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海局勢越來越緊張,關于解放軍能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具體說是96小時內(nèi)——搞定臺灣的軍事行動,成了很多人討論的熱點。
背后牽扯的東西可不少:軍事力量、地形條件、國際反應,還有歷史經(jīng)驗啥的。

解放軍的硬實力:裝備牛不牛?
先說說解放軍的家底兒。過去幾十年,解放軍搞了個大升級,尤其是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那真是突飛猛進。
東風導彈可是解放軍的一張王牌。比如東風-21D,人稱“航母殺手”,射程能到1800公里以上,精度還高,能打移動目標。再比如東風-26,射程更遠,能到4000公里,打得準不說,還能帶常規(guī)彈頭或者核彈頭。
理論上,這些導彈一開火,臺灣的雷達站、防空系統(tǒng)、指揮中心啥的,可能幾分鐘就得癱瘓。畢竟,臺灣島就那么大,東西南北也就400多公里,導彈飛過去壓根兒用不了多久。

再說空軍,殲-20這隱形戰(zhàn)機可是第五代機,隱身性能好,超音速巡航也行,跟美國F-22、F-35比都不差。
解放軍的空軍規(guī)模也不小,光戰(zhàn)斗機就有2000多架,加上轟-6K轟炸機,能掛載遠程巡航導彈,火力覆蓋臺灣沒啥問題。
要是真打起來,爭奪制空權(quán)估計是第一步,殲-20帶著一大堆戰(zhàn)機沖過去,臺灣的F-16V和幻影2000能不能頂住,還真不好說。
海軍這邊,055型驅(qū)逐艦絕對是亮點。這玩意兒排水量1萬多噸,112個垂直發(fā)射單元,能打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對陸攻擊導彈,火力猛得不行。

再加上052D驅(qū)逐艦、054A護衛(wèi)艦,還有航母“遼寧號”和“山東號”,解放軍的海上力量在臺海附近絕對占上風。臺灣的海軍規(guī)模小得多,基德級驅(qū)逐艦和老舊潛艇加起來也就那么回事兒,硬碰硬估計懸。
解放軍現(xiàn)役部隊大概200萬人,后備役還有50多萬,真要動員起來,那人數(shù)優(yōu)勢不是蓋的。臺灣這邊,常備軍也就17萬左右,預備役雖然號稱百萬,但訓練水平和裝備跟不上,實際能拉出來打的沒多少。光從人數(shù)上看,解放軍確實有壓倒性優(yōu)勢。
這么一看,解放軍的裝備和兵力在理論上真挺嚇人。要是導彈齊射、戰(zhàn)機出動、艦艇封海,96小時內(nèi)把臺灣打懵不是沒可能。但問題是,戰(zhàn)爭不是光靠裝備堆出來的,后面還有一堆麻煩事兒等著呢。

地形和天氣:天時地利咋樣?
光有好裝備還不行,戰(zhàn)場環(huán)境也得配合。臺灣的地形和天氣可不是省油的燈,咱得看看這些會不會拖后腿。
臺灣島的地形挺復雜,東西寬也就150公里,南北長400公里,但中間全是山。中央山脈從北到南,最高海拔快4000米,東部沿海也是懸崖峭壁,想登陸可沒那么容易。
西邊平原看著好打,但城市化程度高,臺北、新北、臺中這些地方人口密集,巷戰(zhàn)起來那叫一個麻煩。解放軍要是搞兩棲登陸,光爬山涉水就得費老鼻子勁兒了。
再看臺灣海峽,這地方水深平均也就60米,但潮流急、風浪大,尤其是夏天臺風一來,海上行動基本歇菜。

