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7日對陣步行者之后,湖人的輪換終于逐漸完整。這一場標志性比賽迎來了兩位重要球員詹姆斯和八村塁的回歸,不僅意味著湖人傷兵潮的結束,也讓主教練雷迪克有了更多戰(zhàn)術選擇。
但令人意外的是,雷迪克自那場比賽起,頻頻在比賽最后的關鍵時刻擺出一套頗具爭議的五小陣容:
東契奇+里弗斯+詹姆斯+八村塁+芬尼-史密斯

乍看之下,這是一套充滿現(xiàn)代優(yōu)勢的組合,五人都有一定外線能力,能持球、能傳導、能突破,頗有當年金州勇士當年死亡五小的影子,然而,通過實戰(zhàn)畫面來看,卻總是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所在,理論上看似完美的組合,實際上并不是總能奏效,特別是在防守端,這套陣容的種種破綻也在逐漸浮現(xiàn)出來。
越來越吃手感的三分
湖人這套五小陣容在進攻方面的確有其價值,東契奇和詹姆斯二人同時具備頂級球場視野和進攻創(chuàng)造力,讓湖人永遠能夠有兩個可以發(fā)動攻勢的發(fā)動機;里弗斯雖然不是超級球星,但他在持球和無球之間的切換做得相當靈活,再加上穩(wěn)定的三分,是這套陣容中不可忽視的第三選擇。
八村則能在弱側提供中距離和三分支援,而芬尼-史密斯則是所謂的3D鋒線,理論上也能提供外圍火力和防守擋拆。

這樣的組合確實拉得開空間,進攻節(jié)奏靈活,看似有無限可能。自3月27日以來的數(shù)場比賽中,這套組合的時間是濃眉離隊后的新高,然而當比賽進入關鍵時刻,特別是比分咬緊、防守強度需要提升的情況下,這樣的進攻機制也開始出現(xiàn)吃力。
問題不在于創(chuàng)造機會的能力,而在于把握這些機會的穩(wěn)定性。
里弗斯和八村塁能夠在關鍵時段將三分命中率提高,但芬尼-史密斯近五場比賽的三分命中率在關鍵時段不但未見提升,反而顯得相當尷尬,三分球33中13,命中率僅有三成水平,沒有能成為穩(wěn)定的外圍接應點。
其實這只是正常發(fā)揮水平,畢竟芬尼-史密斯要承擔這套陣容的防守重任,體力快速消耗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出現(xiàn)空位不中的尷尬情況。
如果三分投開,那這套陣容就能夠開啟對轟模式,但如果在三分投不中的情況下,就需要執(zhí)行一些內線傳切了,這時比賽中就經(jīng)常看到詹姆斯和東契奇在欠缺戰(zhàn)術配合后,出現(xiàn)彼此輪流單打、進攻節(jié)奏被拖累的情形。

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以下畫面,詹姆斯持球后打慢節(jié)奏,結果發(fā)現(xiàn)無法突破,然后傳給東契奇后換他來一波硬解,完全的球星打法。這樣的進攻看似流暢,實則缺乏明確進攻方向,如果對手防守堅持沉穩(wěn),這樣的強突打法很難取得實質優(yōu)勢。
喪失內線制空權
進攻端如果手感在線,或許這套五小陣容還能勉強撐住場面,但真正讓他們失去競爭力的,還是防守端。
特別是內線的保護幾乎完全不存在。理論上來看,這套五小陣容中身材最好、經(jīng)驗最豐富的詹姆斯必須扛起防守中樞的責任,類似于勇士五小陣容中格林的角色。但問題在于,詹姆斯今年已經(jīng)41歲,雖然籃球智商仍是一流,比賽經(jīng)驗無可取代,但橫移速度早已不復當年,面對年輕靈活的持球得分手時已經(jīng)很難給予實質強度了。
八村塁雖然在橫移機動性上合格,但體型偏瘦,加上對抗不足,在內線對抗中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象征性地干擾,很難真正形成影響。而東契奇本就不是以防守立足聯(lián)盟的球員,雖然身材壯碩,但在輪轉補位、繞掩護等細節(jié)上的效率和積極性都有些令人擔憂,里弗斯則經(jīng)常在一對一對位中處于吃虧狀態(tài),特別是面對高大型側翼時幾乎完全無法應對。

