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梅,今年52歲,初中畢業(yè),早年因為家里窮,沒能繼續(xù)讀書。
結婚后一直生活在一個小縣城里,丈夫原是縣煤礦的工人,五年前因工傷提前退休,我在家經(jīng)營一個小賣部,日子不富裕,但也過得去。
我們有一個兒子,叫小宇,今年26歲,大學剛畢業(yè)不久,去年考上了公務員,一年后就結了婚。

我們家在親戚中不算富裕,但也不愿在人情世故上落了面子。
我有一個親哥哥,比我大三歲,叫林建國,是鎮(zhèn)上一家磚廠的老板,家里條件比我們好很多。
他有一個兒子,也就是我侄子,三年前結婚的時候,我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咬咬牙包了兩萬塊錢的禮金,也算盡了做姑姑的情分。

我記得那天我穿了件新買的旗袍,提著厚厚的紅包,笑著走進了侄子的婚禮現(xiàn)場。
他們一家人也很高興,嫂子還當著眾人的面說:“哎呀,梅子太講情分了,這份心我們記下了!”那時候我是真覺得親情還在,錢也花得值。
可誰能想到,三年后輪到我兒子結婚時,我哥一家卻一分錢都沒隨。我當時還以為他們是忘了,直到我聽見兒子和朋友的一段對話,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心里像被刀剜了一樣疼。

02
兒子結婚那天,我忙前忙后,一早就起來安排酒店、婚車、接親隊伍。新娘是隔壁鎮(zhèn)上的姑娘,是個老師,溫柔懂事,和兒子是大學同學。兩人戀愛三年,感情一直很好,我們也很滿意這個兒媳婦。
婚禮那天,親朋好友都來了不少,熱熱鬧鬧的。
我哥也來了,嫂子也來了,穿得體體面面,一副貴氣樣兒。

我心里想著,哥哥畢竟是親哥,侄子結婚我們都出了兩萬,這回他怎么也得意思一下吧。
可直到婚宴散場,我都沒看到他們拿出紅包。
我想是不是人多忘了,也沒好意思問。可過了三天,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我忍不住問丈夫:“哥那邊,是不是還沒來送禮?”

丈夫皺了皺眉:“你哥說他們那邊最近生意不好,手頭緊?!?/p>
我一聽,心里涼了一截,怎么可能?我前幾天還看見嫂子發(fā)朋友圈,說他們家剛換了輛新車,還說準備去三亞旅游。這叫手頭緊?
我沒再說什么,但這事像一根刺,一直扎在我心里。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間聽見兒子打電話,才知道這事背后的真相。他當時在房間里打電話,門沒關好,我剛好路過。

“哥,我媽非說你們沒給紅包,天天念叨這事,我都煩死了。不是早跟你說過了嗎?婚禮那天別給,省得我媽拿著這些錢去給她那些窮親戚撐面子……我結婚我自己能負擔,不用她操心?!?/p>
我站在門口,整個人都僵住了。
我以為是哥哥他們不懂人情,沒想到是我親生兒子主動讓他們別給。
我推門而入,臉都氣白了:“你剛才說什么?”
兒子一愣,低下頭:“媽……你聽到了?”
“你為什么這么做?”我聲音發(fā)顫。
他不耐煩地說:“媽,我結婚是我自己的事,你別總用這些親戚來衡量感情好不好,哥他們也說了,隨禮沒意思,都是走過場?!?/p>
我聽到這話,氣得抬手就給了他一巴掌。
“你知道我為了你結婚,借了多少人情嗎?三年前你哥結婚,我拿出兩萬,你爸還抱怨我傻。可我說,那是我親侄子,不能寒了親情。結果你倒好,自己結婚,竟然讓你叔叔別隨禮?你知不知道,這不是錢的事,這是尊重,是做人!”
他低著頭不說話,臉上露出一絲倔強。
我坐在床邊,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
我想起這些年,我們夫妻倆是怎么省吃儉用,把他一個人供到大學畢業(yè)。別人家孩子周末回家?guī)瑢W,他怕我們寒磣,從來不帶朋友回家。我們沒怪他,只想他能有出息。
他結婚的時候,我四處借錢,拉下臉向親戚借周轉。他說他能自己負擔,可我不能什么都不管。我們是他父母,再苦也想為他撐個場面。
可他呢?他覺得我丟人,覺得我拿著親戚的紅包去“撐面子”,他怕的不是我沒錢,而是我不夠體面。
我這才明白,我們拼命為孩子鋪路,可他自己卻在悄悄把我們推開。
那幾天我整夜睡不著,腦子里全是他那句“別讓她拿紅包去撐面子”。
我想起他小時候我給他縫書包,背著他去醫(yī)院。那時他感冒發(fā)燒,我一夜沒合眼守著他。他高考前夜,我跪著地給他求菩薩??伤缃瘢瑓s覺得我成了他的負擔。
后來,我跟丈夫說了這事,丈夫沉默了好久,只說了一句:“這是我們自己教出來的。”
我不甘心,我去找哥哥問:“哥,三年前我們給你家隨禮兩萬,這次你都不打算回個禮?”
哥哥嘆了口氣:“梅子,其實不是我不想給,是小宇開口說了,說不需要我們給。他說你會拿這錢去做別的事,我也不好多問?!?/p>
我心里像被撕裂了一樣,哥哥還遞給我一個紅包,說:“補上,現(xiàn)在還來得及。”
我推開他:“不用了,已經(jīng)晚了。”
我回家的路上,陽光很刺眼,我卻只覺得天灰蒙蒙的。
03
后來,我不再逼問兒子,也不再嘮叨親戚的事。我只告訴他:“你以后怎么做人,是你自己的事,我不管了。”
兒子還是每天上班,兒媳婦也對我挺好,但我心里那道裂縫,怎么都合不上了。
我開始學著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做飯、看書、跳廣場舞,慢慢地,也不那么在意那些人情往來了。
我知道,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選擇。但我也明白,有些尊重,是為人子女該有的,不是用“我自己能負擔”就能搪塞過去的。
有人說,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yǎng)出一個看不起自己的人。我不想承認我失敗了,但我也承認,我曾經(jīng)太用力了,把我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不懂得珍惜的人。
這件事過去了,但我會一直記得那一巴掌,不是我打給兒子的,而是生活打在我臉上的。
或許有一天,他會懂;也或許,他永遠都不會懂。但我會繼續(xù)過自己的日子,哪怕心里有傷,也要學會自己療。
因為我終于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但人活一世,不能連底線都沒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