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上海國際機場里人潮涌動,周總理和許多人都望著出口翹首以盼。他們等待的不是別人,正是在海外漂泊了十幾年的李宗仁先生。李宗仁和他的夫人,經(jīng)過幾十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于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

隨后一行人又回到了北京,毛主席熱情地款待李宗仁一行人。在宴席上毛主席和李宗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席間毛主席問程思遠:“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飯嗎?”程思遠一愣,不知道怎樣回答。
毛主席為何要問這個問題?毛主席到底是靠什么吃飯?
走上不歸路
1949年的國民黨氣數(shù)已盡,國民黨政府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就要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面對絕境,蔣介石自感無力回天。在何去何從的歷史選擇關頭,蔣介石聽從所謂的高人指點,決定退守臺灣島。

蔣介石攜帶多年搜刮的大量金銀財寶,率領一部分國民黨高級將領和士兵,來到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站——臺灣島。當時隨蔣介石一同前往臺灣的人,到達臺灣后處境艱難。
原來臺灣大部分是原住民,大陸來臺灣的人口才3萬多人。蔣介石的部隊登陸臺灣后,大陸人口一下子銳增到50萬人。普通士兵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生活十分困難。這一切的困境,都是拜蔣介石所賜。

當中華大地到處歡慶解放的時候,蔣介石還在臺灣島上負隅頑抗。正是因為蔣介石的一意孤行,才將中國完整的國土分開,讓臺灣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蔣介石依然野心勃勃,還幻想著有一天能反攻大陸,重新掌握中國的政權。

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這次離開大陸,竟是永別。有生之年,他再沒有踏上大陸一步。直至蔣介石去世,他最終做了遠離故鄉(xiāng)的孤魂野鬼。正是蔣介石的這一舉動,導致海峽兩岸至今仍舊無法統(tǒng)一。
海外赤子
祖國怎么會丟下自己的孩子,怎么會容忍國家版圖上有殘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chǎn)黨曾經(jīng)多次向蔣介石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能摒棄個人恩怨,為了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大業(yè),勇敢地邁出一大步。

面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多次斡旋,蔣介石始終不能放下面子。剛剛到臺灣的時候,國民黨還遙控指揮潛伏在中國大陸的特務分子,對新中國采取各種破壞。沒想到蔣介石寄予厚望的特務,沒過幾年就被共產(chǎn)黨消滅干凈了。

蔣介石的一意孤行,不能代表所有臺灣的國民黨軍官和士兵。這些軍官和士兵背井離鄉(xiāng)來到臺灣,對故國懷有深深的思念,但是多數(shù)人未能再次踏上祖國的大地。
李宗仁是國民黨第二大軍事派系——桂系的首腦,也是蔣介石最為頭疼的黨內對手。他一生南征北戰(zhàn)戎馬倥傯,從中興桂系到抗日血戰(zhàn),在中國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李宗仁指揮第五戰(zhàn)區(qū)的部隊,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與日軍殊死血戰(zhàn),最終戰(zhàn)勝了日軍。

解放戰(zhàn)爭后期,解放軍以摧枯拉朽的雷霆攻勢,強渡長江天險。李宗仁感到大勢已去,從香港輾轉到了美國,開始了他16年的旅美漂泊生活。
李宗仁歸來
最開始李宗仁是個頑固的反共分子,可是流亡美國期間,發(fā)生了幾件事,讓他的思想產(chǎn)生了動搖。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這件事給李宗仁的觸動很大 ,他開始對中國軍隊產(chǎn)生敬佩之情。

當中國成功原子彈爆炸的消息傳來,李宗仁激動得流下眼淚。原本只有美蘇才有的原子彈,現(xiàn)在中國也有了。歷經(jīng)百年磨難,中國人民終于又挺直了腰桿。當時李宗仁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要回國?!?/strong>
這些事實讓李宗仁感慨萬千,“不管是誰統(tǒng)治中國,只要能使中國強大,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就贊同他。”李宗仁在美國提出對臺灣問題的具體建議,希望國共兩黨再度和談,協(xié)商解決臺灣問題。

李宗仁在海外的言論,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周總理從李宗仁的言論中,敏銳的察覺到這時李宗仁認清形勢走上愛國道路的起點。周總理和海外多方聯(lián)系,爭取勸說李宗仁回國 ,為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貢獻力量。

周總理頻繁聯(lián)系李宗仁的秘書程思遠,醞釀并開始爭取李宗仁回國的工作。在周總理的努力下,闊別祖國16年之后,李宗仁聽從祖國的召喚,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當飛機降落在祖國的機場,李宗仁激動地走下來。
這一刻李宗仁等待了16年,也讓他從中年失意等到了白發(fā)蒼蒼。
我靠什么吃飯?
1965年7月2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了李宗仁一行人,期間雙方進行愉快地交談。毛主席對李宗仁說:“祖國歡迎你們回來,每一個流亡海外的游子,只要你們愿意回來,祖國的懷抱永遠向你們敞開。臺灣總有一天也會回到祖國來的,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strong>

李宗仁也發(fā)表感言:“這16年來,我以海外戴罪之身,有感于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之下,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奮斗?!?/strong>
宴會期間毛主席和李宗仁舉杯暢飲,相談甚歡。席間毛主席對程思遠說:“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飯嗎?”程思遠頓感茫然,不知道怎樣回答。毛主席笑著說:“我是靠總結經(jīng)驗吃飯的,我們人民解放軍,在每次戰(zhàn)斗后都會總結經(jīng)驗。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偨Y經(jīng)驗讓我們能不斷走向成功?!?/strong>

作為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主席的領導方法,有著異于常人的高超之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只有經(jīng)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才能去偽存真,發(fā)現(xiàn)真理。調查不夠不決策,條件不備不行動。中國革命的每一個勝利,都和正確的調查研究分不開的。
毛主席的一番話,深深觸動了李宗仁和程思遠。共產(chǎn)黨在建立初期,條件十分艱苦。艱苦的條件并沒有讓他們退縮,反倒激勵著他們繼續(xù)前進。毛主席很早就推行調查研究的方法,革命早期時毛主席就在湖南調查農(nóng)民運動,寫下了著名的考察報告。

毛主席總結農(nóng)民運動中的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讓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能夠汲取經(jīng)驗教訓,不斷進步。他們憑借著小米加步槍的落后裝備,竟然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面對國民黨的背信棄義,中國共產(chǎn)黨卻一直以和為貴,以民族大義為己任。在國民黨背信棄義挑起內戰(zhàn)的時候,中國共產(chǎn)黨不得不拿起武器,進行反抗。
反觀國民黨,占據(jù)著全國最豐富的資源,領導著全國裝備最齊全的軍隊,卻屢次敗給人民的軍隊。國民黨的一意孤行,令他步履維艱,最終走上絕境。

回首中國革命的坎坷歷史,無不驗證了毛主席的理論。毛主席領導著中國人民,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燃燒到全國的各個解放區(qū);從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上的革命萌芽,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毛主席從孑然一身投身革命,到擁兵百萬跨過長江。
歷史不會忘記毛主席的付出,歷史會銘記毛主席的理論。實踐證明,毛主席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