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11月,貴州晃縣警察局局長楊世明正在策劃一起暗殺,當時楊勇剛剛指揮解放軍攻下晃縣。
楊世明等原國民黨部下不相信我黨的友好政策,認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于是就打算趁著楊勇還沒站穩(wěn)腳跟之際,密謀刺殺這位二野的司令員。
楊世明按照計劃成功潛入到了楊勇的房間,然后拿槍抵著楊勇的后腦勺準備下手。

可就當他準備下手的時候,他聽到了熟悉的家鄉(xiāng)口音。
等楊勇轉(zhuǎn)過身的時候,楊世明驚訝地發(fā)現(xiàn)眼前這位解放軍司令員竟然是自己二十年沒見的弟弟。
那么兄弟二人為何會分別二十年?兄弟相認之后楊世明又有怎么樣的結局?
楊勇進軍西南剿匪
1949年11月,二野司令員楊勇接到上級命令前往西南地區(qū)剿匪,當?shù)赝练艘劳袕碗s的地形與我軍周旋。
楊勇來到西南地區(qū)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偵察地形,然后趁著土匪還沒反應過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他們。

同時楊勇還要做好群眾工作,重新樹立政府的威信,因此楊勇肩上的擔子很重。
就在楊勇進入貴州地區(qū)途經(jīng)三合鎮(zhèn)的時候,當?shù)氐姆耸姿螡删痛蛩阆冉o解放軍來一個下馬威,他準備集合二十多隊人馬的實力,在解放軍的行軍路上發(fā)起突襲。
不過楊勇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名將,他提前獲悉了土匪的計劃,然后躲開了土匪埋伏的道路。
不過土匪的計劃還沒有結束,他們在山上還埋伏著一支隊伍,在楊勇臨危不亂地指揮以及友軍的支援下,大部隊才得以全身而退。
經(jīng)此一戰(zhàn)楊勇深知貴州土匪的勢力不容輕視,當他來到這里之后才明白貴州的匪患有多嚴重,這里幾乎到處都是土匪的窩點。
他們不僅欺壓百姓還四處打家劫舍,對當?shù)厝嗣裨斐闪藰O大的困擾,因此他決心要鏟除貴州地區(qū)的土匪。

按照原定的計劃,楊勇首先要進攻的是貴州和湖南交界的晃縣,因為這里曾是國軍的一處重要軍事基地。
在楊勇的指揮下,我軍很快就消滅了國軍部隊,隨后就率部進入到了晃縣。
然而晃縣里面卻是一副破敗的景象,因為之前國民黨駐扎在這里時沒有認真管理。
怎么治理晃縣就成為了楊勇首要考慮的問題,而當時周邊還存在許多國軍殘部以及土匪勢力,如果不能夠及時進行清剿,將會對當?shù)氐姆€(wěn)定造成嚴重影響。
楊勇決定先治理好晃縣,對于周邊的國軍殘部都予以寬大處理,不采取武力清剿。
然而這并沒有讓周邊的國軍殘部放心,因為他們不相信我黨的友好政策,擔心一旦向我黨投誠就會遭到清算。

但眼下我軍已經(jīng)進駐晃縣,掃平周邊的國軍也只是時間問題,于是擺在這些國軍殘部面前就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最終他們決定冒著被清剿的風險,采取暗殺行動來除掉司令員楊勇,在這部分國民黨殘部當中,有一位聲望較高的警察局局長叫做楊世明。
他當時正帶領著手下與我軍展開游擊作戰(zhàn),不愿接受我黨的寬大處理。
楊世明知道此時國共兩黨的實力十分懸殊,想要正面抵御我軍幾乎是螳臂擋車,于是他就打算密謀暗殺楊勇。
楊世明找來了一名國軍的少將,然后又召集了附近的土匪,告訴他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在楊世明看來,只要除掉了解放軍的司令員,那么整支部隊就會土崩瓦解。
本來這群烏合之眾就沒有統(tǒng)一的想法,在楊世明的游說下決定加入他的計劃,于是一眾小弟就開始了四處打聽楊勇的情況,準備找個合適的機會下手。
楊世明帶著眾人在楊勇的駐地外面等了好幾天,他們身上都帶著武器,準備隨時動手。
然而就在楊世明找到機會準備下手的時候,情況卻出現(xiàn)了大反轉(zhuǎn),原來楊世明一直計劃暗殺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弟弟,那么楊勇為何會走上了一條和哥哥完全不同的道路?
楊勇的革命之路
楊勇原名楊世峻,1913年9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接觸到了革命思想。