而更讓人擔憂的是,這樣的組合竟然要讓芬尼-史密斯來扛中鋒位置。
雖然他是一名優(yōu)質的鋒線防守人,具備一定身體強度和協(xié)防意識,但身高體重畢竟有限,讓他去守護禁區(qū),負責卡位爭搶,對抗對方內線長人,確實還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而這樣布置的結果,就是球隊整體防線形同虛設,稍有突破就被直搗黃龍,禁區(qū)漏洞百出,完全無法承受對手稍具體系規(guī)模的攻勢。
對于芬尼-史密斯頂上中鋒位置,最直觀的弱點就是籃板球保護。當球隊防守已經(jīng)好不容易撐過第一波進攻,卻無法收下籃板時,反而是最無力的比賽狀態(tài)。
諸如最近對陣勇士的比賽,湖人的平均陣容高度應該是高于勇士的,但是這套陣容完全無法體現(xiàn)出高度優(yōu)勢,全場比賽進攻籃板對比為14-14,且勇士在第一節(jié)身高不足時僅僅搶到1個進攻籃板,對比湖人8次,湖人理應能夠把這個優(yōu)勢擴大,但隨后又擺上五小陣容,籃板優(yōu)勢直接被勇士逆轉,多次被勇士得到二次進攻。而這正是湖人五小陣容缺乏身高和卡位能力的最真實寫照。

這樣的防守問題,其實不只出現(xiàn)在面對勇士的比賽中,從三月后半月至今,湖人在多場比賽的第四節(jié)都選擇用這組五小陣容收尾,但幾乎每一次都在最后一到兩個回合里暴露出問題,不是被突破得手,就是防守成功卻無法收下籃板讓對手二次進攻得手,導致比分膠著時無法拉開差距,重新被迫回到和對手五五開的尷尬狀態(tài)。
但奇怪的是,雷迪克對于這套陣容似乎沒有動搖跡象,他多次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出防守重要性,要求球員加強防守;但另一方面,對于關鍵陣容上他并沒有多做調整,一直相信這套陣容能產生出良好化學反應。
而這樣的做法,或許代表了一名新教練的自信和堅持,也展現(xiàn)了他對于現(xiàn)代籃球趨勢的自我信仰,然而問題在于,湖人目前的戰(zhàn)績并不保險,季后賽排位尚未確定,每一場比賽幾乎都面臨輸不起的壓力。
在這樣的先決情況下,是否該繼續(xù)在實戰(zhàn)中嘗試五小陣容,就成了湖人后續(xù)值得深思的問題了。
也許答案不必非黑即白,五小陣容也不是不能用,但是不應該成為雷迪克唯一的選項,湖人其實有更具平衡性的陣容可以嘗試。雖然說海斯和范德比爾特不是進攻核心,但在防守上能提供更穩(wěn)定的防守壓迫和卡位能力,雷迪克是否愿意在關鍵時刻嘗試這些微調,將直接影響湖人接下來的戰(zhàn)績走向。

勇士的死亡五小難以復制
至少從目前來看,沒有人能真正復制勇士當年的死亡五小,即便是如今的勇士本身,也早已無法重現(xiàn)那段幾近神話時刻,當年那支球隊的精髓,絕不僅僅是五名能投三分的球員組成,而是一種精確到極致的戰(zhàn)術平衡,以及多位天才球員巔峰時期結合的產物。
庫里在那段時間的三分火力幾乎可以說是聯(lián)盟無人能夠匹敵的水平,甚至連他自己都曾說過,某些階段他感覺自己“無論從什么出手、無論有沒有看籃筐,籃球都會投進”,而那種無視籃筐的投籃并不是花哨炫技,而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鑄造出的信心和投射手感巔峰。
而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勇士擁有多層次的防守能力,格林的協(xié)防和指揮能力讓五小陣容并不等同于防守犧牲品伊戈達拉的側翼攻防、克萊-湯普森的對位機能,讓這支小球陣容在防守端一樣能擺出高強度防守壓迫。和很多類似的五小陣容不一樣,勇士的死亡五小,是一套攻守兼?zhèn)?、輪轉極快、默契密切的體系工程。

因此,如果僅僅只是單純模仿陣型,把五個具備三分能力和機動性的球員同時擺上場,就幻想能打出如同死亡五小的效果,未免太過于簡化了。而這也正是目前湖人這套五小班底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看似具備投射能力,卻缺乏防守強度和陣容互補性,表面模仿了形式,實則失去了精髓。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雷迪克的理念方向,但當理想遇上現(xiàn)實,勝負才是評價一支球隊和一位教練的最終標準,五小陣容未必不能成為湖人的殺手锏,但前提是它真的具備勝利的戰(zhàn)力,而過度依靠這套五小組合,大概率不是屬于湖人的穩(wěn)健制勝之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