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 聲明:本虛擬文章僅為創(chuàng)作產物,不針對特定個人或團體。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周市長,這家牛肉湯的味道您還滿意嗎?"陳玉蘭小心翼翼地詢問著身旁西裝革履的男人,手里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湯。
他埋頭品嘗了一口,眼睛突然亮了起來,鋒利的眉毛微微上揚。"好,很好,比家里的還要地道。"
市長放下湯勺,若有所思地看著眼前這位樸實的中年婦女,"陳阿姨,我有個提議想和你談談......"
窗外的雨水敲打著玻璃,模糊了這家小餐館的輪廓,也模糊了陳玉蘭即將改變的人生軌跡。
她不知道,一次簡單的談話,會讓她步入一個復雜家庭的十年光陰。
01
那是十年前的春天,陳玉蘭剛在簡埔寨餐廳后廚找到工作,每天從早上七點忙到晚上十點,洗碗、傳菜,忙得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但她從不抱怨,因為這份工作的薪水能保證女兒李小雨繼續(xù)上學。
李小雨,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在丈夫因車禍離世后,陳玉蘭咬牙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
那年,小雨才上小學三年級,懂事得讓人心疼。
"媽媽,我不用上什么補習班,也不用買新衣服了。"每當聽到女兒這樣說,陳玉蘭都會在夜深人靜時偷偷落淚。
那個改變她命運的下午,簡埔寨來了一群政府官員吃飯。
作為后廚員工,陳玉蘭本不該出現(xiàn)在前廳,但當天傳菜員小李突然肚子疼,她不得不臨時頂上。

"對不起,打擾了。"陳玉蘭小心地將一盤糖醋排骨放在桌上,不經意間與一位穿著深藍色西裝的中年男人對上了眼。
那人似乎正在走神,突然被她的動作拉回現(xiàn)實。"沒關系。"他客氣地回應,眼神在她臉上多停留了幾秒。
陳玉蘭快速退出包間,感覺有些不自在。當天晚上收拾餐具時,餐廳經理找到她:"陳姐,剛才那桌的周市長問起你了。"
陳玉蘭嚇了一跳:"我做錯什么了嗎?"
經理搖頭:"他說你做事的樣子很專注,問你愿不愿意去他家做保姆,工資是這里的三倍。"
三倍的工資?陳玉蘭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那意味著小雨可以上更好的學校,可以不用再為學費發(fā)愁。
但去市長家工作,她這個連初中都沒畢業(yè)的農村婦女,能勝任嗎?
經理看出她的猶豫:"周市長說可以先試一個月,不合適再說。對了,他明天上午會派人來接你,如果你愿意的話。"
那晚,陳玉蘭躺在出租屋的床上翻來覆去,直到凌晨才下定決心。第二天早上,她告訴了女兒這個消息。
"媽媽,這是好事??!"十二歲的小雨興奮地說,"你不用再那么辛苦了,而且可以賺更多錢!"
看著女兒閃亮的眼睛,陳玉蘭點點頭:"媽媽會努力的。"
上午十點,一輛黑色轎車停在簡埔寨門口。司機是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態(tài)度溫和,自我介紹叫李文,是周市長的秘書。
"陳阿姨,周市長說您看起來很細心,他母親需要人照顧,所以特別邀請您。"
一路上,李文詳細介紹了周家的情況:周海峰今年四十九歲,是市里的新任市長;他妻子李薇是某金融機構的高管,工作同樣繁忙;他們有個兒子叫周強,正在讀高中;家里還有周市長的母親,今年七十多歲,身體不太好。
"主要是照顧老人和準備三餐,家里有鐘點工負責打掃衛(wèi)生,您不用擔心。"李文說。
車子駛入一個高檔小區(qū),停在一棟別墅前。陳玉蘭緊張地整理了一下衣服,跟著李文走進了這個即將工作十年的家庭。
周家的別墅寬敞明亮,裝修低調卻處處透著精致。剛進門,她就聽到了一個老人不滿的聲音:"又是哪個來賺錢的?上個月那個撐不到兩周就跑了!"
