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的軍校,云南陸軍講武堂在護國戰(zhàn)爭、北伐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一批名將,在解放戰(zhàn)爭中,許多將領毅然選擇了棄暗投明。云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八期畢業(yè)生朱鼎卿就是其中一位。

朱鼎卿是國民黨湖北省“末代”主席。省主席貌似位高權重,然而朱鼎卿的“末代”主席的日子并不好過。在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的大背景下,朱鼎卿上任不到兩月就慘敗離開湖北,最終絕處逢生,選擇了起義投誠。
朱鼎卿又名萬鈞,1902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新洲縣老屋村。朱鼎卿的父親早喪,家有兄弟姐妹7人,其為家中長子。

朱鼎卿
1920年,由堂兄朱懷冰介紹到江蘇淮陰鎮(zhèn)守使馬守仁部當兵,后投川軍石青陽部任連隊司書。
1923年6月,朱鼎卿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八期步科,在那里接受了兩年軍事教育。
畢業(yè)后,朱鼎卿在多支部隊任職,仕途不順,1926年8月,曾在賀龍的第九軍一師擔任參謀一職,北伐軍到武漢后,轉投桂系胡宗澤部。
1932年,朱鼎卿入南京中央軍校學習,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陳誠的部隊,先后任團長、師長、軍長、補給區(qū)司令、集團軍副總司令等職。在淞滬會戰(zhàn)中,曾率部在羅店與日軍血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

淞滬會戰(zhàn)時的羅店
抗戰(zhàn)勝利后,朱鼎卿被任命為第八軍官訓練團團長,后調任徐州第一補給區(qū)司令、漢口第九補給區(qū)司令。
白崇禧擔任華中“剿總”司令后,對屬于陳誠派系的朱鼎卿并不放心,準備讓桂系將領擔任第九補給區(qū)司令,于是提出讓朱鼎卿擔任湖北省主席。
于是,資歷尚淺又沒有過硬后臺的朱鼎卿莫名其妙地成了國民黨湖北省主席。
1949年4月,渡江戰(zhàn)役后,白崇禧率部向南逃竄,而朱鼎卿則帶著30多人撤往鄂西。

白崇禧
此時,朱鼎卿還沒有看清蔣介石政權已經全面崩潰的形勢,想在鄂西打開一個“新局面”,提出了“一切從頭來”的口號。
他把從武漢跑去的人員和鄂西行署人員合并,組織起了新的湖北省政府,并抓節(jié)約開支,籌劃財政,建立湖北干部學校,輪流訓練文武職員,以期形成私人力量。
但此時,把持鄂西的是國民黨川湘鄂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很快,朱鼎卿就成了“空頭省長”,要錢沒錢,要兵沒兵,要糧沒糧。
7月,朱鼎卿被任命為湖北省綏靖總司令部司令,地方保安部隊改編為保安旅。然而,宋希濂不僅想兼并保安旅,還想兼并湖北省政府,朱鼎卿的省政府窘迫到連個衛(wèi)兵都沒有。

宋希濂
氣不過的朱鼎卿四處告狀,一直告到了蔣介石面前,結果蔣介石卻偏袒宋希濂,把朱鼎卿派到了鄂西打游擊,省政府的事另派人代理。
1949年11月初,在人民解放軍大舉向西南進軍、國民黨節(jié)節(jié)敗退的形勢下,川鄂綏靖公署主任孫震向朱鼎卿傳達命令,將所有以湖北軍政名義的機構一律撤銷,改為第三兵團,由朱鼎卿任兵團司令官。
11月下旬,孫震命令第三兵團擔任萬縣以東至忠縣的江防守備,然后再逐次退到渠縣附近,防止人民解放軍西進。

孫震
所謂第三兵團,看起來架構很大很唬人,其實不過是“紙糊的老虎”,根本不堪一擊。
第三兵團大都是由文職人員和地方保安部隊組成的,軍官沒有指揮經驗,士兵沒有經過訓練,武器低劣,補給匱乏,官兵毫無斗志,戰(zhàn)斗力低下。
孫震只顧自己逃命,實際上是想把第三兵團當作擋箭牌和犧牲品。朱鼎卿無心作戰(zhàn),權衡利弊,命令各部停止作戰(zhàn),分別向墊江、梁平撤退。
說是撤退,實際上就是潰逃。第三兵團潰退時猶如驚弓之鳥,建制混亂,很多部隊與解放軍先頭部隊稍一接觸就繳械投降。朱鼎卿只能命令部隊一直向西奔逃,于12月23日到達四川新都縣附近。
朱鼎卿原本只是為了逃離解放軍的追擊另謀生路,但經過多方打探,得知孫震、顧祝同、胡宗南等都逃往了臺灣。
回想起自己此前的種種遭遇,朱鼎卿心灰意冷,對國民黨徹底失去了信心,于是決心率部起義投誠。他召集李超君等人商議,決定派曾擔任過王瓚緒參謀長的兵團副司令彭曠高到成都與王瓚緒聯(lián)系。
為避免同沿公路前進的解放軍發(fā)生沖突,朱鼎卿命令部隊避開成都,向金堂西北轉移等待成都方面的消息。

1950年的金堂縣政府駐地
部隊行至金堂趙鎮(zhèn)附近時,被我人民解放軍發(fā)現(xiàn),雙方展開槍戰(zhàn)。朱鼎卿立即派第一營副營長同解放軍聯(lián)系,申明已派人去成都接治起義。第三兵團暫編第九軍軍長楊達也與解放軍前線部隊聯(lián)系,并下令第三兵團的部隊立即?;穑粓鰳寫?zhàn)結束了。
朱鼎卿又委派李超君和副師長劉巷霖趕赴趙鎮(zhèn),找到解放軍第六十軍第一八〇師,表明了謀求和平道路的態(tài)度,以及已經采取的措施。
26日,部隊到達石板灘后,兵團部立即召集官兵大會,朱鼎卿宣布全軍起義。
1950年1月1日,賀龍司令員在住處會見了朱鼎卿,當他得知朱鼎卿曾在他部下當過參謀時,鼓勵他說,起義就好,從頭來。

1 月底,在四川,部分反動勢力悍然發(fā)動叛亂襲擊,將起義部隊駐地石板灘重重包圍。彼時,石板灘與外界相通的電話線已然被切斷。
朱鼎卿果斷做出決策,以身家性命向駐起義部隊的解放軍代表作擔保,緊急武裝了兩個營的起義士兵,向叛軍發(fā)起了猛烈反攻,成功打開了一條出路,派遣人員火速趕赴成都報告。
成都警備司令部接報后,立即派出兩個騎兵團前往平叛。歷經 3 天的激烈鏖戰(zhàn),叛亂終被平息。

當時,成都《川西日報》發(fā)表文章表揚朱鼎卿說:“在平定石板灘叛亂中,起義部隊第三兵團與解放軍并肩作戰(zhàn),頗著成績,應予表揚。
2月底,第三兵團整編完畢,加入解放軍第六十軍建制。
此后,朱鼎卿歷任西南軍區(qū)司令部高級參謀、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湖北省委副主任委員、湖北省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1982年5月在武昌病逝。
解放戰(zhàn)爭中,領導和參與革命起義的云南陸軍講武堂師生還有很多,如龔傳文、陳凱榮、王根僧、田鐘毅、李樹民、潘朔瑞等。內戰(zhàn)不得人心,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失道寡助由此可見一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