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這社會,騙子的招數愈發(fā)層出不窮。
就說最近,網絡上“擺攤暴富”的浪潮可謂洶涌澎湃,讓人實在難以直視。

隨便打開一個視頻,各種關于擺攤賺錢的夸張標題撲面而來。
“賣個里脊肉夾餅一年能掙80萬”
“弄口大鍋鹵菜一月凈賺十萬”
“鯉魚擺攤三小時就賣光”……
單看這些標題,仿佛小攤販都搖身一變成了商業(yè)大亨。

可要是輕易相信這些,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近期九派新聞、新晚報、搜狐視頻等多家媒體紛紛揭開了這些騙局背后的神秘面紗,
用八個字就能精準概括:
滿地狼藉,傾家蕩產。

那為什么這么多人會掉進這些騙局的陷阱?
說到底,還是“一夜暴富”的美夢始終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現實生活里,太多人過得舉步維艱。
在這種困境之中,突然有個視頻跳出來跟你說:
“哥們,別打工了,出來擺攤吧,輕輕松松月入十萬!”
換作是你,能不心動嗎?

很多人心動了,因為他們實在沒有別的選擇。
手里那兩千塊學費,成了他們“逆襲”的唯一指望。
可這其實就是個精心設計的騙局,他們就像待宰的羔羊,被這些騙子無情地收割。
一:擺攤月入10萬?
“擺攤月入10萬,兩小時賣光兩三百斤鹵菜!”
人民日報曝光了“擺攤致富”背后的重重騙局。

一些博主以擺攤教學為幌子,實則暗藏“收徒售課”的陷阱,他們真正賺錢的途徑并非售賣商品,而是兜售所謂的“秘制配方”。

河北衡水有位網友,懷揣著擺攤致富的夢想,不惜花費2980元學費,遠赴安徽“拜師學藝”。
然而當他滿心歡喜地購置好擺攤所需的三輪車、鹵菜鍋及原料后,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
二十多天里鹵菜銷量寥寥無幾,日收入不足六十元,
即便生意最好的時候,也不過三百多元,一鍋鹵菜往往數日都難以售罄。

有個視頻里,大鍋鹵菜攤位前排起了長隊,攤主正忙著切鹵菜,跟一個北方口音的大叔聊天。
大叔說他是從黑龍江飛過來的,攤主一臉驚訝。
看到這一幕,你可能會覺得這鹵菜太火爆了,也想嘗嘗。
但你要是這么想,那就上當了!其實那都是攤主請的托,眼見不一定為實,有時候眼睛也會騙人。
這位攤主,正是網絡上聲名遠揚的“胡師傅大鍋鹵菜”直播間的創(chuàng)始人。
他通過請托制造攤位熱鬧的假象,吸引網絡觀眾,進而獲取流量。
不少觀眾被鹵菜生意的“高收入”所迷惑,紛紛表示想要學習鹵菜技術。
胡師傅則趁機自詡為鹵菜創(chuàng)始人,夸下??诜Q自己月入十萬,以此為誘餌吸引學員。

有網友揭露了胡師傅的斂財手段。
在聊天中,胡師傅得知網友是萍鄉(xiāng)人后,便吹噓自己在周邊城市擁有眾多徒弟,唯獨萍鄉(xiāng)還是空白。
他暗示網友,只要來學習他的鹵菜技術,便能輕松占領萍鄉(xiāng)市場,賺取豐厚利潤。
網友信以為真,繳納了高額學費和押金后,卻發(fā)現自己掉進了陷阱。
學成歸來擺攤后,他發(fā)現鹵菜口味不佳,生意慘淡,根本無法達到胡師傅所承諾的收入水平。
當他要求退款時,胡師傅卻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


在擺攤直播間里,類似的騙局屢見不鮮。
一些觀眾發(fā)現排隊的顧客中,竟然有不少是“熟面孔”,
經過調查,這些人竟然是專業(yè)演員,專門負責營造生意火爆的假象。
一旦學員交完學費后發(fā)現生意難以維持,想要退款時,便會遭到對方的百般刁難和推諉。
這些所謂的“擺攤神話”,不過是精心策劃的營銷劇本罷了。
他們以“教學”之名行“加盟騙局”之實,通過夸大收入、虛構成功案例等手段,誘騙學員繳納高額學費。

而真實的擺攤生活,卻充滿了艱辛與挑戰(zhàn)——地段選擇、客流情況、手藝水平、營銷策略等因素都至關重要。
這些所謂的“擺攤神話”,不過是精心策劃的營銷劇本罷了。

有網友直言不諱地指出:
“他們不是靠賣貨賺錢,而是靠賣‘發(fā)財夢’賺錢!”
這句話道出了這些騙局的實質。
他們利用人們對財富的渴望和對成功的向往,編織了一個個美麗的謊言,將學員引入陷阱之中。

有路人曾拍下過現場的真實畫面:
一群人圍在攤主身邊忙碌著,仿佛明星的經紀人團隊一般專業(yè)。

而那些排隊的顧客則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攤主的服務,仿佛對這一切都習以為常。
然而細心的觀察者卻發(fā)現其中有些顧客的面孔似乎有些熟悉,經過比對后發(fā)現他們竟然是團隊成員。

這讓人不禁懷疑,排隊的顧客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消費者?
而更夸張的是,胡師傅大鍋鹵菜攤為了營造人氣爆棚的現象。
還出現了黃牛賣號的現象。
二:評論區(qū)怒懟網友
據說胡師傅大鍋鹵菜每次出攤,隊伍能排得老長,等上好幾個小時才能輪到,
于是有人專門做起了“代排隊”生意,每人限購一份。

