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氣溫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每一天,我們都切身感受著它的變化。氣溫無所不在,我們的身體也有適宜的溫度范圍,一旦偏離,無論過高或過低,都會給健康帶來危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溫度塑造了地球上的萬物,催生了原始生命,隨著生命的進化與演變,人類誕生了。自那時起,我們便開始感知和認識溫度。但受限于科學知識,古人對溫度的了解較為淺顯,并未意識到它的神秘與復雜。

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科學技術蓬勃發(fā)展,我們對溫度有了全新的認知。深入研究后發(fā)現,溫度遠比想象中復雜,宇宙的誕生、演化與終結,世間萬物的變遷,似乎都在它的掌控之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溫度的升降會對物質的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產生影響,引發(fā)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常見的物質狀態(tài)有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與溫度密切相關。那么,溫度的上限和下限究竟在哪里呢?

想要探究溫度的極限,首先要理解其本質。

多數人都知道,溫度本質上源于分子的熱運動。物質由各種微粒構成,微粒持續(xù)的熱運動賦予了物質溫度。當微粒運動愈發(fā)劇烈,動能增加,物體的溫度也隨之升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微粒的運動速度并非毫無限制。根據相對論,微粒運動的極限速度是光速,只能無限趨近,無法超越,因此,由微粒熱運動產生的溫度也存在極限。

根據當前的物理研究,溫度的最高極限是普朗克溫度,數值約為 1.42×1032 度。這一極端溫度僅在 138 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瞬間出現過。正是在如此高溫下,宇宙從一個奇點中瞬間產生了氫、氦等基本元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經典物理學中,質量和能量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二者沒有明確的當量關系。

相對論指出,質量和能量只是物質的不同表現形式,本質上是相通的,并且可以相互轉化,而溫度就是其中的關鍵因素。當溫度達到特定程度,物質會以能量的形式存在;一旦溫度降至臨界值以下,物質便會轉化為具有質量的實體。

這就解釋了宇宙大爆炸后,氫、氦等基本元素迅速形成的原因:大爆炸產生了普朗克溫度,隨后溫度急劇下降,物質無法繼續(xù)維持能量形態(tài),從而轉化為各種基本元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宇宙溫度持續(xù)降低,更復雜的物質逐漸出現,恒星、行星、星系等天體結構也相繼形成。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溫度的上限是普朗克溫度。但至于是否存在更高的溫度,以目前的科學水平,還無法給出定論。

既然微粒動能的增加會使溫度升高,那么微粒動能的降低自然會導致物體溫度下降。

當微粒停止運動,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動能達到最小值零。此時,溫度也降至最低,這一溫度被稱為絕對零度,數值為 - 273.15℃或 0K,這一結果是科學家通過實驗和理論推導得出的,具有高度的準確性。

絕對零度是溫度的下限,但實際上,溫度永遠無法達到這一極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宇宙在 138 億年的漫長歷程中持續(xù)冷卻,即便如此,目前宇宙的平均溫度約為 - 270.42℃,仍比絕對零度高出 2.73℃。在實驗室中,科學家們通過各種手段嘗試降低溫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例如,通過壓縮將氮氣轉化為液氮,此時溫度可達 - 196℃;液氫作為火箭常用燃料,溫度更低至 - 253℃。目前,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低溫度為 - 273.1499999999℃,這是對金屬銠進行冷卻后得到的,已經無限接近絕對零度,彰顯了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我們知道絕對零度無法達到,但很多人還是好奇:如果真的達到絕對零度,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一般來說,溫度越低,萬物的活力似乎也越低。當溫度降至一定程度,地球可能會變成一個冰凍的世界。從微觀層面來看,溫度反映了粒子的熱運動,而在量子力學中,粒子始終處于運動狀態(tài)。

若絕對零度出現,意味著粒子停止運動,失去動能,那么整個世界,包括時間和空間,都將失去存在的意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科學的兩大基石,它們成立的前提是粒子的運動。一旦粒子停止運動,這兩大理論體系將面臨崩塌,時間和空間也會隨之消失,宇宙也將迎來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