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少奇女兒托毛主席為自己說情,毛主席致信王光美

1963年,劉少奇攜夫人王光美一起出訪東南亞,這是劉少奇第一次以共和國主席的身份出訪外國,也是建國后,中國元首第一次出訪非社會主義國家,所以這件事在當時非常引人矚目。

(注:1957年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和1960年劉少奇出訪蘇聯(lián),都不是以國家主席的身份。)

外事部門很重視這次出訪,對出訪的相關(guān)事宜提了很多的要求,其中一項就是服裝。

外交部禮賓司決定為劉少奇和王光美制作出國的服裝,劉少奇認為:“我有穿的,就不要在做了,出國不一定非要穿新衣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后,周恩來讓外交部副部長黃鎮(zhèn)和禮賓司司長余沛文到劉少奇家,看看他們現(xiàn)有的衣服行不行。王光美拿出衣服后,兩人都搖頭:“這些衣服不行,東南亞四國是亞熱帶氣候,溫度很高,這些衣服不能適合那里的季節(jié)。而且這些衣服已經(jīng)穿過多年,太舊,還是要重新做?!?/p>

余沛文司長說:“王光美同志作為國家主席的夫人,出訪更應該注意服飾?!?/p>

他們把這個情況告訴劉少奇后,劉少奇才同意做一些薄的衣服。

王光美在前往上海做衣服前,她在春藕齋見到了毛澤東,王光美向主席匯報了要到上海做衣服的事,還問主席有沒有信要帶給在上海休養(yǎng)的江青。毛澤東隨后就把一封信交給了王光美,讓她代為轉(zhuǎn)交。

江青看到信后第二天,就把王光美叫到了自己的住所,她把信拿給王光美,說主席的信中有一句和王光美有關(guān)的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光美看到主席信中寫道:“跟光美說一下,她稱李訥為同志,這不妥,因為是子侄輩?!?/strong>

王光美為什么稱呼李訥為“同志”呢?這要從劉少奇家里發(fā)生的一件事說起:

劉少奇的女兒劉濤在讀書期間,對本專業(yè)失去了興趣,想轉(zhuǎn)到外語系去,但劉少奇不同意。劉允若就給劉濤出主意,說爸爸媽媽最聽毛主席的,你想辦法去找毛主席,讓他說情,這事一定能成。

劉濤于是就去找到了李訥,讓李訥跟她父親說一聲。李訥給父親毛澤東一說,毛澤東果然放在心上,很快就給王光美寫了一封便信,詢問劉濤轉(zhuǎn)學的事情,說濤濤身體不好,你們堅持不同意她轉(zhuǎn)專業(yè),這是怎么辦?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學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王光美立刻就把信拿給了劉少奇看,劉少奇也沒想到主席如此認真對待濤濤的事情。他把劉濤叫來,耐心地開導她,告訴她年輕人應該接受鍛煉,不能一遇到困難就往后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少奇同時也批評了劉濤:“毛主席是黨的領(lǐng)袖,要操心國內(nèi)外大事,你怎么能因為個人的事情去打擾主席呢?”

在這之后,王光美專門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匯報情況,她說她和少奇同志不是絕不允許濤濤轉(zhuǎn)學,只是希望她能嚴格要求自己,不能一時心血來潮就轉(zhuǎn)學……

在這封信中,王光美還寫了一句話:“濤濤托李訥同志找您反映……”這就是毛澤東說“跟光美說一下,她稱李訥為同志,這不妥,因為是子侄輩”的由來。

王光美為什么要稱呼李訥為同志呢?王光美后來回憶這件事時說:“我對主席家的人從來很尊重,我認為李訥是共青團員,應該稱她同志。江青給我看了主席信,我覺得主席講得有道理,后來我就不再叫李訥同志了。”

至于劉濤轉(zhuǎn)系的事,后來毛澤東在見到王光美時,曾特意對她說:你們的考慮是對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兒子劉源回憶,毛澤東是很喜歡孩子的,有一次他見到劉源兄妹幾個,就打著手勢叫他們的名字。他手掌放平來回移動,說這是平平(即劉少奇和王光美的長女劉平平);用拇指和食指圍成一個圈,說這是圓圓(即劉源);兩只手掌斜搭起來,說這是亭亭(即劉少奇和王光美的二女兒劉亭)。

