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丨年輕時期的譚政
前言
“給你十發(fā)子彈,能夠命中十個人?”
譚政在參加紅軍之后,曾經有一位領導這樣問他。譚政聽到這個問題搖了搖頭,領導接著問五個人呢?譚政還是搖了搖頭。領導接著問三個人呢?譚政仍舊搖了搖頭,見到領導有些不悅,趕忙補充說可能能打中。領導聽完譚政的回答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
“那你就別拿槍了,好好地用你的筆,筆掃千軍嘛!”
“前委在哪里?”
1922年,16歲的譚政考上了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東山學堂。清末年間東山學堂開設自然科學、英語、音樂等新課程,與舊課程同時教授,辛亥革命之后,東山學堂帶頭傳播新思想,因此在附近頗有名氣。

當時與譚政同為校友的有毛主席、肖子峰、李達、毛澤覃以及陳賡,毛主席在東山學堂接受到政治啟蒙,開始傳播民主革命思想,給譚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的名字深深地印在譚政的腦海之中。
譚政18歲畢業(yè)之后,與陳賡的妹妹秋葵結婚,雖然兩人是依照媒妁之言,但在結婚前也有過一年的自由婚戀時間。遺憾的是在結婚不到兩年的時候,秋葵因身患闌尾炎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去世,給譚政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在從岳父口中得知陳賡在國民革命軍任職的時候,譚政下定決心前往武漢加入軍隊,成為陳賡特務營上士司書,后來又改任營指導員辦公室的準尉司書。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之后,陳賡遭到撤職,譚政也被懷疑有共產黨的嫌疑,兩人一起離開特務營,進入葉挺的部隊。

圖丨年輕時期的陳賡
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失利之后,剩余的部隊開始向井岡山方向轉移,在整編隊伍的過程中,譚政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并聽了毛主席鼓舞人心的講話。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領整編好的工農革命軍向井岡山進發(fā),在途中遭遇肖家璧隊伍的襲擊,毛主席下令分散突圍。
在荊竹山前的一個村子中,突圍出來的人集合在一起,羅榮桓讓炊事班趕快給大家弄飯吃,當大家因為沒有餐具而圍在大鍋前無法下手的時候,毛主席率先撩起了衣角,讓炊事員將米飯盛到衣服上,用手抓飯吃,大家紛紛效仿毛主席開始吃飯。
羅榮桓領著譚政來到毛主席面前,向他介紹說譚政和他們一樣都是湖南湘鄉(xiāng)人,毛主席笑著對羅榮桓和譚政說:
“我們湖南三湘,同飲湘江水成人,同走一條路上井岡。”

圖丨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
毛主席帶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之后,找來譚政單獨談話,這是兩個人第一次單獨交流,譚政對此說不出的高興。毛主席問了關于譚政的很多情況,從求學一直談到了上井岡山,當譚政說起和陳賡的關系時毛主席更加有了興致:
“這么說陳紹純(陳賡的父親)是你的岳丈咯!”
當年毛主席曾經在搞調查的時候住過陳賡的家,見到過陳賡的父親。毛主席接著又問譚政,他原來的名字是不是叫譚清河。譚政回答說自己原來叫譚世名,學名叫譚清河,后來才改名叫譚政。毛主席高興地對他說:
“這下終于對上號了,你老岳丈給我說過他有個女婿叫譚清河?!?br/>
譚政說自己的岳父也說起過毛主席,讓他一定要找到韶山沖的毛澤東,見到他的時候還要告訴他,自己接受了他的主張,將陳賡等幾個兒女都教育成人,送去革命了,還要將女婿譚清河也送過去,日后一定能引上正道。毛主席感嘆地說:
“你老岳丈是個大好人啊,革命有功之臣喲,將來革命成功了,譚政你領著我去看望他老人家?!?br/>

圖丨譚政在紅軍大學
和毛主席單獨談過一次話之后,譚政對于中國革命的前途更加有信心,不久之后他就加入了共產黨。在譚政跟隨毛主席下山攻打遂川之后,毛主席對他在宣傳和發(fā)動群眾方面的工作非常滿意,返回井岡山之后,毛主席就點名將譚政調到前敵委員會擔任秘書的工作,成為毛主席的第一任秘書。
在譚政到前委報到的那一天,毛主席高興地說從今往后我們就要共甘共苦了,同時給譚政講述了將他調到自己身邊擔任秘書的經過。前敵委員會是領導機關,譚政剛一到達就發(fā)現沒有工作人員,只有幾個警衛(wèi),便疑惑地問毛主席:
“我今天是來前委報到的,前委在哪里呢?”