歷史上,臺風就沒少給軍事行動添亂,比如1949年金門戰(zhàn)役那會兒,天氣就幫了國民黨一把。解放軍要渡海,得挑好日子,不然船翻了人都沒了,96小時哪兒夠啊?
臺風季一般是6月到10月,這段時間海上風大浪高,登陸艇和運輸船都得掂量掂量。要是趕上臺風,飛機起飛都費勁,導彈倒是能打,但后續(xù)補給跟不上,仗還怎么打?
就算避開臺風季,春天的霧、冬天的東北季風,也能讓??招袆宇^疼。所以說,天時這塊兒,解放軍得看老天爺?shù)哪樕?/p>
地形和天氣這倆因素,不是光靠裝備就能擺平的。臺灣的地利加上海峽的天然屏障,夠解放軍喝一壺的。96小時內(nèi)要搞定,得天時地利人和全齊了才行。

歷史教訓:以前打過咋樣?
解放軍以前跟臺灣這邊交過手,有贏有輸,咱得拿出來說說。
1949年10月,解放軍想拿下金門島,結(jié)果吃了大虧。當時準備不足,船不夠,情報也不準,3個團9000多人渡海過去,被國民黨守軍打得全軍覆沒。
這仗暴露了渡海作戰(zhàn)的短板:后勤跟不上、協(xié)調(diào)不到位,硬沖就是送人頭。

1955年1月,解放軍打了一江山島,這回贏了。陸海空三軍聯(lián)手,火力壓倒性優(yōu)勢,拿下個小島用了不到兩天。
但代價也不小,死傷2000多人,國民黨守軍才1000出頭。這說明啥?渡海作戰(zhàn)就算贏了,也得付出血的代價。
這兩次仗告訴咱,渡海作戰(zhàn)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金門輸在準備不足,一江山贏了但傷亡不小。放到今天,臺灣島比金門大多了,守軍裝備也好多了,解放軍要打,難度得翻好幾倍。

國際反應:美國會插手嗎?
臺海要是真打起來,肯定不是兩岸的事兒,國際社會那幫大佬肯定得摻和,尤其是美國。咱得看看這幫外人會咋攪和。
美國跟臺灣關系不一般,1979年《臺灣關系法》就說了,要給臺灣提供防御性武器,還暗示必要時會幫忙。

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力量不是吹的,航母戰(zhàn)斗群、潛艇、空軍基地,哪個拉出來都夠瞧的。比如第七艦隊,經(jīng)常在西太平洋晃悠,航母“里根號”或者“羅斯福號”要過來支援,幾天就到。
日本離臺灣就200多公里,臺海打起來,日本肯定坐不住。自衛(wèi)隊雖然不能直接參戰(zhàn),但提供后勤、情報啥的,可能性不小。
韓國跟美國是盟友,首爾到臺北也就1500公里,美軍基地在那兒一堆,真要動手,韓國也得摻一腳。

除了軍事上的事兒,國際社會還可能搞經(jīng)濟制裁。西方國家要是封鎖中國貿(mào)易,石油、糧食進口一斷,國內(nèi)壓力就大了。戰(zhàn)爭不是光打仗,后勤補給得跟上,國際一掐脖子,96小時能撐住就不錯了。
美國要是真插手,解放軍的計劃就得亂套。加上日本、韓國這些近鄰,臺海戰(zhàn)爭立馬變國際大戰(zhàn),96小時結(jié)束?想都別想。

96小時能不能行?專家咋說?
解放軍全力收臺,96小時到底能不能搞定。
有些專家覺得,解放軍要是火力全開,導彈把臺灣防空打殘,空軍搶制空權(quán),海軍封鎖海峽,96小時內(nèi)拿下關鍵城市不是沒戲。但前提是啥都順:天氣好、登陸順、臺灣抵抗弱、美國沒來搗亂。這條件聽著就懸。
更多專家覺得,96小時太夸張了。導彈轟炸是快,但登陸作戰(zhàn)得一步步來,城市巷戰(zhàn)、山區(qū)游擊戰(zhàn)一拖,幾天變幾周很正常。美國要是摻和,戰(zhàn)爭規(guī)模一擴大,幾個月都打不完。臺灣就算守不住,也能拖時間。
綜合來看,96小時結(jié)束戰(zhàn)斗的可能性不大。速戰(zhàn)速決聽著爽,但現(xiàn)實里地形、國際干預、后勤啥的都卡著,戰(zhàn)爭拖長是大概率事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