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錦苑社區(qū)眾多志愿者中,有一個才10歲的小男孩特別引人注目,他叫嘉豪,喜歡笑,但又顯得有些羞澀孤單。他的爸爸早已去世,媽媽身患絕癥。經常參加社區(qū)志愿活動的他,沒有大人的指派,只有本心的參與。3年來,小嘉豪跟隨我們的腳步,身穿志愿馬甲,穿梭在一個個公益活動的現場,用他稚嫩的身影,豐富著自己童年的時光。
2022年的一個寒冬午后,我像往常一樣,帶著記錄簿走訪錦苑社區(qū)的志愿者家庭。小嘉豪家老舊的家具被擦得干干凈凈,墻上貼著幾張或泛黃、或嶄新的獎狀——“優(yōu)秀學生”“助人為樂小志愿者”,這幾張獎狀成了這個困難家庭最好的裝飾品。

小嘉豪端著一杯熱水遞給我,他母親坐在一旁,面容疲憊卻努力擠出一絲笑容跟我打招呼。我跟小嘉豪談起他做志愿者的事情。他興奮地揮舞著瘦瘦的胳膊:“魏阿姨,我?guī)透舯跔敔敯徇^菜,和獨居的老奶奶聊天,幫樓下小妹妹系過鞋帶,還幫社區(qū)撿過垃圾!傳遞溫暖和愛,人家才愿意來串門。”我知道,這個孩子的笑容背后,是生活沉甸甸的擔子。他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體弱多病卻依然堅持外出打工維持生計。面對這樣的困境,他卻從未掉過眼淚,總是努力地挺起胸膛,用自己的方式撐起這個家。
那之后,嘉豪成了我的牽掛,我隔三差五去嘉豪家。送些米油,帶些衣物,有時還會買點文體用品和小零食。有時候,我會帶上丈夫一起去他家,陪他做作業(yè),聽他講學校里的趣事,給他鼓勵。我和丈夫商量著,給他報一個興趣班,讓他拓展一下興趣愛好。

一個深夜,我突然接到了嘉豪母親的電話。她的聲音虛弱得幾乎聽不清,卻帶著一種沉重的懇求:“魏姐,我真的……快不行了,嘉豪這孩子,平時總說您對他好,我想著,要是有一天我不在了,他能有您這么一位媽媽,肯定是福氣……”
那一刻,我的心情極其復雜,哽咽住說不出話。第二天,我和丈夫還是來到了嘉豪家里。還未開口,嘉豪撲進我的懷里,哭著叫了一聲“媽媽”。這一聲“媽媽”,讓我淚流滿面,也讓我下定決心——我要接下這份托付,無論前路有多難,都要守護這個孩子。
后來,我和志愿者團隊為嘉豪和更多的孩子們創(chuàng)立了“星星成長計劃”,為社區(qū)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送去關懷和溫暖。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在他們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我們想成為那束點亮他們的光。
在“星星成長計劃”中,我認識了小鐘。小鐘家有一個唐氏幼兒,丈夫身患癌癥,自己一人撐起整個家庭,生活十分拮據。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為孩子購買了文具、衣物,后來我自掏腰包為他聯系了特殊教育機構。小鐘孩子入學那天,牽著我的手說:“謝謝阿姨,我以后會好好讀書?!笨粗煺娴男δ?,我的心被充盈得滿滿的。
從小嘉豪到小鐘,我越來越感受到一份責任和義務。社區(qū)里需要幫助的人很多,殘疾人、高齡獨居老人都是需要幫扶的對象,于是我和幾個志愿骨干對現有隊伍進行了整合,對服務項目進行了細化,打造了V笑益起來志愿服務品牌?,F在我們的十支志愿服務隊可以提供助老、助殘、法律援助等十五類26個服務項目。越來越多的居民受到了我們的幫助, 我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居民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在這個大家庭里,我找到了歷練成長的舞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收獲了寶貴的人生經驗,與他們共同經歷了許多不可復制的瞬間。未來,我將繼續(xù)用我的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人,為社區(qū)創(chuàng)造更多的愛心,更多的溫暖,更多的笑聲。(作者:魏麗麗,大眾新聞記者 曹萌萌 整理)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