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元璋畫像、
作者|吳晗
選自|《朱元璋傳》第六章
▌好征引歷史作根據(jù)
朱元璋出身窮佃戶,做過游方和尚,到處叫化。從軍以后和儒生文人接近,沾上書卷氣,會談古論今。又以出身微賤,要故作神奇,神道設(shè)教,嚇唬老百姓,和道士和尚串通,假造許多神跡。三十多年來,儒生、道士、和尚、三教九流,都被盡量利用,鞏固他的皇座。
對歷史尤其熟悉,《漢書》《宋史》都是常讀的書。吳元年十一月和侍臣討論:“漢高祖以追逐狡兔比武臣,發(fā)蹤指示比文臣,譬喻雖切,語意畢竟太偏。我以為建立基業(yè),猶之蓋大房子,剪伐斬削,要用武官,藻繪粉飾,就非文臣不可。用文而不用武,譬如連墻都未砌好,如何粉飾?用武而不用文,正如只有空間架,粗粗糙糙,不加粉刷彩畫,不成體統(tǒng),兩樣都不對。治天下的要文武相資,才不會壞事?!?/p>
不多久,又和太子討論七國造反(西漢景帝時——編者注)的問題,太子以為錯在七國,元璋說:“不然。這是講官偏說。景帝做太子時,以博局殺吳王世子,做皇帝后,又聽信晁錯,黜削諸侯,七國因之造反。”論內(nèi)官則以為古代宦豎,管的是早晚當(dāng)差打掃一些宮廷仆役事務(wù),從漢鄧太后以女主臨朝,用閹人做常侍等官,宦官才偷竊政權(quán),作威作福。
隨時隨事,征引歷史事實,作為討論和訓(xùn)話的根據(jù)。
▌儼然以漢高祖自居
他認(rèn)為理想的模范人物是漢高祖,最早勸他學(xué)漢高祖的人是李善長。常時讀的書是《漢書》,常時提到的古帝王是漢高祖,隨時隨地隨事都以漢高祖自比。
當(dāng)滅陳友諒后,兵勢日盛,有點像楚漢垓下之戰(zhàn)后的情形,和幕僚孔克仁說閑話:“秦政暴虐,漢高祖以布衣起家,以寬大制馭群雄,做了皇帝。而今也是群雄蜂起,可是都不懂修法度、明軍政,此其所以成不了事?!?strong>意中儼然以漢高祖自居,說完了還嘆了幾口氣。
有一次讀《漢書》,宋濂和孔克仁在座,元璋問漢治道不純,何故?克仁以為王道霸道相雜。又問誰應(yīng)該負(fù)責(zé)?克仁說責(zé)在高祖。元璋說:“不然,高祖初創(chuàng)基業(yè),遭秦滅學(xué)之后,百姓困苦已極,氣還喘不過來,哪里還有工夫講禮樂?孝文帝算是好皇帝了,正應(yīng)該制禮作樂,和三代相比,可惜又不注意,終于只有那丁點成就。做帝王的要抓住時機,三代君主,有時機有人才做得好。漢文帝錯過了時機,至于周世宗那才苦呢,有決心有魄力,滿腔子要做好,只是不得其時,真是可惜!”
又問漢高祖以布衣做皇帝,靠的是什么?克仁以為是善于用人,元璋說:“項羽南面稱孤,不施仁義,光夸自己能干。高祖知道這毛病,反過來謙遜忍性,不認(rèn)輸,加以寬大容人,所以能夠勝利?,F(xiàn)在我守住江左,任用賢人,安撫百姓,等候大局變化。假使不如此,單憑軍力,硬碰硬,怕也不容易成功吧?!?/p>
研究漢高祖的個性和作風(fēng)到了家,下意識地養(yǎng)成模仿的癖性。舉例說,漢高祖在天下未定時,就派蕭何營建未央宮,元璋也在南征北伐軍出發(fā)前,先造金陵宮闕。漢初徙齊楚諸國大族田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實關(guān)中,元璋也徙江南富人十四萬戶實中都。漢初封王子弟,明初也恰好建藩國。漢初賜民爵士大夫以上,明初也下詔天下富民年十八以上賜爵里士,九十以上賜爵社士。漢初俎醢(zǔhǎi,剁成肉醬——編者注)韓、彭、英布(分別是楚王、后貶為淮陰侯的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編者注),明初也大殺功臣,一殺再殺,殺得靖難兵起時無人可用。
相隔一千六百年兩位同鄉(xiāng)的開國皇帝,竟是一脈淵源的師生!