1926年楊勇正在課室上課,恰好此時毛主席正在操場上傳播革命思想,楊勇的內(nèi)心燃起了革命的火光,于是13歲的楊勇就參加了革命。
年紀輕輕的楊勇絲毫沒有孩子的稚氣,反而帶領兒童團不斷進行革命活動,經(jīng)過幾年歷練之后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兵”。
相反,那個從前帶著楊勇玩耍的堂哥楊世明沒有選擇革命,而是進入了國民黨的警察隊伍。
兩人此刻的分道揚鑣為日后戰(zhàn)場上的對立埋下了伏筆,楊勇在讀書的時候聽老師講解勇字的含義,于是心生向往就將名字改成了楊勇,正因如此后來楊世明才沒能認出楊勇。
1933年10月,楊勇已經(jīng)擔任了團政治部主任了,當時我軍遭到了國軍的襲擊。
一位紅軍首長被敵軍包圍,在這個緊急萬分的關頭,楊勇不顧個人安危沖入了敵軍的陣地。

當時楊勇的頭部被擊中,但是他卻咬緊牙關與敵人浴血奮戰(zhàn),最終成功贏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并救出了紅軍的首長。
經(jīng)此一戰(zhàn)楊勇獲得了三等紅星勛章,頭上的疤痕成了永恒的戰(zhàn)功,此后楊勇就開始了他不要命的作戰(zhàn)方式。
長征開始之后,國軍在湘江布置了大量的兵力,當時楊勇負責掩護主力部隊渡過湘江,此戰(zhàn)關乎紅軍主力的生死。
敵軍的部隊數(shù)量和武器裝備都要高于我軍,楊勇帶領部隊在后方拼死掩護,就連團長都壯烈犧牲了。楊勇和一眾戰(zhàn)士化悲憤為力量,端起槍向敵人瘋狂射擊,楊勇在戰(zhàn)斗中被炸傷,他竟直接將彈片拔出然后繼續(xù)戰(zhàn)斗。
楊勇成功掩護了主力部隊的渡江,而他的大腿上則又增加了一道“戰(zhàn)功”,他的名聲也逐漸在軍中傳開。

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楊勇繼續(xù)發(fā)揮著舍生忘死的戰(zhàn)斗精神,在平型關大捷中甚至與日寇進行白刃戰(zhàn),雖然再次身受重傷,但卻砍殺了好幾個日軍。
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楊勇已經(jīng)是我軍著名的“三楊”之一了,他在淮海戰(zhàn)役中大放異彩。
當時國軍第七兵團被我軍圍困,蔣介石派黃維兵團前往營救,二楊勇則負責在板橋阻擊黃維。
當時鄧公要求楊勇必須守住3天,這對于楊勇的部隊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因為大部隊剛剛來到這里還沒來得及休整,很多戰(zhàn)士身上還負著傷,再加上挺進大別山的時候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將很多重武器都丟棄了。
這就導致楊勇的部隊戰(zhàn)斗力大大減弱,從各方面看都不是整裝待發(fā)的黃維兵團的對手。

然而楊勇并沒有因此退縮,他讓戰(zhàn)士們原地修建起了許多防御工事,成功抵擋住了黃維兵團的多次沖鋒和炮擊。
最終黃維兵團改變進攻方式,在板橋與我軍進行最終決戰(zhàn),楊勇指揮戰(zhàn)士們與敵軍血戰(zhàn)三天三夜,用極大的代價成功拖住了黃維兵團。
最終我軍的主力部隊趕到板橋支援,成功殲滅了黃維兵團,為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楊勇及其部隊的表現(xiàn)堪稱奇跡,并獲得了上級的高度贊揚,隨后就將他派往西南地區(qū)進行剿匪戰(zhàn)斗。楊勇沒想到這一趟出征,竟然險些要了他的性命。
楊勇接到命令之后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晃縣,并成功攻下了這座國軍重鎮(zhèn),然而以楊世明為首的國民黨殘部卻已經(jīng)盯上了他。

楊勇沒想到竟然在這里遇到了自己二十多年未見的表哥,而楊世明也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暗殺變成兄弟相認
楊世明在捕捉到了楊勇的行蹤之后,開始不斷等待合適的機會,一天他發(fā)現(xiàn)司令員辦公室里沒有警衛(wèi)員,這正是暗殺的天賜良機。
他偷偷摸進了房間里面,然后躲在暗處準備偷襲楊勇,當時楊勇進屋之后就直接坐下,并沒有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其他人。
楊世明突然跳出來用槍指著楊勇的后腦勺,然后威脅其不要亂動,楊勇雖然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名將,但是面對這樣的場面還是會感到緊張。

