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錫悅彈劾案這場“大戲”結束后10天左右,韓國的政治戲碼就將轉到備戰(zhàn)大選上來。
全文2345字,閱讀約需6分鐘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王心

▲資料圖:2月20日,尹錫悅出席總統(tǒng)彈劾案庭審。圖/新華社
頒布“戒嚴令”4個月后,尹錫悅的政治生涯終于走到了終點。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韓國憲法法院4月4日上午就尹錫悅彈劾案做出宣判,8名憲法法官一致認為,尹錫悅嚴重違反了憲法和法律,并宣布尹錫悅被罷免。對此,尹錫悅4日發(fā)表對國民談話稱,沒能達到預期,非常遺憾。
繼樸槿惠被彈劾下臺之后,尹錫悅成為第二位被彈劾下臺的韓國總統(tǒng)。這意味著,尹錫悅不僅徹底失去了總統(tǒng)職務,在未來他還可能面臨更嚴厲的政治清算。
━━━━━
憲法法院為何“意見一致”
去年12月3日,尹錫悅通過電視直播突然宣布戒嚴令后,韓國國會于去年12月14日通過尹錫悅彈劾案,尹錫悅的總統(tǒng)職務被停止。隨后,彈劾案被提交給憲法法院審理。
根據(jù)韓國法律規(guī)定,如果憲法法院6名及以上法官決定贊成彈劾,尹錫悅將立即被罷免。如果彈劾被駁回或案件被退回,尹錫悅將立即到總統(tǒng)室上班,恢復總統(tǒng)職務。
尹錫悅彈劾案被提交到憲法法院時,憲法法院只有6名法官,有3席缺額。因此,只要有一名法官反對彈劾,尹錫悅就可過關。因此,尹錫悅一度態(tài)度強硬。但在反對黨施加壓力后,憲法法院補充了兩名法官。
尹錫悅彈劾案共經(jīng)歷了十輪庭審,控辯雙方主要圍繞韓國國會提出的五大彈劾事由展開攻防。這五大事由是:宣布緊急戒嚴、發(fā)布第一號戒嚴布告令、動用軍警掌控國會、試圖非法扣押逮捕相關人員并掌控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以及下令逮捕政界及司法界人士。如果憲法法院認定其中任何一項行為構成重大違憲違法,尹錫悅都有可能被罷免。
在庭審過程中,許多證人證詞均對尹錫悅不利。如緊急戒嚴一事,尹錫悅一方主張宣布戒嚴屬于總統(tǒng)權力,但國會一方認為,在不存在戰(zhàn)時等緊急狀態(tài)的情況下,戒嚴就是違法。
對于戒嚴前尹錫悅召開的國務會議,現(xiàn)任韓國代總統(tǒng)、國務總理韓德洙出庭作證時也作了不利于尹錫悅的陳述,稱那次國務會議“并非正常召開”。
對于尹錫悅動用戒嚴軍隊和警察封鎖國會、阻礙國會活動的嫌疑,尹錫悅方辯稱此舉僅是出于“維持秩序”的考量。但參與戒嚴行動的陸軍特戰(zhàn)司令部、防間諜司令部、首都防衛(wèi)司令部第一警衛(wèi)團的指揮官出庭時均承認,曾接到尹錫悅和前防長金龍顯“破門進入國會把人帶出來”“進入國會主樓拖出議員”等命令。
彈劾案庭審在2月25日就結束了,該有的證言證詞也不缺。但憲法法院的評議時間長達38天,直到4月3日才擬定好裁決書并于4日宣布。外界猜測,這是政治立場和背景不同的法官們要協(xié)調彼此立場,盡力形成一致的裁決意見,以免判決公布后再次引發(fā)社會動蕩。

▲4月4日,人們在韓國憲法法院附近觀看尹錫悅彈劾案宣判過程的電視直播。圖/新華社
━━━━━
尹錫悅還將面臨重罪審判
尹錫悅被正式罷免后,也就失去了在總統(tǒng)官邸居住的資格。戒嚴令事件后,他在這里曾經(jīng)強力抵抗韓國公調處對他實施的逮捕行動。
暫時而言,目前尹錫悅還能享受韓國前總統(tǒng)的卸任待遇。但是,他10天后就將面臨更嚴厲的指控。
1月26日,韓國“共同調查本部”以涉嫌發(fā)動內亂罪拘留起訴尹錫悅。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已決定,在4月14日對尹錫悅涉嫌發(fā)動內亂案進行第一次公審。
對此,韓國檢方目前的準備工作相當充分,僅公訴狀就長達百余頁。檢方認為,尹錫悅涉嫌與前防長金龍顯等人合謀宣布緊急戒嚴,以擾亂韓國憲政秩序為目的發(fā)動暴亂。他還涉嫌“濫用職權,派遣警衛(wèi)隊和戒嚴軍阻礙國會表決解除戒嚴的決議案,妨礙國會議員行使權利”。
韓國檢方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交的訴狀,與國會向韓國憲法法院提出的五大彈劾事由相當一致。盡管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與憲法法院程序不同,適用法律不同,但憲法法院的裁決仍有可能影響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的傾向。而內亂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還需注意到,韓國司法系統(tǒng)與政治的高度關聯(lián)性。即使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對尹錫悅內亂罪采取慎重態(tài)度,但如果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獲勝,仍有可能通過各種“特檢法”對尹錫悅及其夫人實施法律制裁。
━━━━━
接下來的重頭戲是大選
在尹錫悅黯然離場后,韓國政壇“大戲”遠未到劇終時刻。根據(jù)韓國法律規(guī)定,須在60天內重新舉行大選。如果從4月4日算起,那么最遲在6月3日韓國就會選出新總統(tǒng)。
此前樸槿惠被罷免后,就是在第60天舉行的大選。而如果要啟動大選,韓國代總統(tǒng)韓德洙最遲需在選舉日的50天前公布選舉日期。
也就是說,在尹錫悅彈劾案這場“大戲”結束后10天左右,韓國的政治戲碼就將轉到備戰(zhàn)大選上來。
目前,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是韓國下一任總統(tǒng)的最大熱門。特別是在3月26日,韓國首爾高等法院對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作出二審判決,判其無罪,初步為李在明大選掃清了障礙。
不過,國民力量黨肯定不甘認輸,韓國新一輪大選勢必引發(fā)新的司法博弈。3月25日,韓國檢方宣布,韓國前總統(tǒng)文在寅之女文多惠因涉嫌受賄被立案調查。現(xiàn)在檢方已將重點轉向調查文在寅和文多惠是否共同受賄。這可以視作反擊的信號。而李在明也有其他案件在身。
除了司法博弈,街頭的對抗也不會因尹錫悅彈劾案判決結果出爐而消停。最近,執(zhí)政的國民力量黨在尹錫悅派系帶領下,已經(jīng)發(fā)起了行動,議員們輪流在多個地方帶頭示威。
從去年戒嚴令事件以來,圍繞尹錫悅案的種種攻防都在顯示,韓國政治和社會分裂程度遠超當年的樸槿惠彈劾案。隨著尹錫悅內亂罪審判和韓國大選即將進入沖刺階段,韓國的政治和社會對抗恐將進入又一個高峰。
值班編輯 古麗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