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毓杭
編輯 | 計然
懸疑賽道熱起來了。
三月中旬,先是愛奇藝打頭陣,反扒緝盜劇《黃雀》上線;一周后,騰訊視頻X劇場時隔一年以《棋士》回歸觀眾視野;3月底,優(yōu)酷白夜劇場上新西北懸疑《沙塵暴》。
至此,三大平臺懸疑劇集結完畢?!镀迨俊泛汀渡硥m暴》更因為定檔時間接近,出現(xiàn)了“隔空對打”的局面。

根據(jù)德塔文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開機長劇項目中,懸疑首次超過古裝成為市場第二。未來懸疑題材仍舊會是市場焦點,而在激烈競爭之中各平臺會拿出什么打法進行應對?針對這一內(nèi)容類型,平臺之間又達成了什么共識?答案或許就在各家作品之中。

三家排排坐,誰更勝一籌?
同題作文勢必要決個上下高低來。從聲量及社交平臺的討論情況來看,《棋士》的熱度更高一些,畢竟王寶強已經(jīng)12年沒演過電視劇了。但從具體成績來看這次的懸疑三國殺,似乎沒有誰是真正的“輸家”。
先看播出成績。
臺網(wǎng)雙端播出的《黃雀》,在臺端最高收視率破2,網(wǎng)端歷史最高熱度為8638;《沙塵暴》在3月31日達成優(yōu)酷站內(nèi)熱度破6500,貓眼日榜最高熱度第五名;《棋士》4次拿下貓眼專業(yè)版電視劇熱度榜日冠,在騰訊視頻站內(nèi)熱度26376。本質(zhì)上,三部劇的成績并沒有拉開太大距離。

進一步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三部劇具備一些共性:比如碼演員盤子的邏輯。
優(yōu)愛騰三家均選擇了有號召力的實力派演員+年輕演員的陣容,《黃雀》有郭京飛、祖峰和秦嵐,《沙塵暴》中段奕宏坐鎮(zhèn),《棋士》則是王寶強12年后再戰(zhàn)小熒幕的回歸之作。上述主演,在觀眾中均有較高號召力,且以演技過硬著稱。
圍繞著一位或幾位實力演員為核心碼盤子的好處,保證了內(nèi)容的質(zhì)感。一方面,懸疑劇的觀眾與其他類型劇不同,他們往往對演技的要求會更嚴苛,而且對實力派更加偏愛;另一方面,對于普通觀眾而言,這樣的演員陣容也具備一定吸引力,比如《棋士》就吸引到了一些“為了王寶強”而來的觀眾。

又比如,三部劇都著墨于時代劇變之下的小人物命運變遷。
它們的主角都不是所謂的大神探、大英雄;故事發(fā)生的舞臺也不是繁華的大都市;而且除了正邪交鋒外,它們也都不約而同去探討了“事情為什么會發(fā)展至此”的原因。
像《黃雀》中刻畫了“扒手江湖”,賊有本地與外地之分,還有幫會等錯綜的背后勢力;《棋士》則從一次意外開始講述普普通通的圍棋老師崔業(yè),是如何走上犯罪之路的,這其中既有經(jīng)濟方面的壓力,也有長期被哥哥壓制導致的心理畸形;《沙塵暴》中殺死親爹的劉盈盈,更是標準的悲劇人物,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費勁全力逃出小鎮(zhèn),最后還是被命運吞噬。

當然,這三部劇的長度也很符合當下市場的大勢所趨。《黃雀》24集,《棋士》22集,優(yōu)酷向精短化方向靠攏的心最堅決,《沙塵暴》僅有12集,但或許正是因為集數(shù)太短,導致口碑沒有完全發(fā)酵起來就已經(jīng)大結局,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劇集的整體熱度表現(xiàn)。
除卻大方向上的共性之外,優(yōu)愛騰三家也在循著不同的方向去尋找自己在市場中的那個錨點。
《黃雀》以“火車站”作為通篇題眼,所有故事圍繞著火車站這個場景展開,給觀眾增添了不少新鮮感。在敘事風格上,它和去年同樣來自于桃廠的《我是刑警》有幾分相似,是這三部里面最有“傳統(tǒng)風味”的。

