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之戰(zhàn),中國走的是硬剛路線,因為,這是一場關乎大國國運之戰(zhàn)!要知道,美國率先發(fā)起關稅戰(zhàn),本質是科技遏制。
事實上,特朗普第一任就這么干了,2018 年,他以 “301 調查”為名對華加征關稅。2025 年,他再次掄起關稅大棒,將中國輸美商品綜合稅率提升至 79%,直接沖擊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yè)的供應鏈。
重要的是,在特朗普的關稅清單中,70%商品指向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尖端領域(USTR 2025 年數(shù)據),這些都令貿易摩擦升級為 “技術冷戰(zhàn)”。
這種“精準打擊”延續(xù)了美國打壓競爭對手的歷史策略 —— 正如1986年《美日半導體協(xié)議》迫使日本芯片業(yè)退出全球競爭,如今美國試圖通過關稅 + 技術脫鉤,維護其科技霸權。

但關稅戰(zhàn)更加速了中美歐技術陣營分化,全球產業(yè)鏈斷裂。
比如,日本緊隨美國,于4 月3日宣布對十多種種半導體材料實施出口管制。歐盟則加速推進“數(shù)字主權”,投入13億歐元建設AI超級工廠,試圖擺脫對中美技術依賴。
而這種脫鉤正在反噬全球經濟。
ASML 對華出口下降20%導致股價暴跌15%,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成本超支62%(臺積電 2024 財報),日本JSR等企業(yè)對華出口下降34%,歐洲每億歐元投資創(chuàng)造就業(yè)不足150個。 IMF警告全球 GDP或降7%。

面對技術封鎖,中國打出“稀土牌” 與“創(chuàng)新牌”:
“稀土牌”——2025年4月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擊美國軍工與科技命脈(美國70%稀土依賴中國)。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國 F-35 戰(zhàn)斗機生產線因釹鐵硼磁體短缺面臨停工風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暴跌 15%,而中國鏑價上漲 300%。
“創(chuàng)新牌”——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自主技術生態(tài)加速構建。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鴻蒙生態(tài)設備數(shù)突破10億臺(2024);中芯國際14nm良率達 90%;長江存儲量產 232 層 3D NAND。

更關鍵的是這幾點:
中國28nm設備國產化率已達到85%(CSIA 2025);新RISC-V芯片架構落地中國,已經在物聯(lián)網領域滲透率 35%(平頭哥玄鐵處理器應用);華為不僅實現(xiàn)了芯片疊加技術的突破,還聯(lián)合華大九天實現(xiàn)了EDA 工具實現(xiàn)14nm國產替代。
另外,諷刺的是,這種脫鉤正在制造新的依賴:美國5G建設因缺乏華為設備延遲兩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電池70%依賴中國供應鏈。
這說明,技術封鎖終將催生替代方案 —— 當ASML光刻機被政治化,中國實驗室正在突破14nm以下的先進制程;當美國試圖壟斷技術,RISC-V開源架構以及我們自主可控的龍芯架構,已在中國形成生態(tài)。

從另個角度來看,于我們而言,技術脫鉤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當關稅成為武器,自主創(chuàng)新才是唯一出路。中國用稀土反制與技術突圍證明:任何封鎖都阻擋不了科技進步的浪潮。這場博弈的勝利者,必將屬于那些擁抱開放與創(chuàng)新的文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