圖丨譚政(右一)與羅榮桓等人
“前委在哪里?”毛主席重復了一遍譚政的問題:“前委就在這兒,我一個書記,加上你一個秘書,實際工作人員就是我們兩個。”
“好,決議案就從這里面產生了!”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1928年5月成立之后,根據地開始不斷擴大,紅軍的隊伍也隨之開始發(fā)展壯大。由于組成部隊的成分復雜,再加上常年作戰(zhàn)無法得到及時的教育,部隊中逐漸產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傾向。
紅四軍本打算通過召開黨代會來統(tǒng)一思想,消除分歧,結果由于條件不成熟,毛主席的正確意見沒有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因此毛主席沒有再次當選前委書記,會后便離開了紅四軍,同賀子珍等人一起開始從事地方工作。

圖丨紅四軍全軍集訓
譚政作為紅四軍軍委秘書長,對于紅軍部隊的前途十分擔憂,在毛主席離開紅四軍之后,部隊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在秋收起義之后,譚政就一直跟隨在毛主席身邊工作,對于毛主席一直以來的思想和主張十分清楚。他反復對身邊的同志傳達毛主席的正確思想,并強烈要求將毛主席請回紅軍,還時常抽空看望毛主席和賀子珍,盡量在生活方面多加關照。
陳毅在前往上海參加中央會議的時候,向周總理匯報了紅四軍組建兩年來的一些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黨中央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確主張,陳毅根據黨中央的精神,起草了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肯定了毛主席的意見,恢復了毛主席的工作。同時周總理口頭指示,務必將毛主席請回來繼續(xù)主持軍隊工作。
譚政聽說毛主席又要回來主持前委的工作,心里十分高興,吩咐行政管理干部騰出一套寬敞的住處,打掃干凈給毛主席和賀子珍居住,同時準備好材料,好向毛主席反映部隊中的問題和自己的意見。

圖丨后排左三為毛主席,左八為譚政
毛主席在離開軍隊之后很快就病倒了,臥病在床兩個多月的時間,收到黨中央發(fā)來的指示信之后,毛主席和賀子珍隨譚政派來的迎接武裝,一起回到了汀州,重新開始主持前委的工作。
一見到毛主席和賀子珍,譚政率先迎上去同二人捂手,隨后將他們迎進了早已經準備好的房間。毛主席剛剛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招呼譚政匯報工作。譚政從兜里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大綱,毫無保留地將部隊中存在的問題向毛主席做了詳盡的匯報。
毛主席一邊聽著譚政的匯報,一邊認真地記著筆記,聽完匯報之后毛主席很是感慨,沒想到部隊中居然存在如此嚴重的問題,他當即囑咐譚政,在召開第九次黨代會前,請他找?guī)讉€干部和戰(zhàn)士參加座談會,時間和地點都由他來定。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毛主席等人將紅四軍主力帶離汀州,將領導機關轉移到了古田。

圖丨古田會議會址
當時正值初冬時節(jié),在村子的一棟大房子中,譚政召集了部隊的各方代表,圍坐在炭火前熱烈討論部隊中存在的問題,經過幾日的討論,毛主席對座談會的成果做出結論:
“大家都講得非常好,這樣一討論,哪個錯誤哪個正確,自然就明白了!”
在第九次黨代會召開前,毛主席專門向譚政交代,請他將座談會的內容,披露出來的問題以及大家提出的解決辦法,加上他自己的意見,分類歸納組成決議案,盡快在部隊貫徹下去。
像往常一樣,譚政將所有的材料分類整理出來,整整齊齊地放在毛主席的辦公桌上,毛主席翻了翻之后笑了:
“好,決議案就從這里面產生了!”

圖丨古田會議畫像
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終于在古田召開,這一次會議又稱作“古田會議”,譚政作為正式代表出席了此次大會。在會上,陳毅轉達了黨中央對于毛主席正確意見的指示信,毛主席和朱德在會上做了報告。會議通過了毛主席起草的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這份決議案最終成為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譚政呀,不能老是書生氣”
1935年毛主席在瓦窯堡當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出報告,進一步闡明了瓦窯堡會議的精神,譚政聽完毛主席的報告之后為之一振,經過兩個月的深思熟路,譚政寫下了關于紅軍中新的政治工作的意見,并上報到黨中央。
毛主席看過譚政所寫的報告之后轉發(fā)給朱德和羅榮桓,中央經過討論之后對譚政的做法予以肯定,并號召紅軍政治工作的同志都能夠多多提出自己的意見,以便在討論中得出正確的結論。譚政的這一“意見”在紅軍政治工作的轉變中發(fā)揮出重要的指導作用。

圖丨譚政夫婦合影
西北紅軍主力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之后,總政治部改為第八路軍政治部,在陜北設立后方政治部,由譚政接任政治部主任。在擔任政治部主任期間,譚政多次根據毛主席的正確思想以及講話,制定出關于部隊政治工作的多項條例。譚政還以個人的名義在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分析并總結了抗戰(zhàn)形勢,鼓舞軍民一心克服困難,堅定抗戰(zhàn)的信心。
在延安期間,譚政所起草和撰寫的文章都緊跟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每一篇文章都經過毛主席的審閱,從標題到內容,甚至連標點符號都進行了校正。除了是工作上的需要以外,也是毛主席對于譚政的重視和培養(yǎng)。
1938年譚政在出席國民黨召開的政治工作會議之后,回到延安向毛主席匯報會議內容,結束之后毛主席拉著譚政的手,親自將他送到了院子中。毛主席似乎想起了什么問題,突然停下腳步問道:
“譚政,你今年多大年紀了?”

