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6歲的歌手王蓉,終于登上了“浪姐6”的舞臺,卻在一公之后黯然離場。

但這一次,更多的觀眾為王蓉的淘汰抱不平,也看到了她的實力,很多人才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20多年來伴隨自己成長的那么多不同時代的歌曲,都是王蓉創(chuàng)作演唱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8年12月24日,王蓉出生。父母為這個嗓音嘹亮的小女孩取名為“王菲”,卻不知道,將來會有另一個“王菲”改變了女兒的命運。

因為歌壇天后王菲的存在,王蓉從進入演藝圈的第一天開始,就不能用自己的名字,這似乎成了一個對她的“詛咒”,多年來,她的風(fēng)格、唱腔、外形也一直在變來變?nèi)ィ覀兪冀K不知道,哪一個才是她本來的模樣。

她好像是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中,因失去名字而迷失自我的千尋唯有尋回自己的名字,才能掙脫魔咒,找到回家的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4年,王蓉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xué),李湘是她的同班同學(xué)。王蓉大一時就獲得了傳媒大學(xué)的校園歌手大賽第一名,也是班上的專業(yè)課成績第一,這樣的成績在當年含金量是極高的。

王蓉很快獲得了中央電視臺和北京廣播電臺實習(xí)的機會,但一次將韓國組合名稱念錯的事故,讓她覺得中規(guī)中矩的播音主持工作不適合自己,于是選擇當更加自由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歌手。

王蓉在參加歌唱比賽時,認識了著名吉他演奏家劉天禮和他的兒子劉原龍(也就是后來成為王蓉合作伙伴的“老貓”)。相信早年學(xué)吉他的小伙伴都學(xué)過劉天禮的那本《吉他自學(xué)三月通》,這本書為什么起這個名字,因為有人真的不到三個月就學(xué)會了彈吉他,這個人就是王蓉。

比起唱功和舞蹈更為突出的,是王蓉的音樂才華與詞曲創(chuàng)作能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8年,20歲的王蓉以“伊菲”這個名字,憑借清新民謠風(fēng)格的《晨霧》《云不知道雨知道》嶄露頭角,《云不知道雨知道》這首歌入選了1998年《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十大金曲,同時入選的還有孫楠的《不見不散》、韓紅的《家鄉(xiāng)》,王菲和那英的《相約1998》。

可是當時“伊菲”卻受到了攻擊,大家說她無論名字和唱腔都在模仿王菲,于是她不得不再改名。

從本名“王菲”到“伊菲”,再從“伊菲”改為“王蓉”。

王蓉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非想非非想》,里面收錄旋律清新的《完美》《請說出來》等作品,《請說出來》是姚晨,沙溢等主演的情景戲劇《都市男女》的片頭曲,專輯同名曲《非想非非想》則比較超前,靈感來源于佛教經(jīng)文,也有點世界音樂的味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非想非非想》推出之后叫好不叫座,王蓉意識到民謠曲風(fēng)沒有市場,下定決心改變。

2004年5月,王蓉推出《我不是黃蓉》(創(chuàng)作起因是因為粵語中“王”與“黃”發(fā)音相同),這首輕快俏皮的舞曲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蓉在那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我不是黃蓉》《爸爸媽媽》《哎呀》等歌曲都成為彩鈴時代的“頂流”,詞曲唱跳一手包辦,如此全能的歌手,即使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也不多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在事業(yè)步入巔峰之時,命運又和王蓉開了玩笑。

王蓉的一首諷刺芙蓉姐姐戲謔之作《芙蓉姐夫》小樣被傳到網(wǎng)上,本來她沒想發(fā)表這個作品,這個作品的收益她也一分錢也沒拿到,但王蓉卻背負了所有的罵名,再加上后來大方承認自己整容,王蓉的人氣跌至谷底。

2012年,世界樂壇都進入了“神曲時代”,《江南Style》還有《狐貍叫》這樣的歌曲火遍全球,這些歌曲旋律魔性洗腦,歌詞沒有任何營養(yǎng),卻賺得盆滿缽滿。

王蓉也進行了自己的“神曲實驗”,創(chuàng)作了“曠世神作”《好樂Day》《小雞小雞》等,媒體當時的評價都是“王蓉瘋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蓉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在B站一條關(guān)于王蓉的內(nèi)容下面有這樣一條評論,說她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在論壇上搞家具團購賺到一大筆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或許就是因為王蓉太有才華,太聰明了,什么都能行,什么都想嘗試,于是迷失了自己。

神曲、民謠、戲曲、童謠……各式各樣的風(fēng)格王蓉都能創(chuàng)作并演唱,我們驚嘆于她的實力,卻也覺得這讓她失去了一個清晰的辨識度。到底真正的王蓉渴望什么樣的舞臺?可能連她自己都不知道。

王蓉的命運軌跡,其實是很多普通人的寫照。

為了證明自己是優(yōu)秀的,是“好孩子”“好員工”“好媽媽”……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追求著什么才是出類拔萃的,怎樣才能賺到更多錢,怎樣才能讓別人認可……而正是這些“限制”了我們找到自己的自由。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這樣的抉擇:是做沒有名字的“小千”還是做找回自己名字的“千尋”,做小千,便要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地活著,做千尋,就難免要承受清醒的掙扎與痛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你把自己偽裝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或許會獲得一些別人的喜歡,但這種用“虛假的自我”換取來的認可,其實是一種暗示:真實的你很糟糕。于是越偽裝,就越痛苦。委屈自己,犧牲自我,這樣別人不但不會認同你,反而會更不把你當回事兒。

如果你就呈現(xiàn)自己本來的樣子,自然會有人認同你,吸引到和你同頻的人,也必然會有一些人不喜歡你,dissn你,但經(jīng)歷這些困境之后,你會越來越能踏踏實實做自己。你敢做真實的自己,說明你很喜歡自己,你喜歡上自己,你的事業(yè)財富愛情才會順利。

做任何事業(yè)都是這樣。比如寫作,我覺得我能力強,看到那些爆款文章的樣子,我覺得我也能寫,于是就像王蓉創(chuàng)作《小雞小雞》那樣去寫流量文,或許短期之內(nèi)能賺到一些錢,但我真正想要向世界傳達的是什么?等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留下的就是一些消失在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中的東西嗎?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基礎(chǔ),是一個人要做真實的自己,回歸到一個自己最舒服的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拿出作品,而不是去演繹別人眼里一個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