畢竟土匪都是亡命之徒,誰也不知道他們會做出怎么樣的行為,楊勇為了穩(wěn)住楊世明開始想辦法拖延時間。
然后楊勇告訴楊世明,即便讓他暗殺成功,也絕對不會讓他逃出去。
楊世明眼看楊勇在威脅自己,于是立刻就撂狠話說打算與他同歸于盡,并更用力地將槍抵在楊勇的后腦勺上。
聽到這里楊勇也猜到了對方的來意,應該就是不愿投誠的國民黨殘部。
楊勇告訴對方共產(chǎn)黨的寬容政策,并讓楊世明不要那么沖動,聽到這里楊世明開始有一些松懈,他從楊勇的話中聽出了一些熟悉的口音。

但是楊世明不敢肯定對方是不是自己認識的,于是就讓他轉(zhuǎn)過身來看一下。
當楊勇轉(zhuǎn)過身的時候,楊世明瞬間愣在了原地,原來這位二野司令員正是自己的堂弟楊世峻。
而楊勇也認出了小時候帶著自己四處跑的堂哥,立刻與堂哥寒暄了起來,并問他這二十多年來過得怎么樣。
楊世明也沒想到會在這里見到堂弟,瞬間就放下了手中的槍。
這時楊世明才知道原來當初堂弟在加入我黨之后就改了名,而他則在警局內(nèi)部摸爬打滾,歷盡艱險終于坐到了局長的位置。
他告訴楊勇一開始以為國民黨失敗之后,我黨會清算他們這群人,所以就選擇了冒如此大的風險刺殺楊勇。

但看到是自己的表弟之后,楊世明的內(nèi)心也十分為難,他實在是不忍心對自己的兄弟下手,于是就希望楊勇能夠放自己出去。
楊勇也沒想怎么對堂哥,但是他卻為堂哥的前景感到擔憂,畢竟我黨已經(jīng)取得了革命勝利,楊世明出去之后又將何去何從呢?
面對楊勇的擔心,楊世明直接表示天下那么大,不相信自己沒有一個立足之地,大不了就去山上繼續(xù)當土匪。
楊世明不想再過以前的苦日子,但是他又不相信我黨的寬容政策,擔心一旦選擇投誠就會遭到清算。
說到這里楊勇也明白了堂哥的想法,于是就十分耐心地告訴楊世明,我當初此番過來就是為了妥善處理國民黨舊部。

只要是愿意改過自新,支持革命的國民黨舊部,我黨一律既往不咎,同時還會為他們安排好新的工作。
聽到這里楊世明也開始動搖了,他知道自己繼續(xù)抵抗下去也是沒有意義的,反過來還會讓堂弟為難。倒不如聽一下堂弟的意見,從此之后就接受我黨的改編,或許這樣還會有一線生機。
于是楊世明就同意了楊勇的建議,并宣布加入到我軍當中。
由于楊世明在晃縣經(jīng)營多年,因此他在投誠之后繼續(xù)被安排在晃縣工作,協(xié)助楊勇完成對晃縣的管理。
楊世明在當?shù)匾菜泐H有聲望,很多國民黨舊部在他的感召下紛紛選擇投誠,楊世明用這樣的方式為革命事業(yè)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在短短幾天時間里,楊勇就在楊世明的幫助下成功解放晃縣,并在此之后相繼解放了西南大部分地區(qū)。
在這個過程中楊世明出了不少力,楊勇也為堂哥的表現(xiàn)感到欣慰,不久之后楊勇就離開了西南地區(qū)前往朝鮮戰(zhàn)場。
在楊勇的指揮下志愿軍取得了金城戰(zhàn)役的勝利,也由此獲得了“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此后楊勇回到國內(nèi)擔任軍區(qū)司令員,直到1983年因病去世,回顧楊勇的一生,無愧于當初他為自己改的名字“勇”。

結語:
毛主席曾經(jīng)評價楊勇“文武雙全,是一個好同志”,而這也正是楊勇一生的寫照,他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從一個士兵打到了上將,為革命事業(yè)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和許多出色的將領一樣,都是共和國不可多得的將才。
楊世明作為楊勇的堂哥,雖然早年為了生計為國民黨工作,后來又一度與土匪糾合在一起。
但是在楊勇的勸說下,楊世明最終選擇了棄暗投明,還為我軍解放西南地區(qū)作出了重要貢獻,兄弟二人都是革命勝利的功臣。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