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丨周總理與張治中
前言
1969年4月6日,張治中在北京因病去世,由于當時社會環(huán)境特殊,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希望不搞告別儀式,周總理對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定要搞個儀式,我參加,再通知其他張治中的黨內(nèi)外的老朋友。”
周總理和張治中這一對亦敵亦友的真兄弟,相識于黃埔軍校,中年時期甚至為了維護各方利益而兵戎相見,但他們之間的兄弟情義,卻經(jīng)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雨考驗,從未有過改變。
張治中勉為其難擔重任
三大戰(zhàn)役之后,國民黨內(nèi)部已經(jīng)四分五裂,蔣介石無奈于內(nèi)憂外患,不得不在1949年年初宣布下野。李宗仁繼任“代總統(tǒng)”之后,表示愿意與共產(chǎn)黨進行和談,國民黨“主和派”的張治中一時間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圖丨蔣介石與李宗仁
李宗仁初上“代總統(tǒng)”的位置,白崇禧等人就向其提出,因張治中曾經(jīng)三次前往延安,和共產(chǎn)黨有很深的交往,遂推舉其出來組成和談內(nèi)閣。國民黨內(nèi)部各方人士對此達成共識,大家都知道張治中在國共兩黨的關系上向來“主和”,而且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可以說是蔣介石下野之后留在南京政府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盡管張治中是蔣介石的親信重臣,但仍舊受到李忠仁的重用。蔣介石下野之后,張治中感到蔣介石對和談并無誠意,便飛回蘭州并電話辭去和談代表。李宗仁連連去電催促其返回南京,并委托程思遠寫信勸解。在多方勸說之下,張治中再次返回南京,經(jīng)過慎重考慮之后,勉為其難接受與共產(chǎn)黨和談的重任。
張治中返回南京不久,便與吳忠信一同前往溪口拜謁蔣介石,蔣介石看出二人的來意,直截了當?shù)貙Χ苏f:
“你們是來勸我出國的吧?”

圖丨蔣介石一家人在溪口留影
說完便拿起桌上的報紙,告訴他們報紙上已經(jīng)刊登出來,并搶在張治中說話前說道,如今他已經(jīng)是一個普通國民,到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雖然他能夠被逼下野,但決不能被逼亡命。蔣介石的一番話令張治中一時間語塞。
蔣介石的確猜中了張治中此次前來的目的,當時李宗仁雖然身為“代總統(tǒng)”,但卻無法完全掌握蔣介石在國民黨內(nèi)的勢力,因此他委托張治中勸說蔣介石出國,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和談的進展。張治中見蔣介石已經(jīng)把話挑明,不敢再說些什么,只能向蔣介石匯報一些和談的情況。
蔣介石見自己的話已經(jīng)見效,語氣也不再強硬,囑咐張治中轉告李宗仁,自己一定全力支持他,自己愿意在家鄉(xiāng)終老,不再插手政治。張治中在蔣介石這里碰了“軟釘子”,沒有達到最初的目的,只能無功而返。

圖丨張治中與蔣介石
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接到共產(chǎn)黨發(fā)來的和談事宜的決定之后,張治中在啟程前夕再次前往溪口,向蔣介石“請求指示”,并囑咐同行的屈武到了奉化之后和蔣經(jīng)國談一談,希望蔣經(jīng)國對其父親造成一些影響。
到了溪口之后,張治中將和談的草案遞給蔣介石看,蔣介石將草案從頭至尾看了一次,并聽張治中具體陳述一遍之后笑著說:
“文白,我沒有什么意見,你這次擔任的是一件艱苦的任務,一定要當心吶!”
隨后蔣介石帶著張治中到自己母親墓前祭拜,路上蔣介石再次對張治中表示,自己愿意和平,終老還鄉(xiāng)。張治中對蔣介石的這句話信以為真,因為這句話對于和談非常重要,便請示蔣介石能否將這句話公布出去,蔣介石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你斟酌吧!”

