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導讀:關島作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zhàn)略樞紐,其防空體系在過去十年間經歷了顯著的升級:從2013年開始輪換部署薩德系統(tǒng),到2021年測試以色列“鐵穹”系統(tǒng),再到2023年提出增強型綜合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tǒng)(EIAMD)并在2024年進行優(yōu)化,美軍在關島的防空思路逐步向多層次、網絡化方向發(fā)展。

一、2013年:薩德(THAAD)系統(tǒng)落地

關島防空體系的現(xiàn)代化建設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時美國防部決定在安德森空軍基地輪換部署“薩德”系統(tǒng),以應對朝鮮半島的導彈威脅。薩德系統(tǒng)由AN/TPY-2雷達、發(fā)射裝置和攔截導彈組成,專門用于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該系統(tǒng)部署在安德森空軍基地北部區(qū)域,AN/TPY-2雷達則安裝在基地西北端,以最大限度地覆蓋西太平洋來自朝鮮方向的空域,并與日本和韓國的雷達網絡協(xié)同工作。

在關島部署后,薩德成為美軍應對中遠程導彈攻擊的核心裝備。然而,隨著導彈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高超聲速武器的崛起,薩德系統(tǒng)的局限性逐漸顯現(xiàn),如其難以應對目標的變軌能力,攔截方式單一等。

二、2021年:“鐵穹”系統(tǒng)測試

2021年,美軍在安德森空軍基地對“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tǒng)進行了測試。“鐵穹”系統(tǒng)由以色列研制,最初用于防御火箭彈和低速巡航導彈,但在關島的測試中,美軍希望評估其在西太平洋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

這套“鐵穹”系統(tǒng)被安裝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西北部的偏遠叢林中,位置就在“薩德”(THAAD)附近,與薩德系統(tǒng)形成互補,專門覆蓋低空威脅。然而,測試結果顯示,盡管“鐵穹”在攔截亞音速巡航導彈方面表現(xiàn)良好,但其對高速飛行器的攔截能力仍然不足。

三、2023年:EIAMD計劃提出

在評估了“薩德”和“鐵穹”系統(tǒng)的局限性后,2023年,美軍正式提出了“增強型綜合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tǒng)”(EIAMD)計劃,計劃在22個陣地部署新型防空系統(tǒng)。EIAMD的核心目標是建立一個分布式、多層次的防御網絡,以應對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高超聲速武器以及無人機等的威脅。

EIAMD部署位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EIAMD部署位置

EIAMD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

(1)陸基宙斯盾(Aegis Ashore):該系統(tǒng)計劃部署在關島西北端的RitidianPoint地區(qū)以及海軍的阿普拉港及海軍彈藥庫(NMS)附近。與美軍在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陸基宙斯盾系統(tǒng)不同,關島的陸基宙斯盾應該會配備AN/SPY-6雷達和SM-6導彈。2024年12月,美國在關島使用陸基“宙斯盾”系統(tǒng),成功進行一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該試驗使用的雷達就是AN/SPY-6的陸基版。

(2)低層防空傳感器(LTAMDS): LTAMDS由美國雷神技術公司研制,具有360°視角,專門為陸軍綜合防空反導防御架構而設計,可防御戰(zhàn)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飛機。它還用于替換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使用的AN/MPQ-53/65雷達,關島至少部署3座LTAMDS,部署在從北到南的各個重要基地附近。

LTAMDS雷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LTAMDS雷達

(3)堤豐(Typhon)系統(tǒng):這是美國海軍正在開發(fā)的一種綜合武器系統(tǒng),它能夠發(fā)射標準SM-6,用于防御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還可以瞄準370公里范圍內的海上艦船;它還可以發(fā)射戰(zhàn)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兩種導彈可以混裝。該系統(tǒng)可能部署在安德森空軍基地北部等地區(qū)。

堤豐(Typhon)系統(tǒ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堤豐(Typhon)系統(tǒng)

EIAMD的提出標志著關島防空體系從單一的點防御向全島覆蓋的網絡化防御體系邁進。作為EIAMD的一部分,2023年底,美國在位于關島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最新的Blaz營附近部署了六套薩德(THAAD)防空系統(tǒng)。

四、2024年:EIAMD部署地點調整

2024年,在綜合考慮民眾反應、環(huán)境影響以及防御效能后,美軍對EIAMD的部署地點進行了優(yōu)化,將原本計劃的22個防空陣地減少至16個。主要的調整包括:

(1)減少部分低效部署點:將防空資源集中在核心區(qū)域,如安德森空軍基地、阿普拉港和海軍陸戰(zhàn)隊Blaz營附近。

(2)優(yōu)化雷達站點:減少AN/TPY-6雷達的站點數(shù)量,但提升雷達的覆蓋范圍,以減少維護成本并提升防御效率。

(3)增強機動性:部分攔截系統(tǒng)將采用移動部署模式,以便在戰(zhàn)時靈活調整。

此次調整反映了美軍對關島防空戰(zhàn)略的進一步精細化,強調以更少的部署點實現(xiàn)更高的防護效能,同時增強系統(tǒng)的靈活性和冗余性,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復雜威脅。

總結

總的來看,關島的陸基防空體系已進入網絡化、多層次協(xié)同的新階段。未來幾年,隨著EIAMD的全面部署,美軍將進一步鞏固關島的防空能力,并為全球防空體系提供重要的戰(zhàn)略支撐。(北京藍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