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調兵遣將,不斷向中東投入兵力,卻奈何不了胡塞武裝,打成了一場消耗戰(zhàn),為何美軍遲遲“打不服”胡塞?這對美軍的全球部署計劃有什么影響?美國還敢到處挑釁嗎?

美軍對也門的轟炸從未間斷,至今已造成至少61人死亡,作為回應,胡塞武裝也從未停止對美軍的打擊,不僅公布了被擊落的美軍“死神”無人機殘骸,還聲稱打下來一架美預警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胡塞武裝擊落無人機的殘骸

美軍對付胡塞需要動用全力

對于預警機被擊落的情況,美軍至今未作出回應,但整整16架“死神”無人機被擊落,足以看出這款造價高昂的尖端武器,已經(jīng)對胡塞不構成威脅了。

對于這種“恥辱”,美軍雖然表面淡定,其實際行動卻暴露了其“破防”的本質,不惜向中東地區(qū)砸入大量戰(zhàn)略資源,試圖通過武力壓制壓制胡塞武裝,但實際的效果,卻只能說一言難盡。

胡塞武裝盡管裝備簡陋,卻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韌性,多次成功襲擊美軍及其盟友的軍事目標(如無人機),意味著美軍如果不投入大規(guī)模的陸軍力量,還真的拿胡塞沒什么辦法。

此外,胡塞武裝的武器雖然簡陋,性能也只能說差強人意,但只有一個優(yōu)勢:便宜量大,而美軍的武器造價,高到連自己人都覺得離譜。

如此一來,胡塞通過低成本的戰(zhàn)術手段(如導彈攻擊、無人機襲擊等),迫使美軍投入高昂的成本進行防御和反擊,這種不對稱戰(zhàn)爭讓美軍陷入了一種“越打越虧”的局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航母終于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胡塞武裝間接幫了中國一個忙

當然,美軍在這個過程中,也總結出了不少經(jīng)驗教訓,逐漸在胡塞武裝的襲擊中站穩(wěn)了腳跟,逐漸適應了這種打法,對于戰(zhàn)斗力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但問題是,在外界看來卻是另外一種情況,美軍憑借著壓倒性的實力,卻陷入了“苦戰(zhàn)之中”,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美軍技術優(yōu)勢的質疑。

可別小看這種質疑帶來的影響,至少從美軍的實際行動來看,為了達成預期目標,不惜將第二艘航母調往中東,也要迅速解決戰(zhàn)斗,顯然還是很在乎自己的“面子”的。

但另一個問題也因此產(chǎn)生,美軍的航母在執(zhí)行任務時,都有著固定的活動范圍,將原本長期駐扎在亞太地區(qū)的“卡爾-文森”號調走,意味著該海域將迎來一段美航母的“真空期”。

對于我們來說,美軍這艘航母頻繁參與南海、臺海等熱點海域的軍事活動,對中國構成了直接威脅。

而如今,美軍將更多精力和資源投入到中東地區(qū),意味著其對亞太地區(qū)的關注相對減少,這種戰(zhàn)略調整為中國的周邊安全環(huán)境提供了更多的穩(wěn)定空間,減少了來自美軍的直接壓力。

此外,對于美軍拉攏各路盟友所打造的“包圍圈”來說,美航母的缺位也使得這種圍堵態(tài)勢,出現(xiàn)了一個明顯的缺口,從這個角度來說,胡塞武裝間接幫了中國一個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軍的航母越來越不夠用了

胡塞武裝打碎美國的“不敗金身”

當然,即便“卡爾-文森”號依舊留在亞太,對我們來說也不是太大的麻煩,反倒是胡塞武裝給了美航母一個“逃離”熱點海域的借口,從這個角度看,胡塞也幫了美軍一個大忙。

與此同時,胡塞武裝作為一個裝備簡陋、資金匱乏的地方武裝力量,卻能夠多次成功襲擊美軍及其盟友的目標,這表明美軍并非不可戰(zhàn)勝,揭示了美軍在應對非對稱戰(zhàn)爭方面的不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胡塞武裝讓美國十分難堪

此外,胡塞武裝的成功打擊不僅讓美軍蒙羞,還對美軍的盟友產(chǎn)生了心理沖擊,一些國家可能會重新評估與美軍合作的風險,甚至開始質疑美軍的實際保護能力。

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裝雖然實力有限,但其靈活的戰(zhàn)術和堅定的決心使其成為美軍的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打破了美軍的“不敗金身”。