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茰I」
四大天王,究竟因誰而起?
這并不指向,“四大天王”概念由來的溯源,而是與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黎明這四個人,關系緊密。
但這件事,其實已經過去了三十余年。
何故再起煙塵?

王晶做了個節(jié)目,叫“笑看江湖”。
講來講去,終于講到四大天王,又以郭富城“打頭陣”。
內容未必很新鮮。
但有一些概念和定性的東西,他講得非常篤定,以其“老江湖”的地位,與不容低估的智商和情商,就當然并不是信口開河。
比如他說,“郭富城出道爆紅”、“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亞洲銷量破百萬”、“歌影同時爆火”、“步驚云獨一無二”、“拍完《風云雄霸天下》之后,郭富城就開始走藝術路線”,以及“其實是等郭富城紅了,才形成一個四大天王”。
最后一句,就是本文題眼。

這話說得很明白。
故而,筆者簡單做了個總結,郭富城出道就紅到爆炸,四大天王因他而起。
有人就“不爽”了。
他說,“你這理解能力堪憂,王晶只說了,郭富城走紅先于四大天王組合的出現(xiàn),并不是說四大天王因郭富城而起,你喜歡郭富城,也不必要強加因果曲解王晶的意思?!?/p>
其實,這本來沒什么可爭。
因誰而起,只是一個趨勢和時間節(jié)點上的描述,因為以昔年態(tài)勢論,缺少張、劉、郭、黎其中任何一個人,“四大天王”都沒辦法成勢。
很簡單,這四個人壟斷了當年粵語歌壇銷量的前四,彼此之間差距極小,其中又有三人,樣貌不凡、人氣鼎盛。
而唱片銷量、人氣和偶像力這三者,就是門檻。
其他人進不來。
但“四大天王因郭富城而起”這件事,同樣板上釘釘。

略過八十年代。
從劉德華從影壇“搶灘”登陸樂壇開始,“兩大家族”、“三國大戰(zhàn)”、“雙子星”和“三劍客”等花名層出不窮。
注意,這些詞叫“花名”。
換句話說,出了香港,它們幾乎就是一種“無人知”的狀態(tài)。
而“四大天王”是什么概念?
從這個名字出現(xiàn)那一刻開始,它就打破了香港一隅的桎梏,攜著無可匹敵之威,橫亙在整個華語世界的上空。
該不該問一句,為什么?

很顯然。
它并不只是從“三”到“四”這么簡單,也并不是說,只是多了一個偶像歌手進來,令樂壇更加熱鬧。
這是一場翻天覆地的“魚龍變”。
而這其中,一舉沖破華語唱片市場門檻的郭富城,當然就居功至偉。
出道三張全亞洲范圍內破百萬張銷量的唱片、風行整個華語世界的“郭富城頭”、一發(fā)售就賣破百萬冊的個人寫真集、內地唱片市場的連續(xù)月冠和斷貨、新加坡醉心龍虎榜連續(xù)十二周冠軍和單曲九連冠。
這些東西都是事實,而非吹噓。

故不諱言。
除了郭富城,沒人能引領這場變革。
也或者可以更進一步來說,整個香港樂壇,又有沒有另外一位藝人,可以如郭富城一樣,拍一個廣告爆紅臺灣,發(fā)一張唱片就賣破百萬,就連發(fā)型,也引得眾生跟隨?
不好意思,不可能有。
郭富城的俊秀、資質與少年派的氣質,整個香港甚至整個華語世界,都不作第二人想。
他就是一道“真·龍卷風”。
除了他,沒人能在當年席卷整個華語世界。
恰如王晶所說,當年那個機車廣告,本來是準備找另外一位藝人拍,但那位藝人沒有檔期。
這當然是郭富城其人的運勢。
但王晶緊接著又說,“如果不是郭富城去拍,那個廣告不可能爆?!?/p>
復庸何言?

直至今日。
在電影、音樂、舞臺和廣告上,仍在不斷深耕的郭富城,其實是仍在為“四大天王”名號,添磚加瓦。
反過來看,有件很有趣的事情。
以四大天王擁躉來講,有不少人的心理優(yōu)勢,其實是建立在,郭富城履足香港樂壇的時間,要比另外三人要晚。
但資歷略淺,就等于實力和聲望不足?
清醒點吧,資歷的深淺,根本并不足以定論,如郭富城這般的天縱之才和天選偶像。
而四大天王,因郭富城而起。
這是一個簡單事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