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4月3日,《華盛頓郵報》披露的一條消息讓整個美國國家安全體系震動。白宮當天突擊解雇了至少三名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高級助理,而更令人瞠目的是,這不是因為泄密、瀆職或道德丑聞,而是因為“政治不忠”。消息人士透露,被解職的對象要么曾為民主黨政府工作過,要么持有傳統(tǒng)共和黨外交立場的“新保守主義”觀點,顯然與特朗普如今的“美國優(yōu)先”戰(zhàn)略不合拍。這不是一場人事調整,這是赤裸裸的政治清洗。

然而,更荒謬的是,這一清洗是由極右翼網紅盧默“點名發(fā)起”。這位曾因反穆斯林、陰謀論、反疫苗言論被社交平臺封禁的激進分子,前一天剛進了橢圓形辦公室,遞上了一份10人“黑名單”。她當面要求特朗普“除掉這些人”。結果不到24小時,白宮就付諸行動。這不是官僚機構改革,這是極端意識形態(tài)對國家安全架構的武力入侵。
要知道,國家安全委員會是美國外交政策和國家戰(zhàn)略的“大腦中樞”,歷屆政府都盡可能確保其專業(yè)中立與戰(zhàn)略多元,以維持跨黨派視角的政策整合。而如今,特朗普卻用一場極右清算,徹底打破了這一傳統(tǒng),讓白宮核心機構變成了忠誠測試中心。
自特朗普重新掌權以來,清除異見、重塑內部權力結構就早已寫在他政治劇本的第一頁。在他眼中,“美國優(yōu)先”不是政策,而是宗教;不是國家戰(zhàn)略,而是排他誓詞。而任何不全然奉信這套邏輯的人,哪怕是有幾十年經驗的職業(yè)外交官,也統(tǒng)統(tǒng)列入“可疑分子”之列。而這一次,特朗普終于動手了。

而這場風暴并不局限于內部,它將在更廣泛的國際維度上,引發(fā)連鎖反應。在全球安全格局劇烈變動的當下,美國國家安全團隊的專業(yè)性和連貫性,至關重要。但如果這一體系變成一部靠極端民粹操控的政治工具,其后果不只是外交失敗,更可能導致戰(zhàn)略誤判、聯盟破裂、甚至危機升級。
所以,特朗普這套“忠誠清洗法”背后,是一個正在被極右力量綁架的國家治理系統(tǒng)。如今勞拉·盧默可以進橢圓形辦公室“點菜清人”,明天會不會是另一個激進分子坐在五角大樓會議室里,為美國部署戰(zhàn)略核力量出謀劃策?如果連國家安全事務都能淪為民粹投喂,那還談什么全球穩(wěn)定與國際責任?
更令人寒心的是,這場清洗已成為特朗普新任期內部運作的標準模式。從國務院到國防部,從情報系統(tǒng)到外交團隊,任何懷疑者、持異議者、理性務實者,都將面臨邊緣化甚至清除。過去的“新保守主義”雖然也以強硬立場著稱,但至少講求制度化、專家意見和國際準則。而特朗普的“新新保守主義”,本質上是一場披著國家面具的政治權力個人化運動。

這也意味著,美國外交政策將失去理性平衡機制?!懊绹鴥?yōu)先”正在異化為“特朗普優(yōu)先”,其政策執(zhí)行不再基于現實地緣利益,而完全服從于特朗普個人政治得失。在中東亂局、俄烏戰(zhàn)場、亞太博弈不斷升級的今天,這種對專業(yè)主義的剝奪,對全球秩序而言無異于一顆未爆彈。
回頭看,我們也能發(fā)現,特朗普曾在第一任期中屢屢嘗試控制國家安全結構,但由于當時尚有建制派阻力,進程緩慢。而這一次,他不再容忍任何阻力,不僅要清除“奧巴馬遺產”,連小布什時期的政策智囊也一并掃出門外。連邁克爾·華爾茲這位極具鷹派色彩的國家安全顧問,在這場會議中都顯得力不從心。當盧默在會議上攻擊其下屬時,華爾茲嘗試為他們辯護,卻根本攔不住鐵腕下的清算節(jié)奏。連系統(tǒng)內的強硬派,如今都已無法影響決策,權力或許已徹底回到了一個人的手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