陳玉蘭走進客廳,看到一位白發(fā)老人坐在沙發(fā)上,神情嚴肅。老人穿著整潔的家居服,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眼睛卻滿是疲憊和警惕。
"周奶奶,這是周市長特意請來的陳阿姨,主要負責照顧您的飲食起居。"李文介紹道。
陳玉蘭恭敬地問好:"周奶奶好,我叫陳玉蘭,以后會好好照顧您的。"
老人上下打量她,冷哼一聲:"希望你比前面幾個強。我兒子太忙,根本不知道找什么人,一個比一個不頂用。"
這是陳玉蘭在周家的第一課:周母脾氣不好,挑剔且固執(zhí)。但陳玉蘭不氣餒,她在后廚工作時見過更難相處的主廚,知道如何應對各種性格的人。
02
當天下午,周海峰回來看望母親,順便和陳玉蘭確認工作細節(jié)。近距離看,市長比在餐廳時顯得更加疲憊,眼下有明顯的黑眼圈。
"陳阿姨,麻煩你了。我母親有些固執(zhí),但人很好,希望你能理解她。"周海峰的聲音低沉而誠懇。

陳玉蘭點頭:"周市長放心,我會盡力照顧好周奶奶的。"
周海峰又補充道:"我和妻子工作都忙,兒子在學校住宿,周末才回來。家里就交給你了,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和我說。"
就這樣,陳玉蘭開始了在周家的生活。第一周很艱難,周母對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標準——稀飯要熬多久,菜要切多大塊,被子要怎么疊,都有嚴格要求。
陳玉蘭默默記下每一個細節(jié),不厭其煩地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到了第二周,情況開始好轉。周母發(fā)現(xiàn)這個新保姆不僅記性好,還特別有耐心,慢慢對她的態(tài)度軟化了。
一天晚上,陳玉蘭為周母準備了一碗蓮子百合粥。
老人喝了一口,眼睛突然亮了:"你怎么知道加一點陳皮?"
陳玉蘭笑了:"我看您常常揉肚子,應該是脾胃不太好,陳皮能健脾開胃。"
周母驚訝地看了她一眼:"你懂中醫(yī)?"
"不懂,就是在老家時學了些簡單的養(yǎng)生知識。"陳玉蘭謙虛地說。
從那天起,周母對陳玉蘭的態(tài)度明顯友善了許多,甚至開始向她講述周家的故事,分享她年輕時的經歷。
陳玉蘭總是認真聽著,適時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周母很享受這種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覺。
周末,高中生周強回家了。他是個瘦高的男孩,戴著眼鏡,說話輕聲細語,與其他同齡男孩的活力四射不同。
陳玉蘭注意到他很少與家人交流,大部分時間都悶在自己房間里看書或玩電腦。
"周強,晚飯好了,下來吃飯吧。"陳玉蘭敲了敲他的房門。
門開了一條縫,周強露出半張臉:"我不餓,阿姨。"
陳玉蘭沒有強求,只是微笑著說:"我做了你奶奶說你喜歡的糖醋排骨,嘗嘗看合不合你口味?"
晚餐時,周強果然下樓了,默默吃了兩塊排骨,還喝了一碗湯。周母驚訝地看著孫子,又看看陳玉蘭,眼中閃過一絲感激。
周海峰的妻子李薇是最后一個與陳玉蘭熟悉的。
作為金融機構高管,她工作極其繁忙,經常出差,在家時也常常帶工作回來。
她對陳玉蘭始終保持著一種禮貌卻疏遠的態(tài)度,很少過問家務事。
"只要照顧好我婆婆就行,其他的不用管。"這是李薇對陳玉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陳玉蘭從不多問,只是默默做好自己的工作。她觀察到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似乎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交流和理解。
周母想念兒子卻不善表達,周海峰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家,李薇事業(yè)心強但家庭參與度低,周強則在這種氛圍中變得越來越沉默。
試用期一個月后,周海峰找到陳玉蘭:"陳阿姨,我母親很滿意你的工作,我們也覺得你很適合這個家庭。你愿意正式留下來嗎?"
陳玉蘭同意了。她計劃工作幾年,等女兒上了大學,有了穩(wěn)定工作,再考慮自己的未來。沒想到,一住就是十年。
轉眼三年過去,陳玉蘭已經完全融入了周家的生活。
她的廚藝得到了全家人的認可,周母的健康狀況也在她的照料下有所改善。
周強考上了省城一所名牌大學,雖然離家不遠,但除了假期很少回家。
李薇還是那樣忙碌,與周海峰的關系似乎越來越疏遠。
陳玉蘭有時會聽到他們在書房小聲爭執(zhí),但她從不過問,只是在第二天準備得更豐盛的早餐,希望能緩和一下家庭氣氛。
03
這天晚上,陳玉蘭正在廚房準備宵夜。周海峰剛從市政府回來,看起來異常疲憊。
"陳阿姨,麻煩你了。"周海峰坐在餐桌前,揉著太陽穴。
陳玉蘭端上一碗面條和一小碟腌菜:"周市長,熬夜對身體不好,多少吃點東西再工作。"
周海峰苦笑:"不工作不行啊,上面壓力大,下面矛盾多,夾在中間真不是人干的活。"
這是他第一次向陳玉蘭透露工作上的壓力。陳玉蘭安靜地聽著,不時點頭表示理解。從那以后,周海峰常常在深夜回家后,與陳玉蘭聊上幾句。這些對話大多是周海峰的獨白,陳玉蘭則是一個忠實的傾聽者。
1天, 陳玉蘭在打掃書房時,不小心碰掉了桌上的一疊文件。
她彎腰撿起,無意中看到了幾份關于城西開發(fā)項目的報告。

其中一份上標注著"內部參考,嚴禁外傳"的字樣,還有幾個陌生的公司名稱和巨額資金流向圖。
正當她疑惑時,周海峰突然回來了??吹疥愑裉m手中的文件,他的表情變得嚴肅。
"陳阿姨,這些文件......"
