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路上,光喊口號是不行的,還得組建軍隊、購置槍炮,樣樣都得花錢?哪怕去開個會,也得花錢。沒錢,出個門都成問題!據《中國同盟會革命經費制度研究》記載,同盟會發(fā)動的9次軍事行動,8次失敗,主要原因就是財力太薄弱。那同盟會的錢究竟從哪來呢?
同盟會設有會費制度,有入會費、年費和年捐。入會費和年費都是每年1日元。年捐屬于捐款性質,又分基本捐和特別捐?;揪枰?guī)定,年收入200日元以上的,要捐出年收入的5%;年收入1200日元以上的,得捐10%,也就是120日元。特別捐由同盟會總理指定數(shù)額,沒固定標準,不過單靠這些會費,同盟會連差旅費、會議費都難以承擔。畢竟當時借款可不像現(xiàn)在,能通過網絡平臺解決燃眉之急。
為了籌錢,同盟會興辦產業(yè),創(chuàng)辦了《民報》。創(chuàng)辦初期資金匱乏,中山先生的好友劉公站了出來。劉公是湖北襄陽的富二代,家境極為殷實,是清末襄陽三大富豪之一,人稱“劉百萬”后他多次為同盟會慷慨投資,革命勝利后,劉公官至某三省聯(lián)軍總司令的參謀長,可最后錢財散盡,事業(yè)也沒成功,含恨離世。

《民報》創(chuàng)辦后開始售賣,每期定價兩毛錢。三分之二銷往國內,三分之一在日本出售??恐圪u和讀者捐款,《民報》積累了些資金。創(chuàng)刊第一年,光捐款就收到1210日元。1906 年底,《民報》舉辦周年大會,6000多名讀者參會,當天就募集到780 元??删瓦@點錢,想推翻清政府,仍然是杯水車薪。后來《民報》在國內遭禁,沒了三分之二的銷售收入,最終難以為繼。
發(fā)行債券也是同盟會重要的籌款方式。雖然當時革命政府還沒成立,但同盟會承諾,革命成功后會按約定返還本息。最初,同盟會在橫濱印刷了2000張債券,面額每張1000日元,實際售價250日元,以中華民物興業(yè)公司的名義發(fā)售。革命成功后,將分五期,每年年底償還五分之一的本金及相應利息。可民眾對革命成功沒信心,擔心被騙,這批債券銷售不理想
1906年,同盟會在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發(fā)行“中國革命政府軍債券”,這次銷售挺成功,籌集到約6000美元。1911年,同盟會在美洲發(fā)行金幣券,面值有10美元、100美元、1000美元,購買者半價就能入手。同時,同盟會承諾,凡捐助軍餉的,可獲得優(yōu)先國民待遇;捐款5美元以上,加倍發(fā)給中華民國金幣票;捐款1000美元以上,革命成功后享有經營一切實業(yè)的優(yōu)先權。這對商人很有吸引力,這次金幣券銷售共籌集到近11萬港幣。此外,同盟會成立時還推出革命股票,籌集到1.3萬港幣。但這些資金對革命所需來說,仍還是是九牛一毛。

除了上面這些方式,募捐也是重要資金來源,海外僑胞是募捐主力軍。據不完全統(tǒng)計,越南與泰國華僑捐款89000日元排第一;加拿大華僑捐款64000日元排第二;荷蘭屬南洋華僑捐款62000日元排第三;英國屬南洋華僑捐款57000 日元排第四。
很多革命黨人也以身作則,慷慨解囊。像經營古董和茶葉店的張靜江,一人就捐了5萬日元;潮州地區(qū)的會員肖竹,把自己的良田全抵押了,所得款項都捐給革命事業(yè);糖商會員蔡錢初多次捐款,最后破產。當時負責為中山先生管理財政和募捐的宋嘉樹,也多次捐款數(shù)萬日元,好幾次差點破產。

辛亥革命勝利后,民國政府宣告成立,不少為革命慷慨解囊的捐款者獲得了任用。張靜江后來出任財政部長;廣東富商王興成為廣東省商業(yè)領域的領軍人物;宋嘉樹更是收獲非凡,女兒宋慶齡成為總統(tǒng)夫人,兒子宋子文先后擔任財政部長和行政院院長,宋美齡也與蔣介石喜結連理。香港富商李生的兒子李繼堂,當上了交通司長;廣豐泰老板李卓峰被委任為大本營建設部工商局局長,還兼任建設部次長。
其實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捐款最多的并非那些有錢人,反而是經濟條件不怎么好的中下層華僑,他們對革命的贊助那叫一個熱心。而富商和經濟狀況優(yōu)越的人,大多對革命態(tài)度冷淡。

為啥呢?大資本家害怕革命打破他們現(xiàn)有的安逸生活,骨子里厭惡改變。可中產階級和底層老百姓不一樣,他們太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了,所以更愿意支持革命。
在艱難的革命歷程中,中山先生承受著巨大壓力。革命之路充滿坎坷,屢戰(zhàn)屢敗,花了大量百姓的血汗錢。但即便如此,革命的腳步不能停,借款成了無奈的選擇。就像黃興創(chuàng)辦的勤學社,運營才半年就難以為繼。為了讓它繼續(xù)下去,黃興沒辦法,只能借高利貸,那月息都高達10%,就這么勉強撐了一年。最后,黃興欠了一屁股債,被債主追得四處躲,在革命友人家一躲就是兩個月。還好最后好友譚人鳳出面,才幫他解決了債務問題。
辛亥革命能夠成功確實太不容易了。海外同胞毫不吝嗇的捐錢,國內同志不顧生死的捐命,最終才取得了這場偉大的勝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