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時任商務部副部長的喻杰主動退出領導崗位,在孫子的陪同下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從踏上家鄉(xiāng)土地的那一刻,一直到他1989年病逝,喻杰帶領鄉(xiāng)親們封山育林1.5萬畝,建成了6座水電站,修建了一條盤山公路,還重建了小學和村衛(wèi)生室。
家鄉(xiāng)人都說,喻杰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是農民的大恩人,而喻杰卻說:“不是恩人,是還債?!?/p>
1902年,喻杰出生在湖南平江一個貧苦農家,從小吃盡了苦頭的他,立志要改變現(xiàn)狀,因此在1926年,喻杰帶著村里200多個青年投身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之后又加入紅軍,正式開啟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征程。
在紅軍時期,喻杰參與創(chuàng)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為紅軍的后勤保障作出重要貢獻,長征路上,喻杰又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 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的供給方式確保部隊的戰(zhàn)斗力,被譽為“紅二方面軍的糧草官”。

到了抗戰(zhàn)時期,喻杰在八路軍中擔任供給部長,除了率領部隊和敵人打游擊,喻杰還組織軍民開墾荒田、發(fā)展生產。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喻杰調入陜甘寧邊區(qū)擔任工商廳廳長,負責邊區(qū)的經濟建設,為支援前線、鞏固后方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喻杰為革命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而隨他一同踏上革命道路的200多個同鄉(xiāng),卻早已經犧牲。
新中國成立之后,喻杰身居高位,成為新中國財經領域的核心決策者之一。無論在糧食部還是在商務部,喻杰始終將人民放在首位,尤其在農村問題上,喻杰更是多次深入基層調研,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農民生活的主張。
到了1970年前后,喻杰左思右想決定離休回家鄉(xiāng)搞建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家鄉(xiāng)人用生命保護他的恩情?;氐郊亦l(xiāng)沒幾天,喻杰就拉著村干部一起上山實地勘察,并和家鄉(xiāng)人一道揮鋤墾荒,把5000畝光禿禿的山上栽上了綠油油的樹苗。

在治理荒山的同時,喻杰還提出開發(fā)小水電的想法。水電站指揮部成立后,喻杰自任指揮長,從地方到北京,喻杰用兩條腿跑出了150萬元的資金。可水電站需要238萬元,喻杰大手一揮說:“干!”
昔日的財政部監(jiān)察組長,發(fā)揮出他在財政經濟上的優(yōu)勢,先拿著設計圖將那些不實用的東西全部砍去,之后又在施工材料上下功夫,每一塊錢都精打細算,光水泥一項開支就省出了兩萬元。
就這樣從手心里摳,牙縫里省,最終水電站建成只花了159萬元。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喻杰又帶領鄉(xiāng)親們修建了5座小水電站,電用不完,喻杰就開辦了水電股份公司,將電送出去,造福周圍更多的村子,讓家家戶戶都用上電燈。
1989年春節(jié)前夕,喻杰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甚至在逝世的前一刻,喻杰還牽掛著山里的竹子有沒有被大雪壓壞,村里的五保戶有沒有新的棉被蓋,直到得到滿意的回答,喻杰才安然閉上了眼睛。

村里人爭著要為喻杰送行,但喻杰作為中央部級干部,喪事要在八寶山舉行。村里人沒機會直接表達對喻杰的悼念,干脆在喻杰的老屋里搭起了靈堂,以自己的方式為喻杰舉行了極為隆重的村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