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容克斯Ju 290是德國在二戰(zhàn)中研發(fā)和建造的一種大型四發(fā)飛機。該機由Ju 90客機發(fā)展而來,而Ju 90又是源自1936年競爭“烏拉爾轟炸機”項目的Ju 89。因此Ju 290天生具有超大航程,航程超過6000千米,極限留空時間接近24個小時。這可太中德國海軍的意了,因此除了最初的V-0號原型機和頭5架A-1型是純正的運輸機外,后續(xù)的型號大都是按遠程海上偵察機的標準生產(chǎn)的。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注冊號為110165的Ju 290A-4,該機最初被分配給5 FAGr(Fernaufkl?rungsgruppe 遠程偵察大隊),用于大西洋上的遠程巡邏。A-4型是海上偵察機型,一共生產(chǎn)了5架。與其他同型機不同,110165號承擔了武器測試任務,飛機上安裝了掛載弗利茨-X、Hs 293和Hs 294制導武器的ETC 2000掛架以及FuG 203e Kehl無線電制導裝置,同時為了武器操作員能夠目視目標進行引導,該機使用了A-7型獨有的玻璃機頭。如一位國外研究者所言,全封閉金屬機頭的Ju 290外表流線,看上去像海豚;安裝玻璃機頭后就變成海象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諾曼底登陸后,盟軍逼近5 FAGr在波爾多以南蒙德馬桑的基地,且此時再執(zhí)行遠海搜索任務已無意義。該機被轉交給KG 200聯(lián)隊(第200轟炸機聯(lián)隊),即德國空軍的秘密任務聯(lián)隊。KG 200在檔案中記錄的分配給它的編號是A3+HB,但該機在戰(zhàn)后為世人所見的編號卻是PJ+PS,考慮到KG 200任務的特殊性,真實編號與記錄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戰(zhàn)爭末期,110165號的任務是隨時準備將納粹高層要員疏散到西班牙巴塞羅那。隨著事態(tài)發(fā)展,飛機駕駛員,KG 200第1中隊(也有第5運輸中隊的說法)指揮官海因茲·布勞恩中尉決定自行其是。1945年5月8日中午,海因茨·布勞恩機組駕機從波希米亞的柯尼格雷茨(即捷克城市赫拉德茨-克拉洛韋)起飛,機上滿載著70名德國空軍女性輔助人員、兒童和傷兵逃向美軍控制的慕尼黑機場。飛機一直保持低空飛行,以躲避蘇聯(lián)空軍的戰(zhàn)斗機。進入美方空域后,兩架野馬式戰(zhàn)斗機盯上了這架大飛機,Ju 290放下起落架并搖擺機翼示意自己是無害目標。飛機一落地,機組、乘客和飛機統(tǒng)統(tǒng)向美軍投降。

文頭圖片是Revell 04285 1:72 Ju 290A-7的封繪。Revell很雞賊地使用了110165這架有著A-7機頭的A-4的圖片,機身編號也是PJ+PS。畫面估計就是該機最后一次飛出蘇控區(qū)的經(jīng)歷,還給它畫上了擊中拉式戰(zhàn)斗機的武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慕尼黑里姆機場接受美國人檢查的110165號,可見美軍機徽被簡單覆蓋在鐵十字上,PJ和PS文字仍保留。垂尾無德國飛機特有的萬字標記,這一點很不尋常,如果照片真實反映了機尾黑色油漆脫落的情況,那么可能一開始就沒有,而不是投降后抹去的。

當時美國陸航有個在歐洲收集德國尖端航空技術的LUSTY行動(LuftwaffeSecretTechnology,德國空軍秘密技術之意)。他們兵分兩路,一路負責招募人員、收集文件和調(diào)查設施;另一路由前試飛員哈羅德·E·沃森上校領導,負責收集德國先進飛機和武器,他手下是一群

至于110165號,它純粹是被沃森上校本人看上了。Ju 290是傳統(tǒng)設計的飛機,技術不算先進,并不在沃森隊搜集目標的小黑本上。但它足夠大,是德國二戰(zhàn)時量產(chǎn)的第二大的飛機,只比B-29略小一些,而機翼面積比B-29還大。盡管部隊已經(jīng)安排好了將收集的飛機打包后用航母海運回美國,但沃森上校完全被這個大家伙迷住了,決定親自駕駛它飛回美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注意該機機頭的FuG 200反艦雷達天線,一共三組八木天線。中間的一組是發(fā)射天線,兩側為接收天線,兩側天線接收信號強度的差異以偏轉的鋸齒在指示器上顯示出來,即可將飛機導向船隊方向,有效距離可達到150千米。這三組天線在后面的照片中消失了,顯然是上路前被單獨取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在比利時拍攝的110165號。