圖丨毛主席(左三)譚政(左二)等龍巖合影
譚政回答說自己30歲剛過,毛主席微笑著對譚政說,自己的年齡比他大一輪還多,他現在是正當年,正好處在“而立”之年。緊接著毛主席兩只手相互比劃著,問譚政:
“你想過沒有,你的名字,我的名字,我們兩個的名字?”
譚政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毛主席的問題是什么意思。毛主席看著譚政疑惑的表情,拉起他的手在手心里畫了一個“廿”,問他“廿”是什么意思,譚政回答說是代表二十的符號。毛主席接著解釋道:
“對了,我的名字‘毛澤東’,從前曾用‘廿八畫生’筆名發(fā)表過文章,你的名字是不是也是‘廿八畫’呀?”

圖丨譚政(左二)等平津戰(zhàn)役領導合影
譚政默默地在心里數了一下自己名字的筆畫,果然是“廿八”。正當譚政還在思考他和毛主席名字都是“廿八”的時候,毛主席神采飛揚地說:
“這‘廿八’可不尋常啊,你看,共產黨、共產主義,這頭一個字‘共’,不就是‘廿八’兩個字組成的嗎?”
譚政這時才恍然大悟,沒想到毛主席能夠想得這么深,自己怎么會想到這些。毛主席接著教導譚政說:
“譚政呀,不能老是書生氣,也要‘談政’嘛!‘廿八’兩個字組成了‘共’字,不就意味著我們都姓‘共’嘛!”

圖丨譚政(左三)與毛主席等人在延安
譚政在擔任總政治部副主任期間,協(xié)助毛主席將八路軍的政治工作推動到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期間付出的辛苦勞動和取得的顯著成績,都他終身難忘。在臨終前,他還不忘囑托秘書,要將這一段經歷整理記錄在文章中。
“譚政啊,譚政,還是書呆子氣”
1944年初,毛主席再次找來譚政談話,剛開始兩人沒有談工作,毛主席首先吟了一首朱熹的《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br/>
念完之后毛主席解釋說這首詩是朱熹的名篇,可以找來讀一讀。譚政不知毛主席要和自己談什么,念了一首詩之后更是一頭霧水。毛主席遞給譚政一支煙接著問他還記得不得當年幫助自己起草古田會議決議的時候,解決了部隊中的不正確傾向,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五年,看著延安時期的“春日”,怎么不可以再來用一首偉大“詩篇”?為什么不能再形成一個“古田會議決議”?

圖丨建國后譚政(右)在某軍區(qū)視察工作
譚政對毛主席的話似懂非懂,回憶了一下當初幫助毛主席起草決議時候的情形,對毛主席說自己沒有詩人的浪漫,不會寫詩,但是自己正在考慮寫個總結報告,將1942年以來部隊的情況,對照“古田會議決議”寫個總結,尤其是這期間所取得的學習成果。
“譚政啊,譚政,還是書呆子氣,找你來商量,談的就是要你執(zhí)筆寫出這么個報告。”毛主席笑著對譚政說,“我們的軍隊戰(zhàn)勝了蔣介石一次又一次的‘圍剿’,進行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近幾年在邊區(qū)和根據地的成績也頗有成效,難道不應該進行經驗總結,寫成一部偉大的‘史詩’嗎?”
聽到這時候譚政才明白過來毛主席剛才吟詩的用意,立刻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又重了起來。毛主席交代譚政說這部“史詩”就由他來完成,譚政對此有些擔心,說:
“我譚政有多大本事主席還不了解嗎?這個擔子能挑得起來嗎?”

圖丨賀龍與譚政
“不要怕,你后面有‘靠山’,你先起草一下,多改幾次,送到中央修改審定,多征求其他人的意見,再經過書記處討論通過,實際上不就是當年的‘決議案’嗎?”毛主席安慰譚政說。
從毛主席的住處離開之后,譚政立刻找來秘書處的同志為他準備材料,將各部隊的經驗總結收集起來,整理成冊。在起草的過程中,譚政先寫,隨后再由秘書謄抄,據譚政的秘書回憶,當時在打草稿的過程中,自己的謄抄了六次。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報告起草完成,毛主席對報告進行了審閱,親自在上面修改了兩次,還將修改好的報告送給周總理審查修改,給各根據地的主要領導干部看,征求他們的意見。當時在楊家?guī)X還為這一報告專門召開了一個二三十人的座談會,大家在會上對報告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議。修改完畢之后,中央召開書記處會議,討論批準了這一報告。

圖丨建國后譚政陪同賀龍會見外賓
1944年4月,西北局召開高級干部會議,譚政在會上宣讀了這一篇報告,報告獲得了全體到會同志的熱烈掌聲。隨后這篇報告以譚政的書名在延安的報紙上全文發(fā)表,后來還印成小冊子散發(fā)到全軍,成為全軍的“必讀文件”。建國之后葉劍英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還提到這一篇報告,稱這篇工作報告是繼古田會議決議之后政治工作中的又一歷史性文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