▲ 朱元璋晚年半身像,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大小事務(wù)親自辦理
大大小小的事務(wù),一定親自辦理,天不亮就起床辦公,一直到深夜,沒有休息,也沒有假期,更談不到調(diào)劑精神的娛樂。因為照習(xí)慣,一切事務(wù)處理,臣僚建議,都用書面的奏章,成天成年看奏章,有時也難免感覺厭倦,尤其是賣弄學(xué)問經(jīng)濟、冗長不中肯的報告。
到廢中書省以后,六部府院直接對皇帝負(fù)責(zé),政務(wù)越發(fā)繁忙。據(jù)洪武十七年九月間的統(tǒng)計,從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內(nèi),內(nèi)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件,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天要看或聽兩百多件報告,要處理四百多件事。雖然精力過人,拼著命干,到底是上了年紀(jì)的人,有點兒覺得吃力了。
▌害了高度的猜疑病
他是赤手空拳起家的,除自身而外,三個哥哥和幾個堂房兄弟,都在壬辰那年死去,父系親屬只有親侄文正一人,真是“門單戶薄”。母族絕后,妻族也死絕了。到文正被殺后,諸子幼弱,基業(yè)還未穩(wěn)定,孤零零一個人,高高在上,找遍周圍,沒有一個人可以寄托心腹的,得撐持著,時刻警戒著,提心吊膽,不讓別人暗算。
正如駛著獨木船,水把獨木船沖得團團轉(zhuǎn),幾十年到不了岸,看著水是敵人,礁石是敵人,連天空飛的烏鴉也是敵人,誰都要害他,都在譏笑他、諷刺他。從得了大權(quán),做了皇帝之后,害了高度的緊張病、猜疑病、恐懼病。
早年過的是衣食不足的窮苦生活,中年在軍隊里,在兵火喧天、白刃相接的緊張生活中,抓住了權(quán)力,四十歲以后,把全副精力放在處理事務(wù),防備假想敵人上。體力消耗之外,加上無數(shù)妃妾的宮廷生活,加上對人對事的極度不安,精神永遠集中在怎樣保持那份大家當(dāng)?shù)膯栴}上。
他有心跳的病癥,宋濂以為應(yīng)該清心寡欲。時發(fā)高熱病,做怪夢,幻想在夢中看到天上神仙宮闕。平時喜怒無常,暴怒到失常態(tài)。性格變得更加殘酷、橫暴,尋求刺激,要發(fā)泄,為一句話、一個字就打人、殺人,用許多種離奇的刑罰來折磨人、屠殺人。他害的是一種虐待狂的病癥,用別人的痛苦來減輕自己的恐懼。
▌為兒子孫子大開殺戒
可驚的是雖然精神失常,智力卻并不減退。大兒子朱標(biāo)忠厚仁慈,有點像漢惠帝,接受了當(dāng)時最好的教育。老皇帝過了五十歲生日之后,精力有點不濟事了,讓大兒子來幫忙,裁決普通政務(wù),一來是分勞,二來也是訓(xùn)練這下一代皇帝辦事的能力,指望太子是漢文帝,不是漢惠帝??上Ц缸觽z性格正好相反,也和他的同鄉(xiāng)皇帝父子一樣,一個嚴(yán)酷,一個寬大,父子間有時也不免鬧沖突。老皇帝眼見得一代不如一代,只好嘆一口氣,悶在心里,索性自己動手,大興黨獄,殺盡了所有不順眼的文武官員,斬除荊棘,鋪平道路,好讓兒子做現(xiàn)成皇帝。
