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經常會出門辦事,也就是到全國各地出差。
在出差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雍正皇帝也很愿意與這些人交談,興許就能結一段善緣。就比如在杭州的那一次,他還真就給大清國找到了一位人才……

杭州去出差
康熙皇帝晚年的時候,沒有那么多精力掌管六部,于是便將六部之事,交給了自己的幾個兒子來管。
當時還只是皇四子的雍正皇帝負責監(jiān)管戶部,戶部管著全天下的錢糧,負責全國的稅收,這也就意味著胤禛需要經常去外地查賬。

康熙皇帝讓這些兒子分管各部,主要是想歷練他們,因此這些皇子也不能偷懶,每件事都要親力親為,不然肯定要挨罵的。
不過,胤禛倒也是個喜歡出門的人,出門走走對他來說并不算壞事。這種喜歡出門的好習慣,也使得他在后來有了奪嫡的資本。

康熙四十六年,南方發(fā)了大水,浙江、安徽等地方是重災區(qū),康熙皇帝“南巡”時親自來到災區(qū)視察,當時胤禛就跟在他身邊。
康熙看到當地受災的百姓后,心里也不好受,他下令減免了當地的賦稅,并且開倉放糧,當地百姓紛紛叫好,康熙皇帝的形象在百姓的心中越來越好。

康熙“南巡”時,經常要視察河道,他非常關心治水的問題,他還提出過“治河即治國”的觀點。
這句話被胤禛牢牢地記在了心里,因此胤禛每次出門,都要去附近的河道看一看,就算河道沒有問題,他也必須去找找有水的地方。

說到有水的地方,來到杭州的胤禛,很想去西湖看一看。
當時的浙江巡撫衙門就在杭州,在見過巡撫大人朱軾之后,胤禛帶著自己的十三弟胤祥前往西湖。
雖然西湖沒有發(fā)大水,但是胤禛還是想去看看,萬一呢?但其實他倆就是想出門玩一圈。

出門游西湖
當胤禛路過杭州涌金門的時候,路邊的一個小攤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地攤是賣字畫的,攤主看起來是個書生,就是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不是他的作品。
胤禛他們走過來的時候,正好碰上這個攤主在給人們展示自己的書法。胤禛對書法挺感興趣的,便也停下腳步觀看。

只見這個書生模樣的攤主先鋪開紙張,再開始研墨,最后提筆蘸墨,落筆如神。
這個書生寫了一個“永”字,眾人感到有些失望,還以為這個書生能寫出什么厲害的字來,結果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永”。
老十三胤祥也沒有看懂,他拉著胤禛叫他快走。

可別小看了這一個“永”字,寫書法的人都知道,這個字里蘊含了八種經典筆畫,想要把“永”字寫得標準又好看,也是很不容易的。
胤禛看過這個攤主寫出來的“永”了,寫得很不錯,明顯就是有書法功底的人寫出來的字,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胤祥拉著胤禛說:“四哥,你還看什么呢?這些字畫一看就不是出自這個人之手啊?!?/p>
胤禛卻持不同意見,他認為自己的眼光沒錯,這個攤主絕對不是一般人。
于是他拉著胤祥來和這個攤主搭話,這個攤主一眼就看出這是兩位“貴客”,連忙向他們推薦自己的字。

胤禛問他:“這字是你自己寫的嗎?”那攤主還有點自豪,信心滿滿地說:“這都是我寫的,您要是不信我現場給您寫。”
胤禛對這個人很感興趣,于是便讓他給自己寫四個字“春夏秋冬”。
攤主馬上做準備,他從桌子里面掏出來一張好紙,看起來有些心疼。

寫書法的紙也是有不同檔次的,這個攤主用不起很好的紙,他眼中的好紙,在胤禛眼里只能算還說得過去的紙。
而且即使是這種很一般的紙,這個攤主手里也沒有幾張,所以他每使用一張都很心疼,萬一這幾個字賣不出去,他就損失了三天的飯錢。

這個攤主在胤禛的眼皮底下寫下了“春夏秋冬”這四個字,胤禛對這四個字很是滿意。
就在他要掏錢付賬時,胤祥把他攔了下來,并且指著其中的“秋”字說:“這個字看起來有點不對勁吧?”胤禛仔細一看,這個“秋”果然有問題。

這名攤主將“秋”寫成了“火禾”,也就是把兩邊給寫反了,不過這個“秋”字寫反了之后,居然別有一番韻味,胤禛一時間也沒有看出來。
而那個攤主生怕這兩人不要這四個字了,趕忙拿出書來翻找,在書上找到了這個字的出處。

原來這個叫“異體字”,是從古代書法家的作品中選出來的字,歐陽詢就非常喜歡這么寫,剛才這個攤主拿出來的就是歐陽詢的文章。
其實這種寫法胤禛也有所耳聞,但他沒想到,自己第一次見到異形字,居然是在杭州城的一個地攤上。

胤禛感到很奇怪,這個攤主寫得一手好字,又懂得這些東西,一看就是讀過書的人,他為什么不去考取功名呢?
胤禛向這個攤主問出了這個問題,這個攤主一邊收拾東西,一邊不甘心地說:“我也想去參加考試啊,可我如果不做這筆生意,我一家人就沒飯吃了?!?/strong>

全家人就靠著這個書生養(yǎng)活,如果他想考試,就做不了生意了。
還沒等他考中,就先餓死了,那這考試還有什么意義?
胤禛很同情這個書生,他將自己手里的銀子全部拿出來,交給這個攤主。這個書生攤主很驚訝,急忙推辭,胤禛還是硬是塞給了他。

胤禛告訴他:“拿這些錢回家學習,等你考中功名的時候,你我自會相見?!?/p>
趁著那個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胤禛拉著弟弟就走了。
其實胤禛也只是隨心而行,他并沒有真的指望這個書生考中功名,畢竟那功名也確實不是想考就能考中的……

攻守易勢
胤禛辦完杭州的差后就回北京了,至于那個被他資助過的書生,并不在他的計劃之內。此時已經到了奪嫡的最后時刻,康熙已經沒幾年時間了。
最終,胤禛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康熙的器重,成功繼承皇位,成為了雍正皇帝。

在雍正登基的第一年,他就開了一次恩科,希望能得到一批效忠于自己的官員。但是由于發(fā)生了“科場舞弊”,所以效果并不好。
雍正二年,還有一次科舉考試,考生們前來參加殿試時,雍正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還看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人,正是當年那個攤主。

雍正皇帝將他留了下來,讓他去了翰林院。進入翰林院的官員,都必須進宮見一次皇上,知道皇上長什么樣。
當輪到這個書生面圣時,他被嚇了一跳,當年的恩人居然是當今皇上。
雍正讓他不要害怕,隨后就在紙上寫下了一個和字,但是他寫成了“口禾”。

這個書生已經無法思考了,他不知道雍正寫這個是什么意思,以為他是寫錯了。
雍正見他是這個反應,就寫了一道詔書,讓他帶著詔書去找浙江巡撫黃叔琳。等回到杭州他才知道,那詔書上寫著,讓他在涌金門外再賣三年字才能去當官。
這時候書生才明白過來,原來那是個異體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