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牡丹花為媒,架起連心橋。近年來,我市立足牡丹資源稟賦,深入挖掘牡丹“美美與共”價值理念,積極打造具有親和力的對外傳播文化符號。一朵牡丹花,架起了對外溝通的橋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菏澤篇章。

“每到花開時節(jié),我就會想起30多年前幫助泰國北部安康山附近居民試種牡丹的往事?!?月7日,76歲的菏澤牡丹專家趙建修回憶。1993年,山東省外辦援助泰國王室“山地開發(fā)計劃”,由菏澤贈送50個品種200株牡丹,助力當(dāng)?shù)匕l(fā)展經(jīng)濟(jì),趙建修隨行指導(dǎo)。

“記憶中,我們是春節(jié)后去的,省外辦去了3名同志,加上我共4人。”趙建修回憶起30多年前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泰國王室、政府非常重視此事?;顒又校﹪H王披莎迪親自陪同,還舉行了隆重的牡丹交接儀式,泰國王后出席。

在牡丹交接儀式上,中方向泰國王后呈獻(xiàn)了一幅牡丹畫,王后看后高興地說:“安康山是泰國最冷的地方,希望這些來自中國的美麗花卉能在這里安家落戶?!睋?jù)趙建修回憶,因交通不便,泰國王后及工作人員乘坐7架直升機(jī)抵達(dá)活動地點(diǎn)。省外辦的3名同志一周后回國,他又留了兩個月。

趙建修保存著10余張老照片,它們拍攝于1993年3月。其中一張照片中,泰國王后一襲華服,滿面笑容,背景是茂林修竹,前景是幾盆初綻芳容的牡丹。另一張照片中,泰國王后跪伏在幾株開放的牡丹前,滿臉虔誠,身后是一眾工作人員,其中就有趙建修。照片中的趙建修風(fēng)華正茂、頭發(fā)烏黑,精氣神十足。

“這些牡丹栽種在泰國北部安康山農(nóng)場?!壁w建修回憶。牡丹試驗(yàn)田選在泰國海拔最高、氣溫最低的山上,牡丹栽種在一個大棚內(nèi)。趙建修手把手指導(dǎo)當(dāng)?shù)丶夹g(shù)人員學(xué)習(xí)牡丹栽培技術(shù)。牡丹全部成功開放,泰國王室和當(dāng)?shù)剞r(nóng)民都非常滿意。

第二年牡丹花開時節(jié),泰國親王披莎迪回訪菏澤,并參觀曹州牡丹園,趙建修與時任菏澤趙樓村黨支部書記趙孝武陪同。當(dāng)時,披莎迪代表泰國王室向菏澤贈送了一只銀缽。

作為吉祥、富貴、和平、友誼的象征,牡丹為不少國家人民所喜愛。1992年,菏澤牡丹參展法國波爾多國際花卉博覽會,并獲得唯一的銀質(zhì)大獎,在中法、中歐牡丹交往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6年春節(jié)期間,菏澤2500株牡丹越過臺灣海峽,在寶島美麗綻放,給臺灣同胞帶去了富貴和吉祥。2020年6月,正當(dāng)新冠疫情肆虐時,2500株菏澤牡丹在日本佛光山法水寺如期盛開,給同處疫情中的日本人民帶去吉祥和希望。

近年來,我市策劃發(fā)起“牡丹出海”計劃,高規(guī)格舉辦菏澤牡丹國際傳播論壇,先后在荷蘭、日本、韓國設(shè)立牡丹節(jié)會海外分會場,在保加利亞等國建設(shè)海外牡丹園,在巴西、馬來西亞、羅馬尼亞等國成立牡丹文化海外傳播站,面向全球舉辦“花開盛世”牡丹系列獎評選活動,用中國工筆畫的形式共繪“一帶一路”沿線50多個國家的國花之美,打開了世界人民了解牡丹、了解中國的“牡丹之窗”。

菏澤報業(yè)全媒體 記者 姜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