圖丨張治中舊照
在張治中等人離開溪口前,蔣經(jīng)國將他們送到了機場,分手前蔣經(jīng)國對屈武說,文白先生太天真,現(xiàn)在還在講和平,將來是沒有好結果的。在飛機上屈武將蔣經(jīng)國的話告訴了張治中,令張治中大發(fā)雷霆:
“你為什么不早告訴我,我要當面質(zhì)問他,教訓他!問問他說的這是什么話!”
回到南京之后,張治中將溪口之行寫成了新聞稿,并受邀在立法院演說。張治中在臺上的慷慨激昂博得了陣陣掌聲,第二天張治中率團啟程,前往北平參加和談。
周總理嚴厲詰問張治中
4月1日,張治中一行人抵達北平,剛一下飛機,張治中的目光掃過機場上迎接的人群,沒有見到共產(chǎn)黨和談的首席代表周總理,心里一陣嘀咕。周總理向來待人禮遇有加,此時他不在歡迎人群中,其中定是有些緣由。

圖丨國民黨代表團赴北平前合影
當他們抵達下榻的六國飯店時,大廳中懸掛著非常醒目的標語:歡迎真和平,反對假和平!張治中看到后對身邊的屈武說,看來共產(chǎn)黨對他們和談的誠意還是有所懷疑。同時張治中也意識到,周總理沒有親自到機場迎接,可能與此有些關系。
傍晚周總理帶著中共和談代表團拜訪張治中一行人,一見面周總理就握著張治中的手說:
“文白先生,很對不起,沒能到機場迎接你?!?br/>
說完便招呼張治中一同到另一個房間談話,兩人剛剛在沙發(fā)上坐定,周總理盯著張治中開門見山地說:
“文白先生,我請問你,既然來北平是為了和談,為什么你事先還要去奉化,向蔣介石這個戰(zhàn)犯頭子請示呢?”
對于周總理直言不諱地嚴厲詰問,張治中始料未及,一時間面露尷尬,不知該如何回答。蔣介石作為一個不顧中國人民,悍然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的“下野”總統(tǒng),張治中還畢恭畢敬地前去拜謁,詢問蔣介石對于和談的意見,自然引起了中共代表的極大不滿。

圖丨國民黨代表團抵達北平
當然張治中自己也有難言之隱,他稍微緩和了一下情緒,向周總理解釋說自己是為了和談不至于夭折,事先排除和談中的一切隱患,不得不先摸一下蔣介石的底。周總理聽完張治中的解釋更加嚴厲:
“不管你怎么說,你這樣做只能說明蔣介石還在發(fā)號施令,這種由蔣介石導演的假和談我們不能接受!”
張治中的情緒也變得激動起來,反復向周總理解釋自己到溪口找蔣介石的理由,兩人為此爭執(zhí)了很長時間。之后國共雙方代表在“八項條件”中所涉及到的問題作了意見交換,主要在“戰(zhàn)犯”和“渡江”兩項中產(chǎn)生了分歧。
李宗仁當時貫徹蔣介石的思想,妄圖“劃江而治”,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而中共方面堅決要求“無論和戰(zhàn),均需過江”。雙方爭執(zhí)不下,不得不推遲原定于4月5日的正式和談。隨后毛主席在香山會見了張治中等國民黨和談代表。

圖丨毛主席參加重慶談判,左一為張治中
當周總理陪同張治中來到雙清別墅的時候,毛主席親自出門迎接,握著張治中的手熱情地表示歡迎,對當初重慶談判時張治中對他的照顧表示感謝。毛主席的一番話讓張治中緊張的心情放松下來,在之后長達4個小時的談話中,張治中向毛主席和周總理提了一些問題和意見,尤其在“戰(zhàn)犯”問題上,張治中竭力為蔣介石爭取寬大,毛主席也表示可以寬大處理,但必須要追究責任。
在雙方進入正式和談階段之后,毛主席發(fā)函囑咐周總理,除了在正式會議上解釋草案的要點,并征求對方的意見之外,還要向張治中表明,4月17日必須解決問題,18日之后無論和談成功與否,解放軍必須渡江。同時還要爭取代表團的六名成員全部簽字,簽字后讓他們集體留在北平,不能回南京。
黃埔兄弟談判桌上的交鋒
4月13日晚,國共和談第一次會談正式舉行,首先由周總理根據(jù)毛主席的意見,對大家就和談草案進行一個詳細的說明,明確戰(zhàn)爭中的歷史責任問題,關于懲辦戰(zhàn)犯的問題上,周總理提出了兩點原則,第一是關于戰(zhàn)爭中的主要戰(zhàn)犯必須懲辦,在原則之下可以寬大處理;第二是針對國民黨政府放走日本侵華戰(zhàn)犯260名,簽訂協(xié)議之后要重新審理。

