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這一份數據,心情有點不美麗了,真的是沒有最熱,只有更熱!熱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月的常態(tài)化詞語,來自中國氣象局披露:

今年3月份,中國氣溫總體偏高,有712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3月極值。

看到沒?這3月我國都出現什么樣子的熱了,今年夏季是不是會更熱嗎?極端熱會更加瘋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是這樣的話,大家真的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了,極端性氣候變化的背后,著實可能帶來更多的連鎖效應。因為熱一詞語牽涉到了高溫,降雨,干旱等問題,先看3月情況,

3月我國平均氣溫偏高!35度+不少

其實這會來看數據,不少人應該也不會感到意外了,因為大家都經歷了3月,也知道3月天出現了非常熱的情況,所以,數據只是給大家呈現出“到底熱出什么狀態(tài)”了,算是確定性的數據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我國的說明情況來看:

3月份,中國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偏高0.6℃,呈“東高西低”分布,東北地區(qū)中南部、華北大部、華東、華中大部、華南中北部、內蒙古中東部、新疆北部和西藏中南部等地偏高1至4℃,西北地區(qū)中西部、西南地區(qū)中部及海南等地偏低1至4℃。全國有712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3月極值,其中云南鹽津(38.6℃)、貴州羅甸(38.4℃)、廣西西林(37.6℃)等68站日最高氣溫超過35℃。

看到沒?最熱的區(qū)域是在云南,差點都接近40度了,這讓很多人不可思議,云南不是“四季如春”嗎?這么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正常的,四季入春也只是說常態(tài)化的情況,并且云南那么大,也不是說某個點就不能熱了,所以,正常看待就行。

而且從整體的情況來看,我國35度以上的區(qū)域也不少,都說明了熱不是一個區(qū)域,而是多個區(qū)域。

雖然說3月也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強的寒潮,屬于全國性的寒潮,但就是因為寒潮前的升溫,導致了氣溫普遍性瘋狂的狀態(tài),春夏秋冬可能在有些區(qū)域都1天變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這都說明了其氣候的變化非常突出,當然,在高溫,寒潮的混戰(zhàn)之下,其3月整體的雨雪發(fā)展也一般,3月份,我國平均降水量27.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3%,中東部地區(qū)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廣西等地氣象干旱持續(xù)?!边@可以看得出來,3月我國的狀態(tài)的確一般,沒有什么突出性的過程。

然而,又是高溫,又是少雨區(qū)域性發(fā)展之下,很多人都比較擔心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就是我國春季都這么熱了,夏季還得了,那豈不更加熱了,干旱,少雨的情況會變得更多嗎?我們就繼續(xù)看吧。

3月35度+不少!今年夏季更熱?

的確,春季相對于一年四季來說,相對是比較溫柔的季節(jié),但3月才是春季的第一個月,出現了不少35度+的天氣過程,這讓很多人非常擔心夏季的熱,那夏季會不會很熱呢?

其實這是一門學問,無論是站在什么角度來講,夏季出現高溫,這可以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夏季不熱,什么時候熱?這邏輯我相信大家都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只不過熱會達到什么狀態(tài),這才是很多人最為在意的。我們拋開今年關于拉尼娜的效應問題,其實站在全球變暖的問題之下,都知道,這夏季的熱可能就不會那么溫柔了。

全球變暖的持續(xù)變暖,這一點沒有任何的爭議,在3月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也發(fā)布了說明,那就是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創(chuàng)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進而加速冰川和海冰消融以及海平面上升,并使全球平均氣溫升溫幅度進一步接近2攝氏度的關鍵“門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yè)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間平均氣溫高1.55攝氏度,打破2023年創(chuàng)下的最高紀錄。而且此背景之下,極端性的氣候也是呈現出更多的轉變。

如在2024年之中,全球僅少數地區(qū)平均氣溫下降,而極端天氣在全球范圍造成嚴重破壞。一些地區(qū)因干旱出現糧食短缺,而洪水和野火迫使約80萬人流離失所,人數之多創(chuàng)下2008年有相關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看到沒?被氣候變化的背后有多激烈,當然,2024年是厄爾尼諾發(fā)展的推動性因素存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從全球變暖的角度來講,其實也是極端性氣候增強趨勢,所以,拋開今年說得拉尼娜,可能帶來全面平均氣溫的下滑,可能不會比2024年更熱,但極端性的氣候可能也少不了,極端性高溫,干旱,降雨都可能呈現出區(qū)域化的轉變,我國也很早就發(fā)布預警了。

大家要注意了,2025年警惕極端水旱

的確,作為全球變暖的發(fā)展驅動,其實沒有說明,大家應該也明白,極端性氣候一年比一年瘋狂了不少一樣,至少很多人大體的趨勢,體會是這樣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我國水利部在2月的時候,就明確發(fā)布了全年的預警說明,那就是2025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多發(fā)強發(fā)態(tài)勢,必須始終對水旱災害風險保持高度警惕,加快補齊補強水旱災害防御體系短板弱項,著力提高水旱災害風險預見和處置能力。

所以,這說明了極端性的天氣可能在2025年呈現出多發(fā)模式,并且最為關鍵的是“強發(fā)態(tài)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具體大家可能會問體現到什么點上,這個還真的無法精確,世界上也沒有水可以給出精確的點,這需要近期發(fā)展的時候,做出更加好的研判。

所以,這里算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氣候的極端性轉變過程就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大家看到的極端性氣候越來越多一樣,但人類其實也還是可以改變的,還是具有空間,那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多植樹造林,只不過大家還未走到“一條道路上”,有些國家在努力改變,但也有國家繼續(xù)保持排放,不然也不會看到效果。

所以,加強溫室氣體的排放,多植樹造林等,人類改變地球的氣候還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不在乎”的話,那也就沒有辦法了,聯(lián)合國幾乎每年都在針對氣候發(fā)出預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看起來也沒有多大的改變,只能說,還沒有傷到自己,只有可能傷到了自己,那也才會有所改變,這到底多久可以走到一條路上,這還是未知數。

只能期待這一天早點來吧,不然極端性氣候更多,每年因為氣候變化的死亡人生更多,而不是減少,這就是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