布勞恩在KG 200曾駕駛過俘獲的美制B-17和B-24轟炸機,因此可以有效和美國飛行員進行溝通。他負責擔任飛行教練,并深入介紹飛機的能力、性能和維修要求。里姆——紐倫堡附近的羅特機場——比利時——法國奧利機場的轉場航程也由他擔任正駕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利時穿孔鋼板跑道上的110165號。在里姆進行飛行訓練時在兩臺BMW 801星形氣冷發(fā)動機的潤滑油中發(fā)現(xiàn)了金屬顆粒,這可能是磨損的結果而非故意破壞,但無論如何都需要更換。海因茲·布勞恩在戰(zhàn)俘營里找到了寶馬的工程師,更換了兩臺新的引擎,照片中可見兩臺新引擎的油漆與原機并不匹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法國巴黎-奧利機場拍攝的110165號,該機在此進行飛越大西洋前的訓練以及安裝美制導航和通信設備。飛機上原有的德國空軍編號已去除,機尾的022是投降時分配的庫存編號USA022的縮寫。機頭駕駛艙和炮塔之間凸出的是美式無線電導航天線整流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飛機機頭左側漆上了巨大的“Alles Kaputt”,意為一切都完了。不知道誰給它起了這么個名字,馬上要跨大西洋長航,這些人也是心大。這架飛機是按A-4規(guī)格制造的,但機頭的透明艙和20毫米炮是A-7型的特征,背景中可見一架美制B-26轟炸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奧利機場進行適應飛行期間,又有一臺發(fā)動機故障,于是又換了一臺全新的BMW 801,現(xiàn)在它只有一臺原裝的發(fā)動機了。那輛吊車背后可見一架美制B-17轟炸機。

一架C-47運輸機被指派返回慕尼黑運輸新的發(fā)動機,但由于寶馬發(fā)動機體積太大,無法裝入運輸機,只能通過陸路運抵法國,因此耽誤了數(shù)天時間,實際安裝只花了兩個小時。在此期間,雖然飛機處于二十四小時看守之下,嚴防破壞,但自動駕駛儀的控制面板還是被人偷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后部視角看這個更換發(fā)動機場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5年7月28日,沃森上校和副駕駛弗雷德·麥金托什上尉以及其他8名機組人員駕駛Alles Kaputt號從奧利機場起飛前往美國。航線為奧利機場——亞速爾群島——百慕大——俄亥俄州萊特機場。這次飛行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此照片就是當時所攝。在Alles Kaputt字樣之后是此次飛行的機組人員名錄,所有德國機組人員都被留在了法國,此次飛行只有美國人參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奧利出發(fā)至亞速爾群島,距離約3700公里,飛行時間為9小時10分鐘,其后在亞速爾群島停留一天。飛行的第二段,即飛越百慕大直接到達俄亥俄州的萊特機場,時間為6小時30分鐘。全部飛行時間比此前的紀錄縮短了整整一個小時。總體而言,計算出的平均速度約為300公里/小時。

在亞速爾群島,沃森機組碰巧遇見參加波茨坦會議后回國的美國陸航的老板阿諾德將軍,并請他參觀了這架飛機。7月30日,Ju 290在阿諾德乘坐的C-46起飛后半小時出發(fā),到達美國的時間還比C-46快了半個小時。

11065號Ju 290A-4于1945年7月31日抵達美國,這張照片可能拍攝于俄亥俄州代頓的萊特機場,遠處可見一架B-17轟炸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大量德國空軍飛機集中在萊特機場,所以又將印第安納州西摩的弗里曼機場指定為外國飛機評估中心,最終在弗里曼機場安置了160架軸心國飛機。因為評估計劃由萊特機場統(tǒng)一管理,大量飛機在兩地間往返。這張照片是11065號抵達弗里曼機場第二天拍攝的,可見機尾仍保留在法國分配的022編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張拍攝于1945年9月24日的照片中,飛機外觀已出現(xiàn)變化。它被重新分配了編號FE-3400(ForeignEquipment,外國設備之意),編號涂刷在右側機翼下方和垂直尾翼外側。機身下方黑色油漆脫落部分被用滾筒進行了修補,但側面沒有處理,右翼前緣可看到黑漆剝落后露出的RLM 65(淺藍)底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弗里曼機場和萊特機場都舉辦過多次開放日活動,向公眾展示俘獲的飛機。這張彩色照片顯示了110165號在展覽中的情況。它的上表面為淺綠底色,帶有紫褐色斑塊。除右翼內(nèi)側發(fā)動機外,其他三臺都是后來更換的,有不同的顏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機頭透明艙下部框架沒有和機身一樣涂成黑色,而是保持了較淺的顏色,可能是淡藍色或金屬原色。Alles Kaputt之后的人員名錄已經(jīng)被用黑漆覆蓋,此外還能看到機頭上部水滴狀的導航天線整流罩,這是投降后增加的設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結束后拍攝的全景圖,可見機身側面的美國機徽已被用黑漆涂掉,此處的黑色可與已褪色的前機身側面對比。重新制作了全套德國飛機標志,包括機尾一開始就不存在的萬字符。022編號沒有刻意去除,保留在萬字上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飛行中的照片,機身上部迷彩偽裝效果很好。左翼尖處有一個深色矩形,可能是修補或重新涂漆的標記。機尾的022編號已被黑漆覆蓋,只剩下外國設備編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飛機的最后結局,11065號被遺忘在弗里曼機場的跑道外。機身側面的德國黑色涂料已嚴重風化剝蝕,但機身后部用美國油漆涂刷的部分和重畫的標志仍保持完好。

該機于1946年12月12日宣布報廢并拆解,真的Alles Kaputt了。拆解過程中,工人們在機翼靠近發(fā)動機和油箱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德制小型爆炸裝置“Selbstzerst?ranlage”。已不清楚這是德國人布置的自毀裝置還是捷克地下抵抗組織的饋贈,值得慶幸的是它在戰(zhàn)后的越洋飛行和幾個月的測試中都沒被引爆。

戰(zhàn)爭結束時包括11065號在內(nèi)至少有4至5架Ju 290被各國收集或留用,但最終一架都沒保留下來。事實上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就在萊特機場附近,相距僅幾英里,所以這架飛機沒能保存確實比較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