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常言道:“誰家的鍋底都有灰?!?/p>

再齊心和睦的家庭,也免不了生出齟齬矛盾。

但屋內(nèi)事,屋內(nèi)了,千萬不能將自家的丑事公之于眾。

否則,輕則小事成了大事,重則引得有心人挑撥和使壞。

到那時,傳得滿城風雨,鬧得沸沸揚揚,終將壞了口碑,毀了家庭。

“家丑不可外揚”,以下這4種家丑隱私,爛在肚子里也別對外人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父母不睦

《了凡四訓》中講:“近思蓋父母之愆?!?/p>

意思是,為人子女,要懂得掩蓋和糾正父母的過失。

即使父母相處不睦,使得家庭不寧,心中不安,亦是如此。

無論多么恩愛的父母,也有感情不和之時,少不了爭吵冷戰(zhàn)。

子女夾在中間,煎熬難受不說,稍有不慎,戰(zhàn)火便會殃及自身。

可切記不可因一時的痛苦,就對他人說起父母間的矛盾和不足。

不僅會讓父母的臉面形象受損,還可能讓父母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資笑柄。

況且,身為子女,妄議長輩,不知尊卑,不分內(nèi)外,也是為人處世的大忌。

我們要做的,是充當父母間的潤滑劑,委婉勸誡,耐心調(diào)和。

比如,當父母情緒穩(wěn)定時,傾聽他們內(nèi)心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父母看到子女的用心,往往都會反躬自省,重新找到當初的融洽和溫暖。

倘若父母真的已經(jīng)離心離德,管不了他們的事,也要管住自己的嘴,三緘其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子女不孝

曹雪芹在《好了歌》中寫:“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子女最基本的修養(yǎng)和良知。

但古往今來,為子女傾盡所有的父母數(shù)不勝數(shù),孝順孩子少之又少。

違背父母的意志,忽略父母的感受,是大多數(shù)子女的常態(tài)。

或是不吝惜物質(zhì)的贍養(yǎng),卻在精神上缺乏對父母的尊敬和關(guān)懷。

可無論子女有什么不孝的行跡,最好不要對著外人娓娓而談,數(shù)落埋怨。

別人聽后,未必會同情慰藉,反而會在心里笑話你家風不正、家教不嚴。

既讓自己臉面無光,孩子也跟著名聲敗壞,遭人恥笑和指責。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有因果的。

曾經(jīng)對子女的虧待和苛刻,到了晚年就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

若是認為子女不孝,理應(yīng)先反省自身,有錯及時糾正,有遺憾及時彌補。

兒女的心也是肉做的,感知到父母的真誠,自然會投桃報李,孝心有加。

如果子女真的不孝,那與其對著外人埋怨,惹人閑話,不如默默積攢錢財,守護健康,才是真正的遠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手足不親

《幼學瓊林》有言:“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兄弟姐妹,是這世上除了父母,血緣至親至近的人。

從小到大,朝夕相處,本該手足情深,齊心協(xié)力,興家旺家。

可現(xiàn)實中,很多兄弟姐妹,兒時尚好,大了就各生心思,漸行漸遠。

有些因父母偏心,利益財產(chǎn)分配不公,于是糾紛不斷。

有些因性情不合,雞毛蒜皮瑣事常有,于是爭吵不休。

手足不親,內(nèi)耗不止,則家庭失和,親情受損,父母和子侄都受罪。

但不管是何緣由,兄弟姐妹間的矛盾,都要在家庭內(nèi)部溝通解決。

而不是四處對著親戚朋友宣揚,謾罵對方的不是,讓別人看盡熱鬧。

況且,世上也沒有不透風的墻,傳到手足耳中,又是一場軒然大波。

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p>

兄弟姐妹一家人,擰成一股繩,齊心聚力,外人才不敢隨意欺負。

有心結(jié),就及時開誠布公談一談;有隔閡,就盡心盡力早日化解。

畢竟,手足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情在利先,家庭方能興旺發(fā)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夫妻不和

俗話說:“一生夫妻半世嫌,吵吵鬧鬧到永遠?!?/p>

婚姻不是浪漫的風花雪月,而是柴米油鹽的瑣碎。

兩個人,要攜手生兒育女,孝順高堂,維持生計,走動人情。

任夫妻多恩愛,直面現(xiàn)實的考驗,必然會有磕磕絆絆、相看兩厭之時。

當產(chǎn)生沖突和芥蒂時,千萬不要想著和外人訴苦,關(guān)系再好也不行。

原本或許是小事,經(jīng)了外人的摻和,反倒容易鬧得不可收拾。

家里的其他人在外聽到風言風語,亦會羞愧難當,沒臉做人。

更何況,幸災(zāi)樂禍的人多,真心盼著你過得好的人卻寥寥無幾。

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則底線,輕易別往外宣揚夫妻的不和與嫌隙。

諺語有云:“夫妻同心,其利斷金?!?/p>

夫妻同心同德,就沒有邁不過的坎,沒有闖不過的關(guān)。

床頭吵架床尾和,私下里溫言溝通,修復(fù)感情,才能恩愛白頭,幸福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