好容易皇太子的學(xué)業(yè)和政治訓(xùn)練都夠滿意了,元璋以為托付得人,這份產(chǎn)業(yè)牢靠穩(wěn)當(dāng),放得下心了,卻又變生意外,太子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死。六十五歲的老皇帝受了這致命的打擊,糊涂了大半天說不出話,身體一天天虛弱下去,頭發(fā)胡子全變白了。
太子死后,立太子嫡子允炆為皇太孫,此時,他才十六歲。
皇太孫的性格極像他的父親,年紀(jì)又小,沒經(jīng)過訓(xùn)練。祖父雖然也讓跟著辦事,終是替他發(fā)愁,怕他挑不下這副擔(dān)子,諸將大臣將來會不服調(diào)度。只好又動辣手,借題目大批殺人,殺得將帥一空,連傅友德、馮勝那樣僅存的開國元勛,說不出一絲道理,也順手殺了。想著小孫子不會有人來作難,做祖父的算是用盡心血了。
▌枉費心機扶持小皇帝
他的政治能力,部分從實際經(jīng)驗得來,部分從歷史教訓(xùn)得來。他以為皇位繼承是維持帝國和平最重要的制度,必須有一個規(guī)定的嚴(yán)密的法則,才不會引起宗族間的糾紛、政變。最好的辦法是宗法制度下的嫡長承襲。在皇太子正位后,為了要使諸王安分,保護扶持大宗,洪武五年命群臣采漢唐以來藩王善惡可為勸誡的,編作一書,名為《昭鑒錄》,頒賜諸王?;侍珜O正位以后,用同樣的意思編了一書,叫作《永鑒錄》。二十八年又頒布《皇明祖訓(xùn)》條章,把一切做皇帝、做藩王和臣下所應(yīng)遵守的、不該做的事,都詳細記載,并定制后代有人要更改祖訓(xùn)的,以奸臣論,殺無赦。希望用教育,用制度,使各藩王忠心服從這未來的小皇帝,朱家的族長。
可惜這一番心思都白用了,第二子秦王、第三子晉王雄武有野心,見太子仁懦,都不肯安分,先后被發(fā)覺,要治重罪,太子盡力解救,才得無事。太子死后,二十八年秦王死,三十一年晉王死,都死在老皇帝之前,算是沒有鬧出大花樣。費盡了心機,父子兄弟間還不免鉤心斗角,時刻提防著,這對于老皇帝自然也是精神上的打擊。
▌“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猜疑病、迫害狂,愈來愈重,身體愈衰弱,精神愈不安定,脾氣愈壞。體力、精神交互影響,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他已經(jīng)七十一歲了,五月間病倒,不能動彈,躺了三十天,告別所手創(chuàng)的帝國,離開繼承人和笑容滿面的臣民,結(jié)束了一生恩怨,安靜地死去。
劊子手死后還殺了一批人:侍寢過的宮人一律殉葬,家屬由政府養(yǎng)活,叫作朝天女戶。
遺囑里有一段話:“朕膺天命三十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皯n危積心”四字,說出了這位皇帝一生在恐慌猜疑中過日子,“日勤不怠”說出如何用全副心力來保持這份大家當(dāng)。
太孫即位后不久,燕王棣果然起兵造反,援引祖訓(xùn),以靖難為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篡位自立,是為明成祖。離老皇帝之死還不到五年。
元璋的相貌不很體面,晚年尤其難看,一臉兇相。曾找了許多畫工,畫像十分逼真,總不合意。后來有一個聰明人畫得像,輪廓有點像,卻一臉和氣,充滿了慈祥的樣子,這才對了竅,傳寫了多本,分賜給諸王。這兩種不同的畫像,到現(xiàn)在都有傳本。

▲ 朱元璋畫像,乾隆御制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