陳玉蘭連忙解釋:"對不起,周市長,我打掃時不小心碰掉了,正準備放回去。"
周海峰接過文件,沉默片刻,語氣低沉:"有些事情,看見了也當沒看見,這樣對大家都好。"
陳玉蘭點點頭,不再多問。但從那天起,她注意到周海峰的狀態(tài)越來越差,常常深夜獨自在書房喝悶酒,臉色也越來越憔悴。
某個周末的午后,陳玉蘭在花園里晾曬被子,聽到書房里傳來周海峰和一個陌生男人的對話。兩人似乎在爭論什么,聲音時高時低。
"海峰,這個項目不能停??!投了這么多錢,上面那些人都等著分紅呢!"陌生男人的聲音帶著焦急。
"王總,我已經說過了,環(huán)評報告有問題,居民投訴也越來越多,這個項目必須暫停整改。"周海峰的語氣堅定。
"你就不怕得罪人?想想你自己的前途!再說了,里面也有你的一份......"
"夠了!"周海峰突然提高了聲音,"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請你離開吧。"
不久后,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怒氣沖沖地離開了別墅。陳玉蘭假裝沒聽見任何對話,低頭繼續(xù)晾曬被子。
晚上,周海峰獨自一人坐在院子里抽煙,神情恍惚。陳玉蘭端了杯熱茶放在他旁邊的石桌上,輕聲說:"周市長,夜里涼,別坐太久。"
周海峰抬頭,眼神復雜地看著她:"陳阿姨,你說一個人走到我這個位置,是為了什么?"
陳玉蘭思考片刻,答道:"我想,應該是為了做些好事,讓老百姓過得更好吧。"
周海峰苦笑:"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啊......"
陳玉蘭沒有接話,只是默默站在一旁。周海峰繼續(xù)說:"有時候,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往哪走。走錯一步,可能萬劫不復。"
"周市長是個好人,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陳玉蘭真誠地說。
周海峰看了她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感動:"謝謝你的信任,陳阿姨。"
在這個家工作的第五年,陳玉蘭越來越感受到周家隱藏的暗流。
周海峰的工作壓力似乎達到了頂點,他與妻子的關系也降到了冰點。
李薇常常數(shù)天不回家,周強假期也很少回來,整個家庭籠罩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中。
唯一讓陳玉蘭欣慰的是,她的女兒小雨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學習成績優(yōu)異。
每次視頻通話,看到女兒健康快樂的樣子,陳玉蘭就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一天深夜,陳玉蘭被急促的敲門聲驚醒。打開門,看到周海峰站在門外,神情焦急。
"陳阿姨,我母親不舒服,請您幫忙看看!"
陳玉蘭連忙跟著周海峰沖向老人的臥室。周母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左半邊身體似乎無法動彈,說話也含糊不清。
"可能是腦梗,得馬上送醫(yī)院!"陳玉蘭果斷說道。
救護車很快到達,將周母送往市中心醫(yī)院。檢查結果證實了陳玉蘭的判斷——腦梗塞,所幸發(fā)現(xiàn)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需要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04
接下來的日子里,陳玉蘭幾乎寸步不離地守在醫(yī)院。她照顧周母的飲食起居,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進行康復訓練,甚至學會了簡單的推拿按摩技巧。周母雖然說話仍有些困難,但眼神中滿是感激。
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周家人重新聚在了一起。周強請假回來照顧奶奶,李薇也減少了出差頻率。陳玉蘭看到周海峰夫婦之間的關系似乎有所緩和,心里感到欣慰。
周母住院的第三周,陳玉蘭正在病房里幫老人按摩手臂,周海峰走了進來。
"陳阿姨,你先回去休息吧,我來照顧母親。"周海峰說。
陳玉蘭點點頭,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經過周海峰身邊時,他突然低聲說:"陳阿姨,謝謝你這些年對我家的照顧,特別是這次......"