有一次,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小女兒劉瀟瀟(當時才一歲多)突然跑到毛澤東的面前,直勾勾地盯著毛澤東看,大家都叫她叫伯伯。毛澤東卻幽默地說:“別打擾她,她在觀察世界?!?/strong>大家一笑,劉瀟瀟就跑開了。

劉少奇家的幾個兒女一直都叫毛澤東“毛伯伯”,只有劉瀟瀟不知是誰教的,叫毛澤東為“毛大大”。一次,毛澤東聽到這個稱呼后笑道:“噢,我是大大,你是小小(小小是劉瀟瀟的小名)。”

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回憶:毛澤東、劉少奇兩家后人的一次聚會

1983年,王光美回到工作崗位后不久,她在湖南長沙參加完一個活動后,主動提出想去韶山毛澤東故居去看一看。在韶山毛澤東故居,她深情地向工作人員回憶了1961年她和劉少奇第一次來這里參觀時的場景,還高興地和工作人員們和一起合了影。

回到北京后,王光美聽說李訥一個人生活比較困難,就親自帶著一大堆生活物品上門看望,問寒問暖,言語間充滿了對這位后輩的關(guān)心。她還多次托人關(guān)照李訥的婚事,后來李訥結(jié)婚,她非常高興,特意給這對新人準備了禮物。

兩家的子孫多年來也一直相處融洽,從沒有失去過聯(lián)系。1996年10月18日,李訥到三峽工地參觀時,聽人說起劉源現(xiàn)就帶著武警水電部隊在三峽工地上工作,立刻就托人帶信,提出要和劉源見一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天,劉源早早地趕到西陵長江大橋邊等待李訥,兩人見面后激動地握手擁抱。李訥看著這個曾經(jīng)的小弟弟,感慨地說:“小時候我最喜歡源源了,他那時候長得多漂亮,現(xiàn)在都是將軍了?!?/p>

劉源笑道:“大姐才真漂亮??!過去和現(xiàn)在都漂亮!”他望著三峽的方向?qū)钤G說:“將來我們建成世界第一的大壩,把毛伯伯的兩句詩寫在上面: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strong>

關(guān)于李訥和劉源的關(guān)系,李敏的女兒孔東梅也有同樣的回憶,她說自己的母親搬出中南海較早,姨媽李訥一直留在外公身邊,和劉少奇一家做了幾十年的鄰居,直到1967年她也搬出了中南海。但十幾年后,李訥再見到劉源,還像過去在中南海一樣,高興地摸著劉源的頭,一直叫他:“小源源,小源源!”劉源也和小時候一樣,叫李訥為“李訥姐姐”。

后來,李訥在河南生活,劉源在河南任職,這期間,劉源又多次去看過李訥,每次去都會給她帶一些土特產(chǎn),而作為回禮,李訥曾把父親給她的一件精美的玉蓮蓬送給了劉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光美作為兩家唯一健在的長輩,她一直想讓兩家后代的來往密切起來,她曾說:“我是這兩個家庭中唯一的長者了,你們都是我的兒孫,你們一切都好我才能放心?!?/strong>

2004年6月,王光美和兒子劉源、女兒劉亭一起,邀請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訥及其他后輩一起,在北京京都信苑飯店聚會。王光美向來很少應酬,更別提到飯店請人吃飯了。這次她提出要請李敏、李訥兩家吃飯實在是破例,她對劉源說:“前些日子,她們姐妹都來看過我,我年紀大了跑不動,有老惦記她們和孩子們,就聚一次吧!”

李敏的女兒孔東梅作為這次家庭聚會的親歷者,后來專門寫了一篇題為《山花爛漫時,情誼別樣濃——毛澤東、劉少奇兩家后人聚會側(cè)記》的文章,詳述了當時的場景。

那場聚會定在下午七點開始,李敏一家不到六點半就到了,而作為聚會聯(lián)絡(luò)人的劉源早就在門外等候了,他熱情地把李敏迎進了門,招呼她落座休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過多久,李訥和他的丈夫王景清也到了。王景清曾擔任過毛澤東的警衛(wèi)員,1948年中央機關(guān)駐西柏坡期間,王景清給毛澤東和劉少奇都站過崗。所以說起來,他和劉少奇一家也是有緣分了。

在席上,劉源回憶起了1959年李敏和孔令華在中南海菊香書屋舉行婚禮的往事,他對李敏說:“大姐,冬梅不信我參加過您的婚禮,您還記得嗎?我們還表演了節(jié)目呢?!?/p>

孔東梅說:“劉源叔叔,你說你參加過,那照片上怎么沒有你?”

