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七歲就有封侯之志,七歲時的題壁詩道:“投筆由來羨虎頭,須教談笑覓封侯”,這就是他此生矢志不移的志向。
為了自己的封侯之位,岳飛接納豪杰,收羅匪類,光異姓兄弟就結拜了幾十個。
然而,岳飛卻又是一個薄情的人,他做不到人盡其才,對手下將領防備有余、信任不足。

對于岳飛來說,兄弟只是他踏向目標的工具與階梯,岳家軍主要將領有近六十位,有超過十人是因岳飛而死,其中有六人更是他直接害死的。
(聲明:本文所討論的岳飛,指的是《說岳全傳》中塑造的岳飛形象,與歷史上真實的岳飛無關。)
第一位:湯懷
朱仙鎮(zhèn)之戰(zhàn),新科狀元張九成受秦檜排擠,奉命出使金國。
岳飛想要遣一名將領護送,湯懷自告奮勇,結果被番兵圍困,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湯懷調轉槍頭自刎。
按理來說,這事兒不應該死人。所謂“兩國交戰(zhàn),不戰(zhàn)來使”,岳飛只需隨便派一個文臣去交涉,就可以為張九成借道成功。
然而,岳飛偏偏要去現(xiàn)臉,因為張九成是狀元,是朝廷的使者,所以說的不好聽一點,岳飛就要去獻殷勤。
岳飛先是問誰愿意去,要知道,岳飛的命令是護送張九成出番營,而不是一路護送到金國。所以,作為護送之人,在把張九成送出番營之后是要回來的,可兀術怎么會讓他順利返回?
所以,按照岳飛的計劃,這個人基本上就是去送死的,而且會死的很沒有意義。

在這種情況之下,誰愿意去當這個冤大頭?湯懷之所以自告奮勇,因為他是岳飛的忠實擁護者,哪怕僅僅是為了岳飛的顏面,他也可以不惜一死。
在湯懷站出來以后,岳飛“淚如泉涌,目不忍視”,很明顯,他已經(jīng)預料到了湯懷的下場。
在岳飛原本的預期當中,本不想讓自己的心腹湯懷去送死,他更希望送死的是別人。
即便是這樣,也沒有讓岳飛回心轉意,結義兄弟可以死,但是大元帥的體面是絕對不能丟的。
第二位:王橫
王橫是一位真正的義士,別人追隨岳飛,多半是有所圖謀,只有王橫純粹是仰慕岳飛的人品,所以才甘心為他牽馬執(zhí)蹬。
岳飛對于王橫,談不上有多好,更談不上有什么恩情。但是,王橫對于岳飛卻是忠心耿耿,隨時可以舍棄性命。
朱仙鎮(zhèn)大捷以后,朝廷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將岳飛召回,去臨安的途中,只有王橫和四位家將跟著岳飛。

走到平江的時候,秦檜派兩名使者來宣旨,下令將岳飛押解回臨安問罪。
王橫聽罷,怒目圓睜,雙眉倒豎,掄起熟銅棍就要保護岳飛。
然而,岳飛卻以死相逼,喝令王橫不能動手。王橫只好老老實實跪在了地上,眼睜睜的被一群宵小之輩亂刀砍死,自己卻沒有做任何的反抗。
王橫的死,完全是岳飛一手造成的。平心而論,岳飛自己愛惜名聲,可憑什么讓王橫送死,他又有什么資格呢?
第三位:岳云
岳飛入獄之后,受盡了重刑,幾乎要被折磨死。
然而,在岳飛瀕死之際,他最惦記的不是收復失地,也不是弟兄們的前程安危,而是怕岳云、張憲興兵報仇,玷污了自己的名聲。
所以,他十分積極且殷勤的配合秦檜等奸臣,寫信將岳云、張憲騙到臨安,陪著他一起上法場。

這個情節(jié),很明顯就是從《水滸傳》中化用來的,參照了宋江毒死李逵的情節(jié)。
書中多少還給岳飛留了一片遮羞布,說他是受了萬俟卨、羅汝楫的欺騙,然而這不過是欲蓋彌彰而已,以岳飛的智慧,當然知道讓岳云、張憲入京意味著什么。
岳飛的目的很明顯,他就是要讓岳云、張憲安安靜靜的陪他死,以保全他的忠義虛名。
第四位:張憲
如前。
張憲武藝高強,綜合素質極高,也立下過不少的功勞。然而, 他卻并沒有得到岳飛的信任和重用,張憲在岳家軍中的地位遠不如湯懷、施全,岳飛既用他、也防他,僅僅是把他當成了一個高級打手而已。
張憲在岳飛的帳下,多多少少是有些屈才的意思。
在得知自己被岳飛騙入死牢的時候,不知道張憲作何感想?

岳飛處處以忠臣自居,然而,為國害賢豈是忠臣之舉?張憲是國之義士、國之人才,岳飛此舉,完全是把張憲當成了自己的私人,其心可誅。
試想一下,以張憲、岳云的能力,如果沒有被岳飛害死,日后岳雷掃北之時,無疑是增加了兩大強力戰(zhàn)將。
第五位:余化龍
岳飛被害以后,施全、牛皋等人興兵臨安,想要清君側,為岳飛報仇。
這事兒站在公義的角度上來講,并不完全是壞事,因為為國鋤奸是忠義行為,岳家軍將領都不是奸邪之輩,雖然舉兵,但并不會造反。
然而,站在宋高宗的角度上來說,這就叫造反,因為這威脅到了皇帝的意愿與權威。
那么,以忠義自詡的岳飛是什么立場呢?

岳飛為了保全自己的忠義之名,死后都不得安寧,他的陰靈在長江之上興風作浪,不惜掀翻幾艘小船,以自己曾經(jīng)的弟兄喪命為代價,也要制止施全、牛皋等人的興兵。
余化龍見此狀,義憤難平,大叫道:
“大哥不許小弟們報仇,何顏立于人世!”
說罷大吼一聲,拔出寶劍,自刎而亡。
第六位:何元慶
余化龍死后,何元慶叫道:
“余兄既去,小弟也來了!”
說罷,舉起銀錘,將自己的頭顱打碎而亡。
平心而論,余化龍、何元慶之死,可能不是出于岳飛的故意。畢竟,以岳飛對他們的了解,很可能預料不到他們如此義烈。

然而,二人之死卻是岳飛直接造成的。
這與張保之死有所不同,張保本來是想劫獄的,可是被岳飛拒絕了。岳飛求仁得仁,他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張保為主殉節(jié),同樣也是自己的選擇。他們誰也沒有干涉誰,所以也談不上誰害了誰。
可余化龍、何元慶就不一樣了,岳飛貪戀虛名,至死不悟,變成陰魂還這么執(zhí)著,實在是大不應該。
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講歷史,只講小說。
《說岳》承襲了《水滸傳》的歷史和思想背景,《說岳》中岳飛的形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宋江的翻版。只不過岳飛在歷史光環(huán)的映照之下,其陰暗面顯得不那么明顯。

宋江貪戀功名和虛名,岳飛也是;宋江棄兄弟如衣服,岳飛也是;宋江大偽似忠,岳飛也是。
有人說,岳飛是愚忠,實則不然。
岳飛“愚”嗎?他一點都不愚,他只是執(zhí)著于虛名,看不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