有博主不信邪,大冷天站了三個多小時,就為嘗嘗這傳說中的美味。
輪到他時,胡師傅從鍋里撈出鹵菜,切一切,拌上辣椒油、孜然粉,一份鹵菜就出爐了。
博主品嘗后,心中不禁泛起漣漪。
這鹵菜,味道平平,與網上盛傳的“人間至味”相去甚遠,不禁讓人心生疑慮。





熟悉烹飪的朋友都清楚,鹵菜的美味在于入味。

火候與時間的拿捏,需恰到好處,否則味道便大打折扣。
種食材的烹飪時間都不一樣,一旦火候過了,味道就大打折扣。
人民日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大鍋鹵菜其實是個“大騙局”。

很多學員交了3000到5000元學費,學成后擺攤,每天收入卻只有50元左右,跟網上宣傳的“月入十萬”簡直是天壤之別。
那為什么網上看起來那么火爆?
原來這些攤主為了吸引流量,
花錢雇人排隊,每人給50塊錢,讓他們裝模作樣地買鹵菜。

這樣一來,全國各地的學員都被吸引來了,以為學了這個手藝就能發(fā)財。
可等他們學成歸來,才發(fā)現這鹵菜味道一般,配方也跟網上公開的差不多,甚至還沒網上做得好吃。

這些大鍋鹵菜攤主,雖然粉絲數量幾十萬,但他們的月入十萬,其實是靠收割學員的學費,而不是靠賣鹵菜。
全國各地的口味千差萬別,怎么可能一鍋鹵菜就能風靡全國?

廣東人喜歡清淡,川渝人喜歡麻辣,北方人喜歡醬香,這一鍋鹵怎么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很多學員現在后悔不已,找攤主退錢,但對方堅決不退,還說已經教了配方,生意不好是學員自己的問題。

有學員反饋,自己花了5000元學習,很多配方攤主都沒給,還要找他們拿貨,這樣攤主還能賺配料的錢。

一年下來,虧損了十多萬,就學會了個鹵菜順序,這個順序經常做飯的人都會。
這幾年,類似的大鍋鹵菜、提拉米蘇等網紅小吃,都在短視頻里爆火,排隊的人絡繹不絕。
但實際上,很多人學成后擺攤,根本賣不出去,每天都在虧損。

說到底,這些網紅小吃,不過是攤主們用來收割學員學費的幌子罷了。
其實胡師傅大鍋鹵菜在爆火網絡之后,很早的時候就有網友質疑。
不過這些負面評論都被博主給刪了,甚至就連路人隨手拍的視頻,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胡師傅在評論區(qū)為自己辯解。
他聲稱自家攤位生意紅火,顧客來自五湖四海,根本無需借助外力來營造熱鬧氛圍。
他還透露早期為了打響名氣,確實聘請過專業(yè)團隊拍攝視頻,但此后便回歸本真,不再依賴此類手段。
然而這樣的解釋似乎難以令人信服。

一個以賣鹵味為生的小攤主,為何會對拍攝視頻、積累粉絲如此熱衷?
這顯然與其主營業(yè)務格格不入。
實際上,擺攤只是他吸引粉絲、招攬學員的幌子,其真正目的在于通過售賣課程來牟取暴利。

在網紅經濟如火如荼的當下,憑借網絡平臺賺取收益無可厚非。
但關鍵在于,必須恪守法律法規(guī)與商業(yè)道德底線,不能利用虛假宣傳、欺詐手段來謀取私利。

坊間流傳,“胡師傅大鍋鹵味”通過收取高額學費,斂財無數,粉絲數量已突破70萬大關。
即便只有千分之一的學員選擇付費學習,他也能輕松斬獲數百萬的巨額利潤。
如此斂財手段,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如今隨著胡師傅大鍋鹵菜被人民日報曝光后,他火速把抖音賬號名改了,評論區(qū)也關上了。



網友們哪肯罷休,跑到他之前發(fā)的視頻下面留言。
有人調侃他被“人民日報”點名了,他回應說還在安徽好好的。

還有人拿他請演員裝顧客這事開玩笑,留言說“能讓我演一集嗎”,

他直接回懟
“你是中央戲劇學院還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研究生畢業(yè)嗎”。

更讓人無語的是,在其他平臺,他的賬號好像沒受啥影響,照樣發(fā)視頻引流。



三:結語
胡師傅搞起了鹵菜速成班,3980元學配方,三天速成出師。
這套路,跟那些速成致富的噱頭一個樣。
看著誘人,實則是對品質的踐踏。

線下口碑一落千丈,消費者對菜品怨聲載道,都在說明:
沒質量的流量,就是過眼云煙。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收割套路一脈相承。
短視頻平臺上的鹵菜大戰(zhàn),就是場“割韭菜”的鬧劇。

廣角鏡頭、慢動作、食用色素,這些剪輯手法,讓網紅餐飲的虛假繁榮暴露無遺。
我想說:創(chuàng)業(yè)投資,要擦亮眼睛。
那些“熱度”,大多是人為炮制的假象。

流量時代,更得保持清醒,別被浮華遮了眼。
畢竟,品質才是立足之本,誠信才是長久之計。
這場鹵菜風波,讓我們看到了流量矩陣的瘋狂,也讓我們反思:
何時,我們才能回歸美食初心,讓味道證明一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