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中有一個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卻非常重要,是最關鍵的證人,他就是老戲骨馬文波飾演的林伯。
林伯這個角色,出場時,基本上是半糊涂半清醒的。
崔業(yè)找他租船,他避而不應,說自己已經(jīng)不開船了。

當看到崔業(yè)花大價錢買的兩條深海大黃魚在眼前晃悠,并問他船鑰匙在哪里時,林伯看到崔業(yè)這么會來事,便脫口而出:鵝!
小時候,崔業(yè)經(jīng)常在林伯的船上下棋,按照他看到大黃魚時的反應,他應該不糊涂,他應該知道崔業(yè)。
可是,林伯為什么裝糊涂呢?

從林伯的氣質來看,他肯定是一個久經(jīng)風浪、“世事洞明”的人。
就是因為“經(jīng)歷”過太多,所以他才故意裝糊涂。
林伯年紀大了,出海捕魚肯定已經(jīng)干不了。林伯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只能靠租船來維持生計。
可是,什么樣的人,會租他的那條老漁船呢?
王紅羽走私手機是通過海上的,所以,租林伯船的人,絕大部分應該是用船來從事非法勾當?shù)摹?/p>
在這種情況下,租林伯這樣一個連人都記不住的半癡呆老人的船,對租船者來說,最為安全。
“久經(jīng)風浪”的林伯,肯定能想到這些,所以他就故意裝起了糊涂。
只要他表面上一直糊涂,他的船就有人租,他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證。

崔偉來找林伯時,他說自己是崔為民的兒子后,林伯回了一句“臭棋簍子”,然后就不說別的了。
崔偉問誰來租過船時,林伯就說大黃魚、大黃魚鮮,其余就什么也不說了。
崔偉走后,林伯回到屋里,屋里一個黑色塑料袋中露出一沓嶄新的百元鈔票。
不用說,這些錢,肯定是崔業(yè)給林伯的“報酬”,也可以說是“封口費”。

崔業(yè)租自己的船到底去干什么?
林伯應該估計到了,肯定不會去干正當營生。
所以,當崔偉來了后,林伯只能繼續(xù)裝糊涂,幫助崔業(yè)打掩護。
那么,林伯已經(jīng)知道了崔偉是警察,他為何不配合呢?
這就是林伯的“精明”和策略了,一旦他告訴了崔偉,是崔業(yè)租的船,崔業(yè)一旦被抓,事情傳出來后,林伯的租船生意就毀了,以后不但沒有人來租他的船,他也非常有可能被殘忍滅口。

林伯對崔偉提“大黃魚”和“大黃魚鮮”的時候,彈幕上有觀眾解讀說,是林伯在暗示崔偉不會來事,沒有拿出相應的價錢或禮物(金條不就通常被稱之為黃魚嗎)。
要是這樣想,可真就低估林伯的“精明”了。
在長期收益、自身生命安全和短期的蠅頭小利之間,他沒有這么傻。
不過,林伯也沒有完全拒絕崔偉的問題,大黃魚不就是最好的暗示嗎?
崔偉只要查大黃魚,應該能查到崔業(yè)。只不過,一心要破案的崔偉,根本就沒有領悟其中的真正含義。
既不得罪崔業(yè)這些人,又不得罪崔偉,林伯的游走技術,也真是沒誰了。

《棋士》這部劇,里面有不少“生存哲學”,包括張英杰和董炳輝口中的“輸就是贏”。
可是,與林伯假糊涂真精明的“大智若愚”相比,林伯的生存策略,比他們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即便是他為了生計,不得不把船租給一些人用于非法用途。
一般來說,壞人租船干了壞事后,為了保密,非常有可能會殺了林伯滅口,畢竟死人比活人更安全。
林伯更厲害的地方,是他裝老糊涂已經(jīng)達到專業(yè)水平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所謂“老糊涂”就是老年性癡呆,也就是阿爾茲海默癥,這種癡呆的特點是,短期記憶能力受損嚴重,而長期記憶能力卻能保留,受損程度輕。
所以,當崔偉提到父親崔為民時,林伯記起來了,他脫口而出“臭棋簍子”。
能記住父親,卻記不住兒子,不就是老年癡呆的典型表現(xiàn)嗎。

別看崔業(yè)、王紅羽他們,智商都很高,但是他們設的局,都留有不少痕跡,在林伯面前,他們還是一群孩子。
林伯才是《棋士》中,演技最好的江湖人,已經(jīng)達到了不留痕跡的境界了。
所以,林伯堪稱《棋士》中的“民間掃地僧”。
有觀眾說,林伯作為關鍵證人,他可能在背后參與了崔業(yè)藏匿贓款、銷毀證據(jù)等環(huán)節(jié),甚至還參與了其他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基本沒有。林伯這樣做的話,他自己首先就危險了。

林伯這個人物,如果拋開角色的正反屬性來評價的話,他的確是《棋士》中最有生存智慧和最精明的角色。
飾演林伯的老戲骨馬文波,演過很多影視劇作品,電視劇有《鋒刃》《少帥》《解放》《西北歲月》《燃罪》等,電影有《辛亥革命》《封神榜:決戰(zhàn)萬仙陣》等。
2024年,馬文波在電影《抓娃娃》中飾演的姥爺,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馬文波在《棋士》中飾演的林伯,這個戴著老花鏡的老漁民,更是給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堂生動的表演藝術課。

裝聾作啞假糊涂,半醉半醒明白人。說了仿佛又沒說,個中奧妙幾人知?
這就是林伯,《棋士》中的“門前掃地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