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中有句很經典的臺詞: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什么都可以接受。

相反,我覺得成熟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么,而后做一個簡單的人?!?/p>

人生下半場,其實靠的是自己,就像一個人只有靠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與其是適合自己的選擇。

那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適合什么。

這樣,你才能輕裝上陣,也才會對于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東西,也能拿出一種裝傻的聰明方式去處理。

這樣的話,你反而能活得更自在,更輕松,更幸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做聰明的笨人

面對生活的復雜,人要簡單。

就像面對復雜的人性一樣,我們唯有看到了人情世故中的各種彎彎曲曲,以及是是非非。

如此,我們才能有更為清晰的思維,更為客觀的認知,以及更為理性的方法去做出更為正確的應付。

要知道,這個世界里從來就不缺聰明人,尤其是不缺喜歡耍小聰明的人。

倒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會感慨,生活里很少笨人

所謂的笨人,就是那些不愛計較,哪怕明明自己吃虧了,在旁人看來自己被人算計了,被傷害了。

但就算如此,自己也能做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做聰明的笨人,看破不說破,看穿不揭穿。

這樣,一點點地識破人性,理解人性,運用人性。

因為凡事太過喜歡計較,糾纏的話,表面看起來自己不會吃虧,甚至還能小得便宜。

但是從長期來看,只盯眼前的人,注定失去了往后。

不如做到像莎士比亞說的:與其做愚蠢的聰明人,不如做聰明的笨人。

這樣的話,我們反而能讓自己的內心慢慢變得更加淡定,坦然,甚至是從容,自在,幸福。

要有不入局的智慧

不入局,不是裝高冷,更不是自以為是。

就像我們裝傻,不是讓自己變得真傻,而是越來越懂得拿出本能的智慧和謀略,做到不入局。

這樣的話,我們在遇到矛盾和痛苦的時候,或者遇到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不想面對的事,倒是能以一種旁觀者的心境去對待。

也就是說,用不入局的智慧去處理一些事,對待一些人,自己就不會有那么大的壓力,那么多的不情愿。

后面養(yǎng)成了這種處理問題的習慣和技巧,反而在遇到更大的麻煩,更多的問題時,自己也不著急了,也不跟自己過不去了。

相反,而是懂得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甚至主動回歸沉默,在別人看起來有些笨笨的表現,其實反倒是自己的精明所在。

正如輝姑娘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里說的:當你終于沉默,成熟才剛剛開始。

其實,不跟人爭,不跟人搶,不跟人辯,不跟人鬧。

總之就是,閑事不管,閑人不理,閑話不說,帶上一種不入局的智慧,融入到屬于自己的現實生活里。

最終,還能讓自己活得更輕松,更自在,更灑脫了。

裝傻的活法,反而是聰明的

其實,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不要搭理太多人,或者說讓自己過得冷淡一點的原因就是,一旦自己被人纏上了,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就少了。

然后,自己反而每天都容易過得煩惱、憂愁、痛苦、悔恨等等,這樣極其是特別沒必要的。

減少一些不必要相處的人,減少一些不該去做的事,減少一些不該要有的娛樂和消遣等等。

總之,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了。

白巖松曾在一次演講中告誡年輕人:

“30歲左右是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處亂跑之后,為人生做一次減法的重要時間?!?/p>

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在各種紛紛擾擾之中,聰明地選擇裝傻。

如此,別人摸不清你的個性和風格,自然不會輕易算計你,利用你,傷害你。

這樣,哪怕我們把自己過得銷聲匿跡了,但是我們的每一天對于自己本身而言卻是充實,負責的。

而且你要明白,人生最直觀且直接的一面就是,只有當你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一切才有越來越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