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這兩天呢,大號又被限了,聊點能聊的。
昨天刷視頻,刷到一條新聞:短劇推廣,翻車了。
短劇大家都知道,就是短視頻平臺上那些動不動就十幾秒、幾分鐘的小故事,劇情緊湊,情感濃烈,主打一個“上頭”。
短劇推廣,胖胖其實也是接觸過不少。
前幾年,某些平臺甚至有流量扶持,很多廣告找上門來。
胖胖一圈看下來,核心模式無非就是利用短劇自帶的話題度吸引流量,然后通過短視頻描述、評論區(qū)留言、私信等方式,把用戶引導到特定的付費平臺。
每成功拉來一個付費用戶,推廣者就能分一杯羹。而推廣者自己,也往往是被這種模式“洗腦”進去的。
什么“在家輕松躺賺、日入千元”“寶媽副業(yè)首選”……
你想啊,這目標的韭菜群體精準得可怕:
寶媽(時間充裕,希望賺錢補貼家用)
打工人(厭倦朝九晚五,渴望副業(yè)翻身)
大學生(時間自由,愿意嘗試新事物)
失業(yè)人群(急需收入來源,容易沖動)
那為什么是騙局?
問題就在于,所謂的“輕松賺錢”根本就是個謊言。
很多人是被“免費學習短劇推廣”吸引進去的,一開始確實有一些免費課程,但內(nèi)容基本都是在畫餅,告訴你這個行業(yè)如何暴利,機會如何難得,只要抓住了就能翻身。
但當你想要真正操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了,比如:
買推廣工具,告訴你“想快速起號,必須買XX軟件”“不買就會被限流”,一套下來幾百上千。
買剪輯教程,一套“專業(yè)的短劇剪輯教學”,上千塊。
交推廣費,想要你的短劇獲得流量?那就花錢推廣,幾百到幾千不等。
等你真正“入局”后才發(fā)現(xiàn),所謂的“輕松賺錢”就是讓你不斷投錢進去,但收益遙遙無期。
所以吧,你說騙子能收割這么多人,單單是因為他們話術(shù)高明嗎?
胖胖認為更是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有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
有些群體他們活了幾十年,看似成熟,實際上從未真正理解過商業(yè)如何運作。
他們終其一生都在被動接受信息,卻沒有真正去思考過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guān)系。
所以,有些話,在胖胖認為,反著聽才更接近真相。
他們鼓吹的“輕松賺錢”,往往意味著無窮無盡的坑;
他們包裝的“成功人士”,很多不過是換了一身行騙的皮囊。
因為他們的評價標準,從來不是基于事實,而是基于如何最大化收割韭菜。
正是因為如此,短劇推廣才會成為這幾年流行的騙局之一。
很多人在被騙的過程中,不是因為缺少判斷力,而是因為他們習慣了依賴外部來告訴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騙子們懂這一點,所以他們利用“師傅帶徒弟”“只要聽話就能賺大錢”這樣的模式,精準地迎合了這些人的心理,讓他們一步步掉入陷阱。
而最可怕的一點在于,短劇推廣已經(jīng)變成了變相的傳銷,賺錢的關(guān)鍵根本不是推廣短劇,而是發(fā)展下線。
很多人進去后,會被“師傅”告訴:
“自己做推廣收益有限,要想真正賺錢,就得發(fā)展團隊?!敝灰芾叫氯私诲X,自己就能拿提成。
這不就是典型的“拉人頭”模式嗎?
真正賺錢的,永遠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而新手進來,只是不斷投錢,根本賺不到錢。
那胖胖刷到央視新聞報道提到,這種短劇推廣本身就踩在違規(guī)邊緣。
很多內(nèi)容是二次剪輯、搬運,甚至帶有欺騙性的引流方式,嚴重違反短視頻平臺的規(guī)定。
一旦被舉報或平臺審核,輕則限流,重則封號。
很多人辛辛苦苦做了幾天,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結(jié)果賬號直接被封,血本無歸。
當然,咱們呢,也別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說實話,短視頻行業(yè)確實有賺錢的機會,但門檻遠沒有騙子們說得那么低。
但是如果真有“零基礎(chǔ)輕松賺錢”的項目,那早就被人搶光了,哪還輪得到普通人?
按正常了解互聯(lián)網(wǎng)邏輯的人就會清楚,真正能靠短劇賺錢的,基本都是平臺、MCN機構(gòu),以及有資源的大V,普通人根本搶不到多少流量。
胖胖記得《我不是藥神》里有一句話:“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騙子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專挑最缺錢的人下手,給他們畫一個“輕松日入千元”的夢。
但現(xiàn)實是,真正賺錢的項目,都是有門檻的。
如果一個副業(yè)真的那么容易賺錢,市場早就擠爆了。
世界上根本沒有“零風險高回報”這種好事。
很多人想著“試試看”,結(jié)果一步步被拖下水,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被收割的韭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