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丨鄧萍肖像
前言
“我有一位親密戰(zhàn)友就是這里的人,可惜他早已犧牲在長征途中。”彭德懷看著眼前的景色,不由地感慨道。
1966年彭德懷乘車前往宜賓視察工作,當汽車行至富順縣的時候,急令司機停車,同行的人不知發(fā)生了什么,彭德懷下車后,站在公路旁遠遠眺望著遠方,在他老戰(zhàn)友鄧萍出生的地方停留追思。彭德懷生前多次強調(diào)過:
“鄧萍這個人是值得紀念的?!?br/>
“一定要照顧好鄧萍同志”
1927年鄧萍受組織指派,前往彭德懷所在的國民革命軍湖南獨立第五師第一團作兵運工作,在出發(fā)前,鄧萍對彭德懷進行了簡單的了解,當時彭德懷剛剛?cè)畾q,在蔣介石叛變革命之后,毅然向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而鄧萍此次前去的目的,就是幫助彭德懷在隊伍中建立領(lǐng)導核心,讓第一團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主力軍。

圖丨彭德懷紅軍時期照片
彭德懷聽說組織上要派鄧萍過來非常高興,決定將他安排在自己身邊,這樣便于交流和商議事情。在彭德懷的眼中,鄧萍并不是下屬,而是代表黨中央來關(guān)心自己的,因此鄧萍抵達之后二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
彭德懷從鄧萍的口中得知,他的家鄉(xiāng)位于四川富順縣,當年就是聽完惲代英的演講之后,才下決心報考黃埔軍校,沒想到在黃埔軍校再次見到了惲代英,在惲代英的教導下,鄧萍很快就成長起來。惲代英同樣也是彭德懷所敬重的人物,因此兩人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
三年之后鄧萍接到秘密通知,組織上已經(jīng)批準了彭德懷的入黨申請。當天晚上鄧萍就為彭德懷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并作為監(jiān)誓人,在鄧萍親手繪制的馬克思、恩格斯畫像前,彭德懷光榮宣誓加入共產(chǎn)黨,并就任新成立的團黨委書記。鄧萍為了保護彭德懷的安全,當即提出建議:
“以后上級來人,先由我來接應(yīng),辨別之后再引見給彭團長,避免增加彭團長的危險。”

圖丨彭德懷和戰(zhàn)友們在陜北
同年組織上指示彭德懷盡快策劃起義,以適應(yīng)武裝斗爭的需要。當滕代遠抵達第一團的時候,同彭德懷、鄧萍二人共同商議起義事宜。在研究軍事部署時,鄧萍拿著軍事地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將起義可能遇到的情況和應(yīng)對措施考慮得非常詳盡。彭德懷對這個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副官更加佩服:
“鄧萍同志不愧是黃埔出身,比我強多了!”
7月22日平江起義勝利之后,按照組織上的指示,將起義部隊改編為紅軍第五軍,由彭德懷擔任軍長。在彭德懷的建議下,鄧萍被任命為第五軍參謀長,從此成為彭德懷身邊的得力助手。在撤出縣城和毛主席領(lǐng)導的第四軍會合之后,紅五軍被決定留守井岡山,紅四軍繼續(xù)向敵人進擊。
在毛主席帶領(lǐng)紅四軍離開井岡山的第三天,敵人集中10個團的兵力向井岡山發(fā)動進攻,彭德懷特地請鄧萍來作突圍部署,鄧萍提出自己帶一支隊伍打前鋒,彭德懷聽完連連搖頭:
“不妥,打前鋒我比你更合適?!?br/>