李敏笑著給孔東梅解釋:“那時,你劉源叔叔還沒屁股高(當時劉源8歲),就是排隊照相,也看不見影兒呀!”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后輩們的歡聲笑語中,83歲的王光美在女兒劉亭的攙扶下來如約而至,李敏和李訥看見王光美,急忙上前一左一右扶住了她的手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光美入席后,兩家的后輩一起舉杯祝她健康長壽,王光美也舉起酒杯,希望李敏和李訥多多保重,祝她們的孩子們有出息。大家推杯換盞,熱烈地討論著政治、藝術(shù)、先進武器、家庭、生活,談話漫無邊際,但妙趣橫生。

期間,劉源還把李訥的兒子王效芝拉到母親跟前,問王效芝是不是長得像毛伯伯戴八角帽的那張照片。

這次宴會讓劉源非常感慨,他想起了蘇軾的名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當年他們這些在中南海嬉戲打鬧的孩子們,如今有的已經(jīng)步入了花甲之年,自己和妹妹劉亭也都年過五十了。

王光美則一直安坐在椅子上,她的話雖然很少,但始終慈祥而超然地看著這群后輩,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神色。

王光美:中國首位原子物理女碩士畢業(yè)生

王光美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她的父親曾擔任過中國中央政府經(jīng)濟專門委員,所以她自幼就生活在“大宅門”中,算是名門閨秀了。

24歲時,王光美從輔仁大學畢業(yè),并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光學專業(yè))和碩士學位,是中國首位原子物理女碩士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她本打算到美國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考取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全額獎學金。

然而,一件事卻讓她放棄了這個念頭:早在抗戰(zhàn)勝利前,她就和北平地下黨建立了聯(lián)系,46年國共在北平談判時,她接到了地下黨的邀請,請她擔任北平軍調(diào)執(zhí)行部共產(chǎn)黨代表團的英文翻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光美于是放棄了赴美留學的計劃,在6月內(nèi)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她離開繁華的大都市,來到了黃土高坡上的延安??梢哉f,王光美經(jīng)受得住富貴的誘惑,受得了貧賤之苦。

在她加入共產(chǎn)黨后,她更加展現(xiàn)出自己樂觀、堅韌的一面,她把個人榮辱拋諸腦后,把自己的生命和人民的利益融為一體。

王光美對丈夫劉少奇可謂一往情深,忠貞不渝。為了支持劉少奇的事業(yè),她放棄了自己在物理、外語方面的深造,甘心服務于丈夫的工作。為了適應劉少奇的習慣,她改變了自己的習慣,劉少奇喜歡吃什么,她也跟著吃;劉少奇習慣夜間工作,她也跟著熬夜。劉少奇說話有濃濃的湖南口音,孩子們常常聽不大懂,只有王光美能心領(lǐng)神會,這是他們多年的默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光美待人隨和,簡單樸素,在她的身上,人們看不到貴族小姐的影子,也看不到國家主席夫人的架子。王光美一生沒有積蓄,無論是《劉少奇選集》還是其他作品的稿費,她都如數(shù)上交了。不僅如此,她還總想著捐錢,她曾把母親留下的六件古董全部拍賣捐掉,之后又一次次地捐錢捐物,但她總覺得捐得不夠,也常常為自己沒有東西可捐感到遺憾。

晚年的她不顧年邁體弱,連續(xù)十年擔任“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以自己的聲望和智慧繼續(xù)服務社會。她以70多歲的高齡,奔波于全國各地,給弱勢群體送去溫暖和幫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0年后,因為進行了手術(shù),王光美的身體開始變得衰弱,這時她才漸漸離開了工作崗位。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因醫(yī)治無效病逝于北京,享年85歲。

她留給我們的,是平凡而光榮,樸實而美好的印象,她不愧是中國杰出的、深受人們敬愛的女性。

本文參考資料:

《風雨無悔——對話王光美》 黃崢

《晚年王光美,讓毛劉兩家多來往》 羅海巖

《山花爛漫時,情誼別樣濃——毛澤東、劉少奇兩家后人聚會側(cè)記》 孔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