圖丨北平和談會場
周總理講話結束之后,張治中作為國民黨和談代表發(fā)言,他首先對中共方面的熱情招待表示感謝,其次對草案中國民黨不能接受的部分進行了陳述,在發(fā)言的最后,張治中感慨地說:
“目前我們以至誠之心希望中共能夠領導國家,建設國家,達到獨立、自由和民主的目標,這就是我們代表團向中共代表所想表示的一點小小意見和希望?!?br/>
在討論草案的過程中,國民黨代表團提出了40多條意見,而中共方面接受了20多條。之后周總理和張治中就草案中的要點再次交換了意見。兩天之后,中共代表團將最后定稿的草案送至國民黨代表團。
在4月15日第二次正式會議開始之后,周總理將最后定稿的草案要點加以說明,并向國民黨代表團強調(diào),草案不僅僅是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同時也征詢了很多民主人士的建設性意見,最后由中共代表團定案,是不可以變動的:
“我們期待南京代表團同意并接受這個協(xié)定,并在協(xié)定上簽字?!?br/>

圖丨毛主席、周總理與張治中在北平車站留影
隨后周總理向國民黨代表團宣布,無論他們是否同意在協(xié)定上簽字,都必須在4月20日前表明態(tài)度,如果不能簽字,解放軍只有渡江,不可能拖延到20日之后。隨后在張治中的發(fā)言中,對周總理這種說法表示不贊同,認為如果這樣解釋“最后文件”,那他們就沒有發(fā)表意見的理由和必要。
張治中闡述完自己的理由之后,看了一眼周總理,接著發(fā)表了自己的一點意見和感想,并強調(diào)自己隨后的言論不是代表團的意見。張治中將國共兩黨之爭比作兄弟之爭,誰占了便宜都不必跳過認真,過去哥哥有錯誤,如果弟弟能夠?qū)⑦@個家擔當起來,當哥哥的也感到光榮。
作為張治中的摯友,周總理對于張治中公正、厚道的性格和為祖國和平奔走的精神非常尊敬,盡管如此,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周總理從不回避說出自己的意見。當周總理聽完張治中的全部講話之后,當場對張治中展開了嚴肅的批評:
“文白先生剛才的幾句話,我不得不辯白一下。對于這個“兄弟”的比喻,我表示不能夠認同。對于國民黨過去20多年的所作所為,尤其是近兩年蔣介石所統(tǒng)治的政府來說,這不是兄弟之爭,而是革命與反革命之爭?!?br/>

圖丨袁世凱與各國公使合影
隨后周總理從孫中山和清廷之間的斗爭,與袁世凱之間的斗爭來解釋,為什么不能將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之間的斗爭比作“兄弟之爭”,如果將蔣介石朝廷也算作是兄弟之爭,那么就失去了它的嚴肅性。
周總理的一番話再次讓張治中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對于周總理這種堅持原則的態(tài)度,張治中既敬畏又折服,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二人才能在會上爭論地不可開交,離開談判桌依舊談笑風生,無拘無束。
“家里人由我安排,放心!”
會議結束之后,國民黨代表團立刻對協(xié)定進行了研究,并討論將其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進行再次修改。4月16日,屈武和另外一名代表攜文件返回南京,勸告李宗仁和何應欽接受協(xié)定,在二人回到南京數(shù)日之后,遲遲沒有消息。