圖丨平江起義指揮部
“你是五軍的軍長,五軍的發(fā)展今后還要靠你,記住朱、毛首長交給你的任務(wù)。”鄧萍堅決地回答道。
彭德懷見鄧萍如此堅決,也不好再說些什么,只能點頭同意。突圍戰(zhàn)打響之后,鄧萍率軍迅速打開了敵人的包圍圈,掩護紅五軍突出重圍。在戰(zhàn)斗中鄧萍不幸負傷,不能再隨軍繼續(xù)前行,彭德懷給當?shù)攸h組織留下一些藥品和武器,對負責人幾番囑咐:
“一定要照顧好鄧萍同志?!?br/>
1934年4月,敵人集中大量兵力對廣昌發(fā)動進攻,作為中央蘇區(qū)的北大門,廣昌一旦淪陷中央蘇區(qū)將受到極大的威脅。軍委當即命令彭德懷率兵防守廣昌,堅決不允許放進來一個敵人。軍令如山,彭德懷和鄧萍當即組織全軍將士日夜不停地修建防御工事。
彭德懷和鄧萍對敵情進行分析之后,認為死守廣昌比較困難,畢竟敵人集中了大量的重型武器,建議改為機動防御。然而李德和博古卻不以為然,為了更好地說服二人,彭德懷拿出了鄧萍連夜繪制的地圖。

圖丨彭德懷和朱德在陜北
李德拿著鄧萍繪制的地圖看了一會,突然嘴角露出了一絲輕蔑的微笑,說雖然鄧萍是黃埔軍校畢業(yè),但他在地圖上看到了很多常識性的錯誤,他覺得鄧萍的黃埔軍校是白上了。彭德懷聽完李德對鄧萍的污蔑之后,生氣地指著李德大吼道:
“鄧萍同志和我在一起六年,給我出了多少好主意你知道嗎?如今部隊從兩千人發(fā)展到上萬人,離不開鄧萍同志。他的軍事才華,豈是你李德能比的?”
李德聽完彭德懷的話也非常生氣,大吼著對彭德懷說必須執(zhí)行軍委的命令,不得改動,否則后果自負。最終兩人在爭吵中不歡而散。在李德和博古的強令下,彭德懷只能率軍和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敵人對壘,結(jié)果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出戰(zhàn)斗。
彭德懷怒氣沖沖地回到軍團部之后,鄧萍關(guān)切地詢問他談得怎么樣,彭德懷講述了自己和李德吵架的過程,還說李德要對自己執(zhí)行軍紀,因為他“擅自撤退”,將敵人放進了蘇區(qū)。鄧萍安慰彭德懷說:
“李德根本不懂丘陵地帶如何作戰(zhàn),這種飛揚跋扈的人你罵得好,也出了我心里這口惡氣!”

圖丨博古、李德
鄧萍的支持和理解,給內(nèi)心郁悶的彭德懷一個極大的安慰,也讓這兩位戰(zhàn)場上的親密戰(zhàn)友關(guān)系更加緊密。
“拿下遵義,為參謀長報仇!”
由于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進行長征。紅軍占領(lǐng)遵義之后,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主席的領(lǐng)導地位,并在毛主席的指揮下輾轉(zhuǎn)于貴州、四川一帶。1935年1月19日,彭德懷和鄧萍率軍一渡赤水進入川南,一個月之后,軍委電令彭德懷再渡赤水,月底前重占遵義,以帶動敵人南返。
當彭德懷和鄧萍率軍抵達婁山關(guān)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遵義的北大門早已經(jīng)被黔軍占領(lǐng),彭德懷同楊尚昆和鄧萍商量,這一仗不但要拿下婁山關(guān),還要將敵人全部消滅,否則會給我軍下一步計劃增加困難,楊尚昆也同意了彭德懷的想法。

圖丨油畫作品《婁山關(guān)戰(zhàn)役》
在兩位首長的要求下,鄧萍親自上陣部署指揮戰(zhàn)斗,不但對敵人形成了合圍之勢,還將軍團中全部的迫擊炮集中起來,對敵人陣地齊射,不到半個小時,婁山關(guān)上就插上了紅旗。先頭部隊乘勝攻占遵義新城,當?shù)诌_老城城門時,隊伍被河流切斷了去路,守城的敵人大門緊閉,負隅頑抗。
遵義城的面積比較大,老城和新城之間有一條河流,當天下午紅軍就將遵義新城的所有城區(qū)全部搶占,將老城團團包圍。傍晚鄧萍找來張愛萍等人商量攻城方案,準備一起到前沿陣地視察敵情,再確定攻城部署。
冒著陰雨和寒風,鄧萍和張愛萍躲在草叢中一邊仔細觀察敵人的情況,一邊商量進攻方案。鄧萍觀察之后對張愛萍下達命令,張愛萍一心注視著眼前的地形和敵軍,嘴里不斷回應(yīng)著鄧萍的部署。突然鄧萍的頭一下子栽倒在張愛萍的右臂上,張愛萍低頭一看,鄧萍頭部被一發(fā)子彈擊中,當場殞命。

