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把中國當成頭號對手,這不是啥秘密了。
臺海問題更是中美博弈的重頭戲,美國老早就通過軍售、軍艦巡航等方式在這塊兒給中國施壓。
可光靠自己和幾個傳統(tǒng)盟友(比如日本、澳大利亞)在臺海附近晃悠,美國覺得火候還不夠,想再找個新幫手來分散中國的精力。
它的目標正是印度,它強烈支持印度介入臺海戰(zhàn)爭,逼中國兩線作戰(zhàn)。
選印度其實挺好理解,中印關系這幾年一直不咋地,尤其是在邊境問題上,兩國沒少起摩擦。
2020年的加勒萬河谷沖突就是個例子,雙方的矛盾擺在那兒。
美國如果能把印度拉進來,讓中印邊境再熱鬧起來,我國就得同時應付臺海和邊境兩邊的壓力,等于兩線作戰(zhàn),精力被分散,戰(zhàn)線拉長,美國就能坐收漁利。
再加上,美國這幾年一直在推“印太戰(zhàn)略”,想把印度捧成對抗中國的重要棋子。
從QUAD(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到各種軍演,美國沒少給印度畫大餅,比如提供武器、技術支持,甚至在國際場合幫印度撐腰。
印度總理莫迪訪美,美國直接把印度當貴賓招待,拜登政府還承諾加強跟印度的軍事合作。
這信號很明顯:美國想讓印度在亞洲扮演更主動的角色,尤其是在牽制中國這事兒上。
不過,美國這招也不是沒風險。印度畢竟不是小弟,能不能聽話還得看它自己的算盤。
美國心里也清楚,印度要是真摻和進臺海的事兒,可能會把局勢搞得更復雜,甚至失控??蓪γ绹鴣碚f,只要能讓中國頭疼,它就覺得值了。
印度在這事兒上挺糾結的,一方面,印度跟美國走得近是真,雙方在軍事、經(jīng)濟上的合作越來越深。
比如美印簽了《基本交換與合作協(xié)議》(BECA),這讓印度能用上美國的高精度衛(wèi)星數(shù)據(jù),直接提升了它的軍事能力。
再加上印度一直想當“世界大國”,在美國支持下對抗中國,聽起來挺誘人的。
但另一方面,印度也不是傻子。
介入臺海戰(zhàn)爭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這等于跟我國正面剛。光說常規(guī)力量,我國的海軍在臺海附近占絕對優(yōu)勢,邊境上也有高原作戰(zhàn)的豐富經(jīng)驗。
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印度吃了虧,心里肯定有陰影。要是真因為臺海的事兒跟我國開打,印度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得住。
還有個現(xiàn)實問題:印度跟中國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不淺。
2022年,中印雙邊貿(mào)易額高達1359億美元,我國是印度第二大貿(mào)易伙伴。
印度很多產(chǎn)業(yè),比如電子產(chǎn)品、制藥,都離不開我國的供應鏈。真要是撕破臉開戰(zhàn),印度經(jīng)濟得先挨一刀,這仗還沒打,家里就先亂了。
更別提國內因素了,莫迪政府雖然對外強硬,但國內問題一大堆:經(jīng)濟增速放緩、失業(yè)率高、農(nóng)民抗議,這些都讓印度政府頭疼。
2023年印度地方選舉,莫迪的黨還丟了不少票,要是這時候再卷進一場大戰(zhàn),國內反對聲肯定更大。
所以,印度可能會嘴上喊得響,但在實際行動上多半會猶豫。
如果美國真把印度拉進來,我國就得面對臺海和中印邊境兩線作戰(zhàn)的局面。
臺海是我國的核心利益,這點沒得商量。過去幾年,我國在東海、南海的軍事建設突飛猛進,海軍實力早就不是當年吳下阿蒙。

2023年,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殲-20、東風系列導彈這些裝備也越來越成熟。
臺海要是真打起來,我國有信心守住底線,美國和它的盟友想占便宜沒那么容易。
再看中印邊境,我國在這塊兒的優(yōu)勢也不小。
青藏高原的地形對印度來說是個天然屏障,我國有高海拔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基礎設施也建得比印度好。
2022年,我國在邊境修了新機場、新公路,部隊調動快得很。
中國應對這種局面的策略,估計是“兩手抓”。
一方面,在臺海保持高壓態(tài)勢,震懾美國和臺灣當局;另一方面,在邊境加強防御,必要時給印度點顏色瞧瞧。
外交上,我國也不會閑著,可能會通過聯(lián)合國、周邊國家施壓印度,讓它掂量掂量后果。
畢竟,中國跟巴基斯坦關系鐵,印度要是亂來,巴基斯坦說不定也會趁機搞點動作,印度更吃不消。
這事兒要是真鬧大,國際社會肯定炸鍋。
俄羅斯第一個得表態(tài),俄中關系這幾年越走越近,俄羅斯雖然因為烏克蘭戰(zhàn)爭有點焦頭爛額,但在這事兒上多半會站我國,反正跟美國不對付是它的常態(tài)。
歐洲國家就復雜了,法國、德國這些國家嘴上喊著“和平”,但實際上跟美國綁得挺緊。
2023年北約峰會,歐洲國家還同意加強在印太地區(qū)的存在,擺明是配合美國。可真要打仗,歐洲未必愿意趟渾水,畢竟離得遠,利益沒那么直接。
日本、韓國這些美國盟友就更微妙了,日本在臺海問題上一直跟美國站一塊兒,但它也怕中國報復,畢竟離得太近。
韓國更頭疼,經(jīng)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真打起來,韓國夾在中間最難受。
至于聯(lián)合國,估計又是老樣子:吵來吵去沒結果。
大國之間互相否決,最后啥實質性措施都出不了。其他中小國家多半會選擇看戲,誰也不想被卷進去。
如果印度真介入臺海戰(zhàn)爭,跟中國徹底翻臉,新德里作為印度的首都和政治中心,肯定跑不了。
我國現(xiàn)在的導彈技術不是吹的,東風-21、東風-26這些彈道導彈射程遠、精度高,從中印邊境打到新德里完全沒問題。
2022年,我國還測試了高超音速導彈,速度快得防不住,印度現(xiàn)有的防空系統(tǒng)壓根兒攔不住。要是真開戰(zhàn),新德里這種核心目標首當其沖。
中印都是有核國家,真打紅了眼,誰也不敢保證不往那方向走。
印度有烈火系列導彈,我國有東風-41,雙方要是互相扔核彈,新德里這種大城市肯定保不住。
當然,核戰(zhàn)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后果太嚴重,誰都不想走到那一步。
但就算常規(guī)戰(zhàn)爭,新德里也夠嗆。中印邊境一開打,印度北部全線承壓,新德里離前線不算遠,后勤、指揮都得受影響。
中國要是打精準打擊,癱瘓印度的指揮中樞,新德里日子不好過。所以,“消失”也許是夸張了點,但危險是實打實的。
參考資料

對臺軍援?“美國企圖制造危機和對抗” 環(huán)球時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