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這場漫長的旅途里,我們總會碰上各種意想不到的風(fēng)浪。有的人被浪頭打得暈頭轉(zhuǎn)向,就此一蹶不振;可有的人卻咬緊牙關(guān),逆著風(fēng)浪,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今天,咱們就來講講河南許昌的戲曲演員張金鳳,她的經(jīng)歷,真的讓人感慨萬千。

張金鳳打小就和戲曲結(jié)緣,13歲就進了劇團,在舞臺上唱念做打,是劇團里當之無愧的臺柱子。那些年,她在戲曲的世界里盡情綻放光彩,給觀眾帶去無數(shù)精彩表演。可誰能想到,命運跟她開了個殘酷的玩笑。52歲那年,兒子創(chuàng)業(yè)失敗,背上了百萬債務(wù),丈夫生病,公婆身體也不好,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
為了還清債務(wù),讓家人過上安穩(wěn)日子,張金鳳一咬牙,轉(zhuǎn)行成了一名職業(yè)哭靈人。一開始,這可不是個容易的事兒。每次走進靈堂,面對陌生人的離世,她都得迅速調(diào)整狀態(tài),投入到悲傷的情緒里。戴上孝帽、穿上喪服,她就成了傳遞悲痛的使者。半個月里,她連哭16場,膝蓋跪得淤青一片,嗓子也哭得沙啞不堪,淚腺就像被擰開的水龍頭,止都止不住。

張金鳳的哭靈,那可不是簡單的干嚎。幾十年的戲曲功底,在這時派上了大用場。她把豫劇、河南墜子的韻律巧妙地融入哭喪里,還能根據(jù)逝者生平,現(xiàn)場編唱。一場40分鐘的哭靈,從開場那聲悲愴的“爹啊爹,你再睜眼看看兒”,到后面滿含鄉(xiāng)土深情的“麥苗返青念您老”,聽得圍觀老人忍不住抹淚,直感嘆比電視劇還催淚。她對自己要求極高,從業(yè)3年,給自己定下鐵律:主家滿意、管事點頭、觀眾落淚,缺一不可。哪怕一天趕三場,她也要哭到孝子賢孫都跟著抽泣,才覺得合格。
可這份職業(yè)背后的艱辛,旁人根本難以想象。夏天,跪在50℃的水泥地上哭靈,膝蓋被燙出水泡;冬天,穿著單薄的孝衣,凍得嗓音嘶啞。最忙的時候,她月入過萬,可一場800元的收入,還要分給彈琴的兒子和團隊。即便如此,她還是擠出時間加工橡膠頭盔補貼家用,就盼著能早日還清債務(wù),讓患病的家人吃上藥。

張金鳳的事兒在網(wǎng)上傳開后,網(wǎng)友們紛紛發(fā)表看法。有人覺得她敬業(yè),靠本事吃飯不丟人,比如網(wǎng)友“時髦餃子rr”就說:“不是丟人,是敬業(yè),行業(yè)不同,只要你做得好,就會取得更多人的尊重?!?還有網(wǎng)友“長江147107947”力挺:“不偷不搶,一個愿干一個愿給,憑本事憑勞動吃飯不丟人,我堅定支持!” 但也有人不理解,像“happytime68”就質(zhì)疑:“不理解為什么要請人哭靈?父母去世了,傷心的兒女自會哭。如果你哭不出來,要別人代替你哭,這不是對親情的褻瀆嗎?”

在我看來,張金鳳真的太了不起了。她不向命運低頭,勇敢扛起家庭的責(zé)任,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xué)習(xí)。職業(yè)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份靠努力和汗水換來的收入,都值得被尊重。我覺得,張金鳳既是生活的強者,也是我們身邊的榜樣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