《棋士》,主打高智商犯罪,棋譜上的黑白縱橫,亦是現(xiàn)實中的正邪對立;在鏡頭語言和動作設計上,借鑒了圍棋術語;這使得它在懸疑劇既有觀眾在基礎上,網(wǎng)羅到了圍棋愛好者。它是目前三部劇中好評度最高、自來水最多的一部。但也有很多人指出,這部劇與《絕命毒師》似曾相識。
《沙塵暴》還是優(yōu)酷最擅長的懸疑+地域,這一次故事的舞臺變成了黃沙漫天的西北小鎮(zhèn),在懸疑類型中往往作為配角的女性在這部劇里集體上桌,而且難得的是在整個敘事中,并沒有對性別身份進行過分強調(diào),這也較為符合當下社會思潮的走向。

廠牌對決,何人領跑?
看過了具體的劇集,再說說三大平臺懸疑廠牌的總體表現(xiàn)。
愛奇藝一直有“懸疑第一廠牌”之稱,且觀眾對此也相對認可。究其根本,要得益于2020年《沉默的真相》與《隱秘的角落》兩部劇打下的好基礎,甚至可以說這兩部劇是很多觀眾認識何為懸疑的起點,也正因這份“初戀情結”,保住了迷霧劇場在懸疑賽道上的“懸疑純元”地位。
但迷霧劇場從進入2021年后似乎迎來了漫長的水逆期,劇集質(zhì)量不能說不好,演員陣容也有亮點,但距離出圈就是欠口氣?!栋私峭ぶi霧》《三大隊》《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風中的火焰》等等,細說起來都算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影響力始終沒法輻射到大眾。
去年意外爆了的《我是刑警》,雖然偶爾會被放在整個懸疑大賽道里討論,但它本質(zhì)上屬于刑偵劇,也沒有在迷霧劇場播出。《黃雀》也是一樣,雖然我們把它放在“懸疑三國殺”中進行討論,可它同樣不是迷霧劇場的成員。

今年的《漂白》倒算得上是破圈爆款了,開播5天刷新迷霧劇場歷史最高記錄,開播6天成為迷霧劇場首個破萬劇。可惜在劇集臨近收官時,突然爆出編劇陳枰洗稿風波,導致《漂白》在爭議中收尾,也影響了它的長尾效應。
騰訊視頻在三大平臺中入局懸疑賽道相對較晚,2023年攜“一劇一格”的X劇場正式加入戰(zhàn)團。但鵝廠一貫有錢有人,起步雖晚成績卻不差,《漫長的季節(jié)》評分高達9.4分,接檔的《繁城之下》和《歡顏》也以8.5和7.8的高分收官。但和迷霧劇場一樣,這兩部劇的影響力與打頭陣的《漫長的季節(jié)》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雖然迷霧劇場后續(xù)劇集破圈的不多,但整體觀眾口碑基本都在及格線以上。反觀X劇場,去年的開年大作《黑土無言》確實是徹徹底底的滑鐵盧。

胡軍、陳建斌的雙王組合,任誰看了都會有極高的期待,黑土地上的罪案往事也很符合觀眾對于懸疑類型的偏好。但夢幻陣容端出來的,卻是一份明顯有邏輯短板的作品?!逗谕翢o言》意外失手后,X劇場長達一年多沒有作品排播,直到《棋士》的出現(xiàn)。
優(yōu)酷屬于起個大早趕晚集的典型,2017年就做出過《白夜追兇》神劇,偏偏在懸疑廠牌這件事上落后愛奇藝半個身位,而且當年懸疑劇場的知名度也始終被迷霧劇場壓過一頭。
事情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去年,優(yōu)酷將懸疑劇場更名為白夜劇場,定位從“懸疑+”改為“社會派懸疑”,更名后的第一部作品《微暗之火》雖然不算大爆特爆,但至少立住了劇場氣質(zhì)——地域特色+世情懸疑。

后面的《新生》《邊水往事》《雪迷宮》等都可算在不同程度上獲得了成功:《新生》在海外成績力壓《眼淚女王》,《邊水往事》則是去年懸疑類型中的最高分獲得者等等。反倒是優(yōu)酷押了重寶的《白夜追兇》續(xù)集《白夜破曉》,聲勢浩大登場卻落了個淡淡落地的結果。
從廠牌整體情況來看,觀眾對于迷霧劇場的認可度仍舊最高,白夜劇場也憑借足夠獨特的定位逐漸站穩(wěn)了腳跟,X劇場雖然成立最晚且作品相對較少,但出身鵝廠就是它最大的優(yōu)勢。

