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忍不住要說兩句。
就,有些口子,是真的不能開。
河北張家口下轄的赤城縣,公共交通分公司發(fā)了通知,取消老年人免費坐公交車,原話是:
接縣交通局通知,自2025年起,取消老年人公交乘車優(yōu)惠補貼。由于我公司經(jīng)營困難,無力承擔此項開支,擬自2025年4月1日起,不再辦理老年卡,所有乘客均按照正常票價收費。

這話什么意思呢?
以前老年人免費坐著,那不是真的免費,而是政府給公交公司提供了補貼。
公交公司雖然是100%的國有企業(yè),但畢竟是個公司,政府停掉了補貼以后處在虧損狀態(tài),扛了4個月扛不住了,以后就對老年人也要收錢了。
看到這里肯定會有人說,需要補貼是城市辛苦打拼苦苦支撐的年輕人,而不是拿著退休金到處逛吃耍的老年人,或者有人會說,地方都沒錢了,不補貼也好,反正沒幾個錢,不信老人家拿不出幾塊錢公交費。
這些視角本身沒毛病,但,牽一發(fā)動全身,這口子是真不能輕易開。
深度思考下的原因,有三層,一層比一層更需要邏輯能力,看各位大佬能理解到幾層。

第一,信心和預期。
老年人免費坐公交,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看我文章的老年人應該不多,所以肯定有大佬會覺得,這點公交費算什么,自己出和免費有多大區(qū)別嘛。
問題是,這事兒是之前形成了預期的。
交通部在2020年有過報道,大家可以看看原話,說的是,各地普遍實施了老年人免費或優(yōu)惠乘坐公交車的政策。

重點,在于「各地」和「普遍」上。
也就是說,對很多人來說,年齡到了一定歲數(shù),免費坐車是一種默認福利,是國家?guī)宛B(yǎng)老的一個切實體現(xiàn)。
大家如果身邊有老人,也可以觀察一下,其實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很多老年人的出行模式都是公交車,甚至某種意義上,成了老年人退休養(yǎng)老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現(xiàn)在,說換就換了?
這質(zhì)感,我說句難聽的,就和從「只剩一個好」變成「兩個不嫌少,三個剛剛好」的生育政策差不多。
之前說的不算數(shù)了,預期被打破了,那信心也就降下來了。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大部分人時候,我們是不會分什么內(nèi)容是統(tǒng)一部署,什么東西是各地承擔了,反正心中只會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政府。
政府說話不算數(shù)了,盡管背后的原因很復雜,但還是那句話,預期被改變了,坐個公交車免費的預期都能變,那還有什么不能變呢……
這會導致什么結(jié)果?
看似只是停掉了一個地區(qū)的公交車補助,但今后會讓更多的政策推行變困難。
大家不信了嘛。

第二,財政和消費。
停止補貼的原因在公告里面也說的直白,「當?shù)?a class="keyword-search" >財政緊張補貼不到位」。
稍微有點見識的都知道,現(xiàn)在各地的財政是真的緊張,尤其是在過去房地產(chǎn)為主要支柱的地方財政不太跑的轉(zhuǎn)的最近幾年。
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新聞,說別的地方不好,我就說我老家四川吧。
比如樂山把大佛景區(qū)觀光游覽車和攤位經(jīng)營權(quán)一次打包30年,賣了17億;再比如閬中把國有機關(guān)、企事業(yè)單位的食堂配菜服務經(jīng)營權(quán)一次打包30年,賣了1.8億。
到張家口赤城縣,其實邏輯也是一樣的,就是沒錢了。
具體沒錢到什么情況?
咱們既然要聊這事兒,就聊得深入一點,我找到了赤城縣的收入支出情況。


你可以看到,2024年上半年,計劃收入是大約12.6億元,實際完成的是6.5億元左右,少了快一半;而支出層面實際完成的是15.7億多,遠遠大于實際收入,也大于計劃收入。
一句話總結(jié)就是,真的,沒錢了,而且越來越?jīng)]錢。
好,既然沒錢,就要開源節(jié)流。
開源那是大話題,聊不完也不好聊,我們就說節(jié)流的方向。
現(xiàn)在給出來的角度就是,把民生工程給砍了。
這是非常不好的角度。
原因一說大家就清楚。
整個經(jīng)濟是一盤棋,理論上來說,給群眾信心,讓老百姓敢花錢,對于一個依然是高儲蓄率的國家來說就能很好的激活整體經(jīng)濟。
但老百姓花錢的信息來自于哪里呢?其實就是各種兜底。
類似邏輯就是,生病了,能不能報銷,能,那就敢花錢,不能,那就自己多存點,消費的時候就摳一點。
現(xiàn)在一刀看向了老年人坐車,還是那句話,事兒是小事兒,說實話錢也沒多少錢,但傳遞出來的信號很不好。
誰家沒個老人啊……這相當于是做了一次廣泛的負面宣傳。
就是,上面都沒錢了,我們自己也都別花錢了,都囤起來,準備過冬。
非常不好……真的非常不好……

第三,壟斷和市場
我非常相信一個觀點:具有全民福利或者基建性質(zhì)的產(chǎn)業(yè),不能私有化。
就像是醫(yī)院,最好還是要國有,現(xiàn)在很多醫(yī)療問題不是國有化程度不夠,恰恰相反,是暗中的私有化有點過頭。
比如大家熟悉的,科室外包和給醫(yī)院定營收計劃,等等。
公交車,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說句客觀的話,在小縣城,公交車并不是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但這東西依然要存在,因為不能因為不是主力,就放棄掉那些沒辦法只能坐公交車的少數(shù)人。
我們不是美國,不是選票邏輯,不是少數(shù)人就可以被輕易犧牲或者放棄的傳統(tǒng)。
公交公交,都叫公交了,指的共同交通,那就是福利性質(zhì)的。
這點,其實從赤城縣公交公司的性質(zhì)就能看出來,國有企業(yè),張家口市國資委100%控股的,理論上來說,就是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的。
但現(xiàn)在給出來的解法,是直接按市場化角度走了。
有錢的時候,給補貼,沒錢了,那就不補貼,這邏輯乍一看是清晰的,但實際上混淆了一個概念:之所以公交公司能壟斷,就是因為不能逐利,不能完全走市場邏輯。
這口子一開,那很多產(chǎn)業(yè)都講不清楚了。
沒有經(jīng)歷市場化競爭來提高效率,降低無效成本,摒棄掉吃飯不干事的關(guān)系戶,這走的是國有福利路線;等到虧錢了,就走市場化路線,談的都是利潤,那之前的壟斷就沒有合理性。
還是那句話,老人免費坐公交是小事情,那電信行業(yè)呢?石油行業(yè)呢?
口子,是真的不能開。
各位大佬覺得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