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兩大悲劇,一種悲劇是追求的目標沒有得到;另一種更大的悲劇是追求的目標得到了。
這句話據(jù)說是英國作家蕭伯納說的,也有的說是出自英國作家王爾德筆下。無論這句話是誰說的,都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追求的目標得不到固然是悲劇,為什么追求的目標得到了反而是更大的悲???
因為人在追求的目標得到后,雖然得到暫時的滿足,但很快就是滿足后的空虛,這份空虛需要更大的欲望來滿足。
人在追求一個又一個更大欲望的同時,越來越遠離生命的本源,越來越迷失于虛空的虛空。
如果認真觀察的話,在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悲劇。
多年前,有朋友介紹我認識一個郊區(qū)的老板。這個老板擁有一個獸藥廠。雖然廠子污染很厲害,但這個老板買通了當?shù)氐年P系,生意做得很大,賺了很多錢。
這個老板爆發(fā)以后,變著花樣來享樂。他花上百萬元買了一輛豪車,開了不到半年,又迷上養(yǎng)藏獒,用這輛豪車換了一只藏獒。
藏獒玩夠了以后,又開始在外面泡女人。色情場所的女人泡夠了以后,又花大把錢的勾引上大學的女學生。
再后來就是吸毒,廠子關門了,家業(yè)也敗光了。前幾天向朋友問起他,回答說這個人早就沒有了。
人人都有欲望,但欲望需要節(jié)制,人心也需要省察。如果任由欲望的牽引,人的良心就會如熱鐵烙慣了一般,越來越麻木,面臨巨大的危機而不自知。
一個人是這樣,整個社會也是如此。在人本主義者看來,欲望是人的天性,絕不該受到限制。他們堂而皇之地稱,對欲望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要想滿足人類無休止的欲望,經(jīng)濟就必須不斷增長,技術不斷升級,消費主義不斷受到推崇。在這種以滿足人的欲望為自由的社會里,“權利優(yōu)于善”,允許人們回避艱難的道德選擇。
現(xiàn)代自由主義把自由定義為最大限度的追求和滿足欲望,而自由主義的合法性來自不受限制的個體的自由選擇。在這樣的理念鼓噪下,出軌不成問題,墮胎不成問題,同性戀乃至跨性別都被視為對自由的勇敢追求。
《利維坦》的作者霍布斯聲稱,人類擁有“無盡的權利,直至滅亡”。
如果人類沒有靈魂,如果死后沒有審判,霍布斯的觀念就是對的,一個人就可以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為所欲為。
然而不管是歷史的發(fā)展,而是現(xiàn)實的觀察,都可以讓人明白,人和以欲望為目的的動物有根本不同,因為人類有靈魂,所以能在這個世界建立起人類所獨有的文明。

文明的基石絕不是欲望,而是自古至今從未改變的愛與公義。
人是至高者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人內(nèi)心的黑洞,只有來自祂的愛能夠填滿。只有那來自更高之處的光,才能引領人類前行的方向。
人類最大的悲劇是欲壑難填。如果任由欲望牽引著人的靈魂一路狂奔,一定會跌入漆黑而絕望的深淵,悔之晚矣。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