懸疑類型,仍有可為
在短內(nèi)容對長視頻平臺持續(xù)造成沖擊的當下,懸疑類型仍舊能夠靠著反轉(zhuǎn)提供的觀看爽感,來搶奪觀眾的注意力,而且與其他類型劇相比,懸疑劇的創(chuàng)作門檻也相對較高。
此外耽改被叫停后,觀眾嗑CP的需求仍舊存在,懸疑劇往往采取一正一邪的雙男主設置,很符合觀眾對于“雙強CP”的期許,懸疑劇的潛在受眾并不少。這或許也是為什么今年的新開機項目中,懸疑類型一躍成為第二大品類,甚至超越了市場大熱門古裝劇。
各平臺的負責人也在不同場合表示過對懸疑類型加碼的決心,比如優(yōu)酷的副總裁謝穎就在去年表示,懸疑劇是優(yōu)酷探索新路徑的重要突破口,未來會加大“卷”起來的力度,擰干水分、保留精華。
從項目儲備來看,優(yōu)愛騰三家都留有子彈。也許是吃了之前鋪天蓋地宣傳將觀眾期待值拉得太高、反而不利于劇集播出后的口碑發(fā)酵的虧,對于未來的項目儲備,優(yōu)愛騰三家在前期宣傳方面都相對克制,沒有太多相關信息釋出。

迷霧劇場待上線劇集尚有4部,分別為《借命而生》《樹影迷宮》《正當防衛(wèi)》和《低智商犯罪》,除了《低智商犯罪》集數(shù)相對較多——24集以外,其他三部均在15集上下。從主創(chuàng)陣容來看,也符合前文提到以實力派為絕對中心組盤子的規(guī)律。
X劇場尚有一部《人之初》待播,主演為張若昀和馬思純,導演則是執(zhí)導過《人民的名義》和《人世間》等大劇的李路。導演在之前采訪中透露,這不是一部常規(guī)的懸疑劇,他更愿意叫它“嫌疑情感劇”,屬于新賽道的內(nèi)容。
白夜劇場則有《無聲的回響》《曠野之境》《罪案》等項目儲備,其中《罪案》是導演算在加入阿里大文娛后的首部作品。他自己曾說過,《罪案》屬于一個懸案一個單元,可能要往季播懸疑IP的路子上做。

從現(xiàn)有信息來看,平臺還是在現(xiàn)有的類型元素上去做疊加,延展出更多細分類型,把懸疑這塊蛋糕做得更大,而不是一味在某幾個類型上卷生卷死。這對行業(yè)來說,倒是個促進百花齊放的好事。
此外從已播項目及儲備項目來看,短是整個懸疑賽道的大勢所趨。但短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似乎也不是。
集數(shù)變短,無非是讓內(nèi)容變得更緊湊,給予觀眾的爽感更加密集。但短,也意味著發(fā)酵的窗口期跟著縮短了,觀眾的討論熱情還沒起來,劇集就已經(jīng)進入到了大結局。這對劇集創(chuàng)作的要求變得更高了,每集不僅要有更密集的反轉(zhuǎn)與情緒爽點,還要有能與當下社會情緒產(chǎn)生共鳴的話題切口,讓觀眾有主動討論的熱情與動力。
但不是每部劇都能做到這一點。同樣是短且優(yōu)的懸疑劇,10集的《新生》與12集的《沙塵暴》之所以命運不同,就差在這兒。
生活流融入懸疑也是當下的趨勢之一。最典型的是去年白夜劇場的《雪迷宮》,又名“東北美食圖鑒”。這同樣是把雙刃劍,生活流與懸疑的結合,很容易落入雞毛蒜皮的敘事,最后落得既非懸疑也非生活。
總之懸疑大年已經(jīng)拉開序幕,未來是繼續(xù)三家爭霸輪流坐莊,還是鐵王座終于迎來它的主人,讓我們繼續(xù)觀察一路走著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