陳玉蘭擺擺手:"這是我應該做的。"
"不,不僅僅是這些。"周海峰的聲音有些哽咽,"你知道嗎?前段時間,我一直在猶豫一個決定??吹侥銓ξ夷赣H無私的照顧,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陳玉蘭不解地看著他。周海峰深吸一口氣:"我決定向紀委自首,主動交代城西項目中的問題。可能會被降職,甚至更嚴重的處分,但我想做個干凈人,不辜負老百姓的信任。"
陳玉蘭驚訝地睜大眼睛,隨即點點頭:"周市長做了正確的決定。"

"我妻子也支持我,雖然她之前一直希望我能再進一步......"周海峰苦笑,"或許這就是人生吧,有得有失。"
周海峰確實因為主動交代問題而被降職,從市長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局長。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決定反而讓周家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李薇辭去了高壓的金融工作,開了一家小型咨詢公司,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周強也常?;丶遥c父親的交流增多了。
周母的身體在精心照料下逐漸康復,雖然左手還有些不便,但已經能自己完成大部分日?;顒?。
她對陳玉蘭的依賴和感激與日俱增,常常拉著她的手說:"小陳啊,要不是你,我這條老命可能就沒了。"
陳玉蘭只是笑笑:"周奶奶福大命大,會長命百歲的。"
就這樣,在周家工作的時間不知不覺到了第十年。
這十年里,陳玉蘭見證了周家的起起落落,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她的女兒小雨已經大學畢業(yè),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收入頗豐。
小雨常常在電話里勸母親:"媽,你在周家工作這么多年了,也該休息了。來北京吧,我已經租了兩居室,咱們母女可以一起住。"
陳玉蘭心動了。十年來,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很少有自己的生活。雖然周家人對她很好,但畢竟是雇傭關系。女兒是她的血脈,也是她奮斗的動力,能與女兒團聚,是她最大的心愿。
到了這年春節(jié),周家人決定搬到省城居住。周海峰被調任省里一個閑職,雖然級別不高,但壓力小了很多。周強也在省城工作,住得近了可以經?;丶铱赐改?。
搬家后的第一個周末,陳玉蘭找到周海峰夫婦,表達了自己想辭職的意愿。
"陳阿姨,您是認真的嗎?"周海峰驚訝地問。
陳玉蘭點點頭:"小雨一直希望我去北京陪她。這些年來,我很少有時間陪伴她,現(xiàn)在她工作穩(wěn)定了,我想彌補一下......"
周海峰沉默了,李薇倒是理解地說:"陳阿姨,這十年來您為我們家付出太多,我們不能再耽誤您的生活了。"
周母聽說陳玉蘭要走,老淚縱橫:"小陳啊,你走了,我可怎么辦???"
陳玉蘭安慰道:"周奶奶,您現(xiàn)在身體好多了,而且周市長他們就在身邊,不會有問題的。再說了,我又不是不會來看您,以后有空就來看您。"
經過一番懇談,周家人最終尊重了陳玉蘭的決定。臨行前一天,周海峰邀請陳玉蘭到書房談話。
"陳阿姨,這些年真的很感謝您。"周海峰誠懇地說,"您不僅照顧了我母親,還在我最迷茫的時候給了我力量和勇氣。"
陳玉蘭擺擺手:"周市長言重了,我只是做了自己的工作。"
周海峰從抽屜里取出一個精致的紅木禮盒,雙手遞給陳玉蘭:"這是我們全家的一點心意,請您務必收下。"
05
禮盒很沉,陳玉蘭下意識地想這里面應該裝著十年工作的"答謝金"。雖然她從未奢望過額外的報酬,但心里還是有些感動。
"謝謝周市長,不過您們平時對我已經很好了,這個......"
"陳阿姨,請不要推辭。"周海峰堅持道,"明天李文會送您去機場,祝您在北京生活愉快。"

第二天一早,陳玉蘭拖著行李箱,與周家人一一道別。周母拉著她的手久久不肯松開,周強也罕見地紅了眼眶。就連一向冷靜的李薇也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擁抱。
"有空?;貋砜纯?,這里永遠是您的家。"周海峰說。
陳玉蘭點點頭,抹去眼角的淚水,坐上了李文開來的車。
在去機場的路上,陳玉蘭想起了那個紅木禮盒,心中好奇起來。她小心翼翼地打開盒子,期待看到一疊鈔票或者銀行存折。
當盒蓋完全打開的那一刻,陳玉蘭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