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冒泡
最近,《我的后半生》這部劇火了,張國立飾演的沈卓然,一個敢愛敢恨的“叛逆老人”,在網(wǎng)上掀起軒然大波。

有人罵他自私,拋妻棄子,不顧家庭,也有人說他勇敢,敢于追求真愛,活出自我。
這場爭議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們對老年人情感生活的偏見,在很多人眼里,老年人就該安分守己。
談什么浪漫?追什么愛情?

說到底,這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可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老年人也渴望被愛,渴望自由,渴望綻放光彩,他們同樣有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
只是這個社會,還沒準(zhǔn)備好接受這樣的改變。

那么,張國立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的表演是怎樣的呢?
在網(wǎng)上為何引起了軒然大波?
角色反轉(zhuǎn)
老年人的愛情,總是讓人覺得不該存在,可人到老年,就真的要放棄對愛情的渴望嗎?

沈卓然,一個退休教授,文質(zhì)彬彬,舉止儒雅,妻子去世后,他寫詩悼念亡妻的深情模樣,讓觀眾無不動容。
可誰知道,這樣一個讓人敬重的老教授,竟在妻子離世一年后就開始頻繁相親。

不僅如此,他甚至專門尋找那些和亡妻長得相似的女性,觀眾都驚呆了。
這還是那個深情的教授嗎?怎么一下子變成了“戀愛狂魔”?
很多人覺得劇情太不合理,人設(shè)崩塌得太徹底,可仔細(xì)想想,這不正暴露了我們對老年人感情的偏見嗎?

在大眾眼里,老年人就該安分守己,獨自終老,即便要談戀愛,也該慢慢來,別這么著急。
可事實上他們和年輕人一樣,也渴望被愛,渴望有人陪伴,只是這份渴望,被世俗的眼光壓抑了太久太久。

當(dāng)沈卓然終于沖破束縛,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如此強(qiáng)烈。;
支持他的觀眾直呼:這哪是人設(shè)崩塌,分明是壓抑太久的情感終于爆發(fā)。
張國立演技困境
張國立,這位老戲骨的演技那是沒得說,可惜這回他遇上了個坑。

一個好演員碰上爛劇本,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把沈卓然這個角色的兩面性演得很有層次感,既有教授應(yīng)有的儒雅氣質(zhì),又把對愛情的熾熱演繹得恰到好處。
可編劇給他挖的坑實在太多了,比如那個用藏頭詩表白的情節(jié),簡直讓人尷尬到腳趾摳地。

一個堂堂教授,居然玩起了這種中學(xué)生才會干的事,這不是典型的人設(shè)崩塌是什么?
觀眾們看得那叫一個揪心。
明明是那么好的演員,卻要為爛劇本“背鍋”,這種情況在如今的影視圈并不少見。

編劇們不在乎劇情是否合理,只顧著制造話題和熱度,演員們就算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難以讓角色變得立體。
觀眾自然也看不進(jìn)去,劇評分?jǐn)?shù)自然就低,像張國立這樣認(rèn)真演戲的老藝術(shù)家,最后還要背上莫名其妙的黑鍋。

代際矛盾,在這部劇里同樣演繹得淋漓盡致。
沈卓然想追求愛情,可兒子卻死活不答應(yīng),在兒子眼里,父親這把年紀(jì)了就該安分守己,別給子女丟人現(xiàn)眼。
覺得父母就該為家庭犧牲自我,把子女的面子看得比天還大,倒是孫子,年輕人就是不一樣,他支持爺爺追求幸福,完全不在乎外人怎么看。

劇中沒有簡單地說誰對誰錯,沈卓然追求愛情時,也在乎子女的感受,兒子雖然一開始反對,后來也慢慢理解了父親,女兒糾結(jié)了一陣,最后選擇了接受。
分明就是一家人在愛與無奈中尋找平衡,不就是因為觀念不同,想法不同。
劇情尷尬遭群嘲
有人說,《我的后半生》是一部打著“老年人追愛”旗號的電視劇,可惜,它把老年人的愛情拍成了偶像劇。

主角沈卓然的相親對象,一個比一個優(yōu)秀,要么退休金豐厚,要么房產(chǎn)在手,還有一身的文化素養(yǎng)。
這哪里是現(xiàn)實中的老年相親市場?簡直就是在做白日夢。

更離譜的是,劇中的女性角色一見到沈卓然就愛上他,甚至為了他大打出手,上演爭風(fēng)吃醋的戲碼。
編劇還不忘給劇情加點料。

安排沈卓然的子女突然殺到相親現(xiàn)場,上演全武行,這種狗血劇情,讓人看得尷尬又無語。
現(xiàn)實中的老年人相親,哪有這么多戲劇性?
他們更多是帶著務(wù)實的態(tài)度,尋找能互相陪伴的人,平淡中的溫情,才是老年愛情的真實模樣。

可這部劇偏偏要把老年人的感情,拍成了青春偶像劇,那些甜蜜的互動,那些情感的波折,統(tǒng)統(tǒng)都顯得那么做作。
觀眾們看不下去了。
紛紛吐槽這是一部“懸浮的夕陽紅偶像劇”,與其看這種不切實際的老年愛情劇,還不如去看青春偶像劇。

至少那些年輕人談戀愛,還能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老年戀愛的困境
老年人的愛情,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個禁忌,可誰說上了年紀(jì),就不能追求幸福了?
《我的后半生》這部劇,揭開了一個不愿被人提及的話題。

在我們的社會里,獨居老人想要一個情感寄托,卻總是被人說三道四。
“都一把年紀(jì)了,還想著談戀愛?”
“安安心心帶帶孫子不好嗎?”
這些話,刺痛了無數(shù)渴望溫暖的老年人。

可老年人的婚戀之路,哪有那么容易走?
法律上沒有明確的保障,財產(chǎn)分割、贍養(yǎng)問題都成了攔路虎,子女們更是橫加干涉。
他們擔(dān)心繼承權(quán)被稀釋,害怕贍養(yǎng)的擔(dān)子加重。

更讓人無奈的是,適合老年人的婚戀平臺少之又少,想找個知心人,都不知道該往哪里去。
觀眾對這部劇的不滿,其實是對現(xiàn)實的不甘心,他們看到劇中老人追求愛情的艱難,就像看到了自己將來的影子。
既害怕有朝一日自己也會面臨同樣的困境,又對無力改變現(xiàn)狀感到憤怒,這些罵聲背后,是對老年人婚戀環(huán)境的期待。

期待有一天,老年人追求幸福的路上,不再荊棘遍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