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強大的內容生成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筆者組織五年級學生開展“我來編童話”項目式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時,通過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多學科教學的融合和知識的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安徒生先生,您能跟我們說說怎么寫好童話嗎?”“智能助教老師您好,您能跟我們講講科學課本《滅絕的遠古動物》中有關恐龍化石的內容嗎?”學習初始,教師引導學生就本次項目式學習任務——創(chuàng)作一個和恐龍有關的童話故事,與安徒生童話大師助教和智能助教實時對話,從而對故事情節(jié)、角色設定、科學知識、語言表達、結尾設計等方面進行學習。

在初步學習相關基礎知識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童話故事創(chuàng)編。“我們的故事發(fā)生在圖書館,一個小女孩在看書,突然,圖書館出現了一個時空隧道……智能助教老師您好,您能評價一下我們組編創(chuàng)的故事嗎?”“故事主題五星、角色創(chuàng)新四星、想象力運用四星、語言表達三星、故事結構三星,你們的故事可以從故事結構、語言表達上有以下思考……”學生通過和智能助教人機共創(chuàng)拓展寫作思路,掌握續(xù)寫和創(chuàng)編技巧,智能助教會根據學生不同的故事提供個性化的創(chuàng)編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筆者結合“安徒生童話大師助教”給出的回答,及時引導學生,確保學習主題、學習內容符合教學目標。

故事創(chuàng)編完成后,在項目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微電影分鏡頭制作的任務。接到任務后,學生借助智能平臺進行有聲繪本創(chuàng)編,在人機共創(chuàng)的過程中,自動生成和描述相匹配的繪本畫面和有聲童話故事,為后續(xù)的微電影制作提供了分鏡頭腳本素材。霸王龍走近看書的同學們,教室變成了海底童話世界,學校進步猴卡通形象和同學們在一起……在信息科技教室,學生根據創(chuàng)編情境完成童話微電影智能剪輯,并通過演示文稿展示童話項目成果——童話作文、繪本、童話劇、童話微電影、童話研究報告PPT等。

該項目式學習需要給學生自主探索、大膽實踐的過程,因此對時間有一定要求,但整個過程中,人類教師、虛擬數字人教師、智能助教形成一個高度整合的教學團隊,不僅有效拓展了學習內容、創(chuàng)新了教學形式,而且巧妙地讓學生感受和學習了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學生探索未知、思考未來。

(作者單位:北京第一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08日 第04版

作者:祝潔 郭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