圖丨建國后張愛萍視察工作
彭德懷聽說鄧萍犧牲的消息之后,當場在電話里痛罵張愛萍,張愛萍知道彭德懷只有在悲憤至極的時候才會罵人,從彭德懷的話語中,張愛萍也感受到彭德懷對失去戰(zhàn)友的悲傷,同時也是擔心他們再去冒類似的危險。后來彭德懷冷靜下來之后曾經(jīng)對張愛萍說過一句話,令他終生難忘:
“革命的路還長,你們都不要作無畏的犧牲??!”
彭德懷和楊尚昆隨后趕到鄧萍的遺體前,親自為鄧萍擦去了臉上的血跡和泥土,還為他換上了一身新軍裝??粗嚻挤路鹗焖话闾稍谀抢?,彭德懷不禁淚流滿面,雖然他們只相處了七年的時間,但卻給他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回憶。
深夜劉少奇趕到軍團部,緊緊握著彭德懷的雙手,囑咐他放心指揮打仗,鄧萍的后事就交給政治部來處理。劉少奇還向彭德懷保證,一定將后事料理得讓他滿意,一定對得起鄧萍烈士。彭德懷點了點頭,默默拿起鄧萍留下的望遠鏡、手槍等遺物,一件件凝視并交給了劉少奇。

圖丨遵義城舊照
當天晚上總攻時間到來之時,彭德懷拿起電話機,向各部隊發(fā)出了總攻的命令:“我命令,發(fā)起進攻!拿下遵義,為參謀長報仇!”全軍將士帶著悲憤的心情,對敵人猛攻猛打,很快就打進了遵義城,全殲守城的敵人。
“鄧萍這個人是值得紀念的”
鄧萍犧牲的二十多年中,彭德懷一直惦記著尋找鄧萍遺體埋葬處這件事,當年由于戰(zhàn)事緊張,大家匆匆掩埋了鄧萍,沒有留下任何標記,鄧萍遺體具體的埋葬地點也沒有人還記得。1957年彭德懷指示遵義方面,希望他們能夠幫忙找到鄧萍的遺骸,妥善安葬烈士。
彭德懷還提供給當?shù)仡I(lǐng)導一些有價值的線索,當年鄧萍犧牲之后,就在當?shù)刭I了一副棺材,第二天一大早就埋在城北的山坡上,但是沒有立碑。奉命尋找鄧萍遺骸的朱振民得知這些重要線索之后,開始了細致的調(diào)查。

圖丨建國后彭德懷與毛主席
經(jīng)過多日的走訪之后,朱振民等人終于在遵義城一家榨油坊找到了一位老工人王華軒,王華軒老人回憶當年紅軍打到遵義城時的情形還歷歷在目,據(jù)王華軒老人講述,當時他看到有一具陣亡的紅軍遺體被抬到了新城羅莊,第二天一早紅軍從羅莊抬出一口棺木,埋在羅徽五家的墳山上。
在王華軒老人的帶領(lǐng)下,朱振民等人來到羅徽五家的墳山,老人指著其中一個小墳堆說,這就是當年紅軍埋的那個墳堆,而且老人還提供給朱振民一條重要線索,就是當年紅軍購買棺木的地方。
朱振民按照線索找到了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大娘,據(jù)老大娘回憶,當年紅軍打進城的時候,自己猶豫害怕晚上才回家,剛到家就來了幾個要買棺木的紅軍,第二天她聽說棺木中裝殮的就是被抬到羅莊的紅軍,埋在羅徽五家的墳山。
老大娘還回憶,在紅軍離開之后,羅徽五曾經(jīng)將墳挖開看過,里面埋的是一個紅軍長官,身穿黑色呢子大衣,臉上有血跡。羅徽五見沒有陪葬什么值錢的東西,就重新掩埋好。根據(jù)這些情況,朱振民基本可以確定,羅徽五家墳山上那個小墳堆,下面埋葬的就是紅軍烈士。
經(jīng)當?shù)仡I(lǐng)導批準之后,朱振民請來曾在鄧萍身邊工作過的孔憲權(quán)一同開墳辨認。揭開棺木,朱振民和孔憲權(quán)發(fā)現(xiàn)死者穿著呢子大衣,衣扣已經(jīng)生銹,腳上穿的是橡膠質(zhì)鞋底的鞋,其他地方已經(jīng)完全腐朽。為了能夠確認死者的身份,當?shù)仡I(lǐng)導將現(xiàn)場做了保護,同時請和鄧萍共事多年的老紅軍石新安前來辨認。
石新安老人從井岡山時期就一直在鄧萍的領(lǐng)導下工作,對鄧萍十分熟悉,來到遵義之后,石新安老人仔細查看棺木中的遺骸,并聽取了當年掩埋的經(jīng)過,詢問了犧牲者的樣貌特征,隨后老人透露出鄧萍身上的四個特征:
頭發(fā)較長,后腦有一塊疤,牙齒完整,襯衣袖扣是金屬制成的

