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副外長沙倫·哈斯克爾近日訪問馬拉維期間,簽署了一項雙邊框架協(xié)議,允許以色列從該東南部非洲國家引進勞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哈斯克爾表示:“今天簽署的協(xié)議彰顯了兩國之間深厚的友誼,將為雙方帶來互利共贏。”

她補充道:“馬拉維是以色列真正的朋友,我們的關系建立在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之上。自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馬拉維始終堅定支持以色列,甚至在戰(zhàn)爭期間于耶路撒冷設立了大使館?!?/p>

根據(jù)協(xié)議,預計將有序引進護理和農業(yè)等領域的勞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南部以來,以色列在護理、農業(yè)以及建筑等多個領域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出于安全考慮,以色列禁止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工人進入以色列。

此外,襲擊還導致多名外籍勞工遇害或被劫持為人質,迫使許多國家撤回其勞工。

哈斯克爾表示:“在訪問馬拉維期間,我會見了外長南希·滕博,我們此前在埃塞俄比亞也曾會面。我強調了以色列致力于加強與馬拉維的合作,推進造福兩國的項目。以色列視馬拉維為戰(zhàn)略伙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拉維是非洲東南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全稱馬拉維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awi),首都為利隆圭。以下是關于馬拉維的詳細信息:

地理與人口

  • 地理位置:馬拉維被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和贊比亞三國包圍,國土面積約118,484平方公里。
  • 人口與民族:2023年人口約2070萬,絕大多數(shù)為班圖語系黑人,主要民族包括契瓦族、隆韋族和堯族。

歷史背景

  • 殖民歷史:1891年,馬拉維成為“英屬中非保護地”,1953年與南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北羅得西亞(今贊比亞)組成“中非聯(lián)邦”。
  • 獨立歷程:1964年7月6日獨立,改名為馬拉維,1966年7月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