。從最初計劃的1座5納米廠,到如今計劃中的2至3座4納米、3納米甚至2納米廠,大量先進產能流向美國。隨著先進制程技術、關鍵生產環(huán)節(jié)以及高科技人才的外流,臺灣半導體產業(yè)的根基正被逐漸掏空,民眾擔憂未來臺灣將失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鏈中的優(yōu)勢地位。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媒專訪時,先是稱贊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是“商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但話鋒一轉,稱若臺積電不帶2000億美元投資赴美,就必須支付高額的關稅,而后還宣稱后續(xù)就可以忘掉臺灣地區(qū)的晶片了,因為臺積電赴美投資后,美國就不需要再依賴臺灣了。特朗普的這番話表明,他對目前臺積電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仍不滿意,并且毫不掩飾地通過關稅大棒逼迫臺積電繼續(xù)在投資上加碼,將“美國優(yōu)先”的傲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一心幻想“倚美謀獨”的民進黨當局,面對美國的種種行為卻不敢說半個不字。這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島內各界對“臺積電”變成“美積電”的疑慮和擔憂,反對的聲浪也日益高漲。據臺灣《聯(lián)合報》2月底公布的民調顯示,近九成(88.4%)的臺灣民眾不同意特朗普關于“臺灣搶走芯片生意”的說法;針對特朗普強烈要求臺積電將2納米先進制程技術轉移到美國,超八成(84.8%)的臺灣民眾表示反對。可賴清德當局不僅狡辯稱“事前并不知情”,還否認是美國施壓的結果,宣稱“要正向看待,對產業(yè)是有利的,憂慮是多余的”。

特朗普(資料圖)
對此,我國臺辦發(fā)言人已公開表態(tài),稱所謂“對產業(yè)有利”,顯然是對美國產業(yè)有利。民進黨當局為了“倚美謀獨”,“賣臺”毫無底線,令人瞠目。美方步步緊逼,意圖掏空臺積電、榨干臺灣,而民進黨當局卻任人予取予求,全然沒有把臺灣同胞的福祉和產業(yè)界的利益放在心上。臺灣民眾擔憂臺積電變“美積電”,絕非“杞人憂天”;臺灣從“棋子”淪為“棄子”,也絕對是注定的下場。
事實上,賴清德當局這種“割肉喂虎”似的妥協(xié)退讓,非但沒有換來美方的理解和同情,反而是讓美方步步緊逼。要知道,臺積電被逐步掏空的過程,也是美方逐步“棄臺”的進程。一旦臺積電被徹底掏空,臺灣就會淪為“棋子”,甚至是“炮灰”。美方曾公開表示,一旦不得不面對兩岸統(tǒng)一的終局,應采取“焦土戰(zhàn)略”,“必要時炸毀臺積電”,這種戰(zhàn)略算計簡直喪心病狂、陰險毒辣。

臺積電(資料圖)
綜合來看,民進黨當局一味“倚美謀獨”,下場只會是任人宰割,從棋子淪為“棄子”或“炮灰”。若不能改變現(xiàn)狀,島內能搬走的資源都將被美國人洗劫一空,至于那些搬不走的產業(yè)和資源,美方必然會通過策動“臺獨”打一場代理人戰(zhàn)爭,將其全部炸毀,到那時臺灣島將變成一片廢墟。所以,當前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嚴厲打擊“臺獨”分裂,終結美臺勾連,盡快完成兩岸的完全統(tǒng)一,這已勢在必行。只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才能真正保障臺灣地區(qū)的產業(yè)安全和民眾的幸福生活,讓臺灣不再成為美國的“盤中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