圖丨鄧萍棺木中的毛衣碎片
通過這些信息綜合比對,再加上石新安老人的仔細辨認,確認這具遺骸正是鄧萍的遺骸,石新安老人捧著老戰(zhàn)友的頭骨,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當天醫(yī)生將遺骸清理干凈,用絲綿和白綢裹好,放置在新制成的棺木之中,等待紅軍公墓修好之后再移棺遷葬。
確認遺骸身份的第二天,遵義當?shù)仡I(lǐng)導將詳細的情況報告急電發(fā)到北京,彭德懷收到之后激動得淚流滿面,一塊在彭德懷心中壓了二十多年的大石頭終于能夠放下來了。
1957年夏天,在彭德懷和中央軍委的關(guān)懷下,遵義當?shù)卣疀Q定在鄧萍遇難處修建鄧萍烈士墓,兩年之后墓葬建成。1959年清明節(jié),當?shù)嘏e行了盛大的鄧萍遺骸遷葬儀式。彭德懷親自為鄧萍寫了生平簡歷。
在彭德懷書寫鄧萍簡歷時,在場的黃克誠大將好意提醒彭德懷少寫一些,以防言多必失,但彭德懷沒有聽取這一建議,依舊我行我素,用文字表達對鄧萍這位親密戰(zhàn)友的緬懷,同時還親筆題寫了墓名: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軍團參謀長鄧平同志之墓。(鄧萍生前“萍”與“平”混用)

圖丨鄧萍墓旁的石刻像
鄧萍的遺物一部分被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廳中,另一部分被陳列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的陳列室中。對于長眠于遵義的鄧萍,彭德懷曾經(jīng)對他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并多次強調(diào):
“鄧萍這個人是值得紀念的。”
曾經(jīng)彭德懷要親自前往遵義為鄧萍掃墓,但出發(fā)前由于天氣的原因,飛機無法起飛,最后只能推遲。之后彭德懷這個心愿一直都沒有達成。1966年4月,彭德懷在前往宜賓視察的過程中,途經(jīng)鄧萍的故鄉(xiāng)四川富順縣時,彭德懷急令司機停車,并下車眺望。
當看到富順縣廣茂的土地時,彭德懷不由地感慨說真是人杰地靈,難怪人才輩出,三十多年前,他有一位親密戰(zhàn)友就是這里人,可惜早已經(jīng)犧牲在長征途中。彭德懷口中這位“親密戰(zhàn)友”,就是當年意外犧牲的鄧萍。

圖丨鄧萍同志之墓
曾經(jīng)鄧萍的墓碑上被改為“紅軍烈士之墓”,1979年10月,張愛萍特地題寫了“鄧平同志之墓”,從北京寄到遵義,委托當?shù)仡I(lǐng)導再次更改。1984年為了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鄧萍的墓葬被移至紅軍烈士陵園內(nèi),在墓旁有一座石刻像,再現(xiàn)了當年鄧萍犧牲時的情形。石像的基座上,刻有“鄧萍同志千古”幾個大字,同時還有張愛萍回憶當年鄧萍犧牲時的情況的文字也被刻在上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