圖丨周總理與張治中、屈武等人合影
在代表團數(shù)次催促之后,李宗仁和何應欽在20日共同簽署答復電文,對中共提出的和平協(xié)定斷然拒絕。4月21日,解放軍渡過長江的消息傳遍了街頭巷尾,國民黨代表團看過報紙后才知道,當南京政府拒絕接受在協(xié)定上簽字時,解放軍的百萬雄師已經(jīng)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連夜渡江成功,國民黨一直仰仗的長江天塹被突破,國民黨“劃江而治”的妄想徹底破滅。
北平和談破裂之后,鑒于解放軍已經(jīng)打過長江,考慮到國民黨代表團的安全問題,中共方面誠懇地挽留他們留在北平,大部分人基本表示愿意留下,為由張治中陷入了苦悶之中,他表示自己是和談的首席代表,不能不回南京復命。
周總理聽說之后再次來到代表團下榻的六國飯店,見到張治中后深情地勸說他無論現(xiàn)在在哪里,國民黨的特務都不會放過他:
“‘西安事變’我們已經(jīng)對不起一位姓張的朋友了(指張學良),今天我們再不能對不起你這位姓張的朋友了。我看你這個人還是封建,為什么只對某些人存幻想,而不為中國的革命和廣大人民著想呢?你留下來對于其他地方的和平解放是有作用的,至于家里人,由我安排,盡管放心?!?br/>

圖丨百萬雄師過大江
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真切挽留下,張治中再三考慮,放棄了回南京復命的想法,決定留在北平。之后南京政府曾派專機來接代表團,飛到北平上空的時候,周總理指示機場通知飛機,說跑道整修無法降落,過兩天以后再來。南京政府的專機在空中盤旋了一陣,只好返航。
又過了幾天之后,周總理再次找到張治中,邀請他一同去機場迎接客人,張治中十分不解,詢問周總理自己是否認識這些客人,周總理略帶神秘地回答:
“當然認識,而且都是你熟悉的人?!?br/>
一路上張治中都在不斷地思考,將自己熟悉的人細數(shù)了一遍,也想不出這個時候誰能飛到北平。到了機場之后,張治中萬萬沒想到,下飛機的居然是自己的夫人和孩子,身后還有他的一些親屬。當孩子們哭著撲進自己的懷里時,張治中不禁紅了眼眶,他深情地望著周總理說:
“恩來先生,感謝你想的周到,我們?nèi)矣肋h不會忘記你?!?br/>

圖丨張治中全家福
原來早在張治中抵達北平的時候,周總理就安排南京的地下黨找到張治中的弟弟,要求他設法將張治中的家人和他的家人一并送到上海。湊巧的是,當時蔣緯國也通知張治中的夫人乘坐自己的飛機前往上海,還欺騙她說如果和談失敗,代表團將直接飛到上海。
張治中的夫人匆匆將女兒接回家,搭上了蔣緯國的飛機,并由蔣緯國派專車將她們送到了張治中的侄兒家。隨后張治中的弟媳和孩子們也分批抵達上海。北平和談破裂之后,上海地下黨派人找到張治中夫人的住處,與她商談前往北平的安排。在得知這次行動是周總理特地安排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地下黨的安排。
第二天一大早,張治中的夫人和弟媳帶著孩子們抵達機場,路上張治中的夫人一再交代,如果別人問起就說她們要去蘭州,一定不能說要去北平。當時候機廳中擠滿了準備難逃的國民黨權貴,張治中的夫人大方地同他們打招呼,并說自己將要去蘭州,負責接應的地下黨同志將她們領到機場航道的另側,登上了前往北平的飛機。

圖丨49年新政協(xié)籌備會常委合影
國民黨方面對于代表團全部留在北平的事情非常氣憤,多次發(fā)出電訊對張治中進行誹謗,張治中不得不發(fā)表聲明表明自己的立場。就在蔣介石指使中央社發(fā)假消息對張治中進行誹謗的時候,新政協(xié)會議正在醞釀籌備中,毛主席曾經(jīng)當著一些中央領導的面,表示自己要提請張治中在人民政府中擔任職務,張治中不等其他人說話,率先表示自己不合適,毛主席深深地吸了一口煙,幽默地對張治中說:
“過去的階段等于過了年三十,今后還應從大年初一做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