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海南解放75周年,也是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和發(fā)揚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時的“無敵”精神,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特舉辦“解放海南75周年暨烈士尋親”相關活動。旨在通過尋訪烈士后人、挖掘革命歷史故事,激發(fā)全社會對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2024年“為烈士尋親 讓精神不朽”活動圖片)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強渡瓊州海峽,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發(fā)起海南島戰(zhàn)役。經過浴血奮戰(zhàn),海南于同年5月1日全面解放,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無數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
清明時節(jié),追思綿綿。時光荏苒七十五載,許多烈士的忠骨長眠海島,他們的英名雖已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卻仍未能找見歸途。在這個寄托哀思的特殊時刻,“祖國不會忘記 我為烈士尋親”系列活動再次啟程。本次活動借助線上渠道,攜手今日頭條、抖音等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以及“寶貝回家”等公益組織,共同創(chuàng)建“海南烈士尋親平臺”。通過進一步整合烈士信息,廣泛收集烈士尋親線索,并面向全國各省份進行精準投放,助力家屬之間交換信息,從而快速找到親人的安葬地或犧牲情況。
活動還將多渠道發(fā)力并持續(xù)擴大尋親范圍,構建起一個高效聯(lián)動的信息矩陣,為烈士們點亮歸途的明燈。這一系列舉措也為烈士家屬搭起了一座寄托哀思、緬懷親人的溫馨橋梁,有效緩解了他們長期以來的情感重負,讓愛與記憶得以傳承不息。

(2025年清明之際,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組織李碩勛烈士紀念活動)
科技賦能記憶,讓歷史照進現(xiàn)實。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于4月下旬舉行“紀念海南解放75周年暨烈士尋親”線下活動。活動將邀請烈士家屬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講述尋親故事,再現(xiàn)那段崢嶸歲月。屆時,主辦方將利用AI技術為部分烈士照片進行高清修復、上色,重現(xiàn)烈士音容笑貌,讓靜態(tài)照片“動起來”,實現(xiàn)跨時空“對話”。“科技+人文”的創(chuàng)新實踐,不僅為烈士家屬提供情感寄托,更讓紅色教育煥發(fā)時代光彩。
75年光陰流轉,從戰(zhàn)火紛飛到盛世繁華,從木船渡海到自貿港建設,海南的滄桑巨變正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本次活動將誠摯邀請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尋親隊伍,通過參與新媒體平臺話題互動、提供尋親線索、分享革命故事等多種方式貢獻力量。以溫暖之心點亮回家的路,讓跨越時空的崇敬之情,化作新時代奮進的力量,慰藉每一個等待的忠魂。

(2025年清明之際,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組織李碩勛烈士紀念活動)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之際,對于新時代的海南而言,要不斷繼承和發(fā)揚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時的“無敵”精神,打好封關運作的攻堅戰(zhàn),努力將海南島打造成引領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門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海南篇章。
